許鵬浩
在新一輪教學改革中,語文課堂強調以學生為本。就是要在課堂教學中,采取靈活的方式,讓學生有興趣地主動學習,促進知識的實際運用。運用自主合作探討的學習方法,與學生進行民主平等對話。教師已不再是傳遞者、訓導者,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學生,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是在積極發(fā)言中,在相互的辯論中突然閃現(xiàn)。
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應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課堂“活”起來。所謂“活”,就是在有限時空的課堂教學中,充分落實人本理念,落實新學習方式,充分發(fā)揮和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能根據(jù)教材與學生實際靈活施教,能在教學形式上適應活潑,使學生學得更有趣,從而達到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從“權威教學”向“共同探討”的轉變。
但正視我區(qū)農村學校的課堂教學,新課程的實踐目前還相對滯后,農村還有許多教師將學生當成灌輸知識的“容器”?!皾M堂灌”“填鴨式”的教學隨處可見,忽視了學生主體的能動性、自主性,使課堂缺乏活力。那么,如何做到“活”字當頭呢?可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激活課堂魅力
1.導入語激活學生興趣
理想的課堂導入語就像那落英繽紛的桃花林,神奇誘人,讓人欲罷不能地步入課堂的“桃源仙境”之中。其要旨在一個“導”字。但“導”向何方?又如何來“導”?簡單比附一下,可以用三個“有利于”來概括: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探究動機,有利于文本的有效解讀,有利于課堂主體的順利切入。具體一點說,就是不論如何設計導語,都必須顧及課文的類型和特點、學生的年齡和心理,考慮到教學的實際情景和教師的個人風格。力求導出情趣、導出重點、導出新意來,起到思維定向、內容定旨、情感定調的作用,以實現(xiàn)教學效果和質量的最優(yōu)化。如,教學文言文《狼》時,先不接觸課文,而是給學生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屠夫,傍晚賣肉回家時在半路上遇到了兩只狼,兩只狼虎視眈眈,緊緊地跟在他的后面……這位屠夫到底會怎樣呢?請大家看課文《狼》。
2.切入點激活學生對話
切入點就像那進入桃花源的山間小口,進入之后別有洞天;又如那象棋對壘中的關鍵之子,調動它將攸關全局;教學的切入點就像那文本的穴位,觸動它,整個作品為之一顫,整個課堂也就滿盤皆活。這個“點”如何發(fā)現(xiàn),又如何切人?可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但又不外乎遵循這樣幾個原則:第一,從語言文本的角度入手,關注語文教學本體;第二,從文體的角度入手,重視學生內隱言語的建構圖示;第三,從學生的角度入手,“以學定教”是教學切入點選擇的根本原則,可采用“文眼、關鍵詞句、質疑處、結構、比較、線索”等切入法。比如,在細讀《泥人張》時,緊緊抓住對泥人張評價的一個詞“藝高膽大”展開細讀,從“藝高”一詞中發(fā)現(xiàn)了藝高的表現(xiàn)及其藝高背后天津衛(wèi)小人物的艱難生活;從“膽大”一詞中看到了泥人張的機智、尊嚴和反抗精神,但也深深地感悟到了底層小人物的無奈。
再如,《社戲》從“聊童年”導入,然后說:今天我們一起走進美麗淳樸的平橋村,看看這兒曾帶給迅哥兒什么樣的感受。請速讀課文,從文中找出一句話來回答。(第40段“真的,一直到現(xiàn)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保┲攸c細讀“真的”“一直”“實在”“再”“也不再”“了”,來深入體會那種遺憾、留戀、懷念之情,并思考:豆好不好吃?戲好看嗎?這是集中體現(xiàn)“我”感受的一句話,也是概括全文、畫龍點睛的一句話,對這句話的細讀能帶動全文的細讀,達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果。而且問題設計具有開放性,激起學生的對話激情,體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拓展延伸激活學生情感
拓展延伸是針對文本和課堂教學而言的,是指針對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文本,圍繞教學重點,通過收集與重點相關的各種信息重構文本語境,在重構的語境中進行擴展與延伸、聯(lián)系與比較、發(fā)現(xiàn)與創(chuàng)造,并不斷反思、加深、拓寬對文本的理解,進一步解讀文本,達到回歸文本的目的。我們在拓展延伸時考慮到了“體現(xiàn)文本的多元解讀、緊扣文本的主題深化、落實文本的語言寫法”三大問題,使延伸喚醒學生情感,進一步內化文本。如,在《甜甜的泥土》的拓展延伸中這樣設計:小亮正是感受到了這些,于是給母親寄了一張賀卡,賀卡的內容是:
