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波
(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qū)計劃生育宣技站,河南 南陽 473000)
筆者用中藥口服灌腸治療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取得滿意療效,總結(jié)如下。
76例均為我站婦科2008年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患者,隨機(jī)分為兩組。治療組46例,年齡24.0~47.0歲,平均35.6歲;病程3.0~10年,平均4.7年。對照組30例,年齡23.0~48.0歲,平均36.2歲;病程2.0~9.0年,平均4.8年。兩組年齡、病程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biāo)準(zhǔn):符合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的西醫(yī)診斷標(biāo)準(zhǔn)[1]。符合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氣滯血瘀型和寒濕凝滯型的中醫(yī)辨證標(biāo)準(zhǔn)[2]。癥狀為下腹部隱痛或墜脹不舒,腰骶酸痛,常在勞累、性交后及月經(jīng)前后加重。體征為婦科檢查子宮常呈后傾、后屈位置;活動受限或固定;或可于子宮一側(cè)或兩側(cè)觸及片狀增厚、壓痛;宮骶韌帶增粗、變硬或有觸痛。
兩組均用中成藥治療。寒濕凝滯型口服艾附暖宮丸(北京同仁堂制藥廠生產(chǎn))、氣滯血瘀型口服逍遙丸(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均按說明服用。
治療組加用中藥灌腸。藥用厚樸15g,延胡索15g,桃仁8g,丹參15g,桂枝10g,大黃6g,敗醬草30g,枳殼15g,丹皮10g,三棱10g,莪術(shù)10g。濃煎制成100mL藥液備用,灌腸前排便,將藥液加溫至37℃~40℃,用16號導(dǎo)尿管插入肛門15cm深處,用50mL注射器抽取藥液緩慢注入直腸內(nèi),每次100mL保留1h以上,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經(jīng)期停用。
兩組均10天為一療程,治療3個療程。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dǎo)原則》[2]根據(jù)主癥和次癥的輕、中、重程度分別設(shè)定不同分值,最后相加得出總的證侯積分。痊愈:治療后下腹疼痛及腰骶脹痛等癥狀消失,婦科及理化檢查正常,證侯、體征積分減少≥95%,停藥1個月內(nèi)未復(fù)發(fā)。顯效:治療后下腹疼痛及腰骶脹痛等癥狀消失或明顯減輕,婦科及理化檢查明顯改善,證侯、體征積分減少70%~94%。有效:治療后下腹疼痛及腰骶脹痛等癥狀減輕,婦科及理化檢查有改善,證侯、體征分減少30%~69%。無效:治療后下腹痛及腰骶脹痛等癥狀無減輕或加重,婦科及理化檢查較治療前無改善或加重,證侯、體征積分減少<30%。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證侯積分變化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證侯積分變化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證侯積分變化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46 5.02±1.42 1.24±1.85**△對照組 30 5.10±1.39 2.20±1.75**
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是以下腹疼痛及腰骶脹痛為主要癥狀的婦科病,病變部位在盆腔。由于直腸毛細(xì)血管豐富,黏膜下組織疏松,子宮及附件與直腸僅“一壁之隔” ,濃縮中藥液經(jīng)直腸黏膜上皮細(xì)胞吸收后透過直腸直接滲透到患處,提高了病灶局部藥物濃度,據(jù)此,我們采用中藥灌腸治療。藥理研究也證實,大黃、敗醬草、丹皮對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淋球菌均有較強(qiáng)的抑菌作用;理氣活血中藥能加快局部血液循環(huán),改善組織營養(yǎng),促進(jìn)炎癥組織恢復(fù)、粘連組織松解及包塊消散與吸收。中藥保留灌腸使藥力直達(dá)病所,配合中成藥口服,內(nèi)外合治,行氣活血、散寒祛瘀,通經(jīng)止痛,從而達(dá)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1] 樂杰.婦產(chǎn)科學(xué)[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198.
[2]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dǎo)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