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彩云
(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周彩云診所,江蘇 宿遷 223900)
筆者用扶脾愈瘍湯治療胃潰瘍效果顯著,總結(jié)如下。
共136例,均為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68例,男40例,女28例;年齡22~68歲,平均(43.05±3.22)歲。對照組68例,男38例,女30例;年齡24~69歲,平均(43.22±3.17)歲。兩組性別、年齡、原發(fā)疾病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年齡18~70歲,胃鏡示胃潰瘍,C13呼氣試驗結(jié)果顯示幽門螺桿菌陽性,有正常的溝通和交流能力,簽訂知情同意書者。
排除標準:伴有惡性腫瘤或嚴重慢性疾病,精神病史者或意識障礙,藥物過敏。
對照組給予奧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00mg,克拉霉素500mg,bid,口服,同時給予替普瑞銅保護胃黏膜,治療2周。
觀察組給予扶脾愈瘍湯。黃芪、黨參、蒲公英、丹參、茯苓各15g,白術(shù)12g,桂枝、白芍、烏藥、枳實、白及各10g,檀香、砂仁、大棗、炙甘草各6g。反酸明顯加用煅瓦楞子15g,肝郁氣滯加用柴胡、佛手各10g,瘀血阻絡加莪術(shù)10g,脾胃虛寒型加炮干姜10g,脾胃陰虛型加沙參、麥冬各10g,納差便溏加炒雞內(nèi)金、炒扁豆各10g。每日1劑,水煎,每日2次,兩餐間服用,治療2周。
兩組均于治療結(jié)束1個月至1.5個月復查C13呼氣試驗,觀察幽門螺桿菌根除情況。并于治療后1年隨訪復發(fā)情況。
參照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1]。治愈:胃鏡示潰瘍愈合,局部輕度充血,無明顯水腫,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顯效:胃鏡示潰瘍基本愈合,仍有明顯炎癥。有效:胃鏡示潰瘍面積縮小大于等于50%,主要癥狀明顯減輕。無效:胃鏡示潰瘍面積縮小小于50%,癥狀無改善。
用SPSS14.0統(tǒng)軟件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幽門螺桿菌根除情況:觀察組幽門螺桿菌根除61例(89.71%),對照組幽門螺桿菌根除62例(91.18%),兩組根除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復發(fā)情況比較:觀察組復發(fā)6例(8.82%),對照組復發(fā)15例(22.06%),兩組復發(fā)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治療期間均無嚴重不良反應。
胃潰瘍屬中醫(yī)“胃脘痛”、“痞滿”等范疇,主要是由于外感風邪、邪氣犯胃、情志不暢、素體脾虛、胃氣郁滯、胃失和降所致[2]。氣虛、熱毒、血瘀為主要病機。治療當健脾和胃,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理氣止痛[3]。扶脾愈瘍湯由黃芪建中湯與丹參飲加減組成,具有促進胃黏膜損傷、增加黏膜血流和前列腺素 E2的生成,從而達到黏膜層、黏膜下層及肌層同等程度的愈合。因此,扶脾愈瘍湯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胃潰瘍效果較好,復發(fā)率低。
[1] 鄭筱萸.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151.
[2] 程剛.黃芪建中湯治療幽門螺旋桿菌陽性胃潰瘍[J]. 陜西中醫(yī),2013,34(01):20-21.
[3] 楊潔瓊.加味黃芪建中湯治療胃潰瘍48例療效觀察[J].湖南中醫(yī)雜志,2010,26(02):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