母愛如一盞盞明燈,總在黑暗的時候照亮我的人生;
母愛如一陣陣春風,總在痛苦的時候撫平我的傷口;
母愛如一縷縷陽光,總在孤獨的時候撫慰我的寂寞;
后面幾句被小亮母親的淚水沾濕了,請你結合課文,猜猜小亮他寫了什么?(邊寫邊播放音樂——《燭光里的媽媽》)
4.開放作業(yè)激活學習激情
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展開,語文教育應立足學生發(fā)展,致力于學生發(fā)展,為語文教學改革指明了航向,也勢必帶來作業(yè)觀念的轉變,對作業(yè)概念的理解也從狹義走向廣義。作業(yè)過程本身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發(fā)展的過程,是培養(yǎng)觀察、分析、創(chuàng)造、綜合等能力,著眼于學生該學科素質的提高,而不是僅僅為了應付考試。這一切轉變,勢必使原有的作業(yè)內容、形式和完成時間、方式等也由“封閉”走向“開放”,從而出現(xiàn)多元化、個性化的開放型作業(yè),使學生都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施展才華的機會。
我們根據(jù)新課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重點研究了“個性化、差異化的自主作業(yè),同學、家長、老師合作的作業(yè),探究性作業(yè)”,加強作業(yè)改革,開放作業(yè)形式,重視作業(yè)過程,以學生發(fā)展為目標,以自主合作為手段,徹底改革過去那種機械單一、枯燥繁重、缺乏人性化的作業(yè)形式和只重視作業(yè)結果的落后觀念,還學生自主、開放、充滿智慧與情趣的人文作業(yè),實現(xiàn)真正的“人本回歸”。
如,學了《皇帝的新裝》后,讓學生續(xù)寫故事情節(jié)、改編成話劇、找找生活中的“皇帝”、畫一畫皇帝肖像。學了《羚羊木雕》后,與父母探討一下關于禮物的處理方式。學了《偉大的悲劇》后,可以到網上尋找類似的英雄事跡,并做成PPT在班內交流。
二、民主氛圍激活學生態(tài)度
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要提高教學質量,僅有教師的積極性是不夠的,必須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隨著新課程的深入推進,讓學生成為人的課程成了語文教育發(fā)展的方向,課堂教學始終要以人為本,突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只有擺脫“唯書”“唯上”的思想桎梏,拋棄封閉學生思想的條條框框,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暢所欲言,實現(xiàn)新課程改革的縱向發(fā)展。
為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堅持做到“三個不迷信”(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老師)“三個歡迎”(歡迎質疑、歡迎發(fā)表與教材的不同見解、歡迎發(fā)表與教師的不同見解)和“三個允許”(允許說錯做錯、允許改變觀點、允許保留意見),使學生放開手腳,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比如,在《孔乙己》的教學中,一學生提出“一個該打的孔乙己”觀點,教師在強烈的民主平等意識下,提出問題:“同學們,剛才這一小組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并能從文中找到依據(jù),說明這一小組閱讀得很深入。那么孔乙己真的該打嗎?請大家反復閱讀課文,用文中的有關語句來替孔乙己評評理,有沒有不同的意見?”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興趣大增,主動意識增強,真正讓學生潛入文本,自主去探求答案。
總之,“活”字當頭,就是要講求教學的藝術性,生動地教學,教師目中有“人”,課上師生互動,使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與教師主導作用達成統(tǒng)一,語文教學中的內因與外因作用達成統(tǒng)一,成為語文教學藝術實施的保證,成為語文教學求活的基礎。
?誗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