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金
想得越多,也許做得越少
文/張金
中國有句老話叫“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但如果過度“遠慮”,我們的“近憂”也可能越來越多。我們經常會見到一類人,長期陷入一種“心忙手不忙”的狀態(tài),心里裝滿了煩惱和擔憂,思考問題恨不得考慮到一輩子,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思考”上面,以至于什么都不敢做,也不去做,或者即使做事也是“前怕狼后怕虎”,搞了半天也沒有一點進展,這類人每天都覺得自己很累,大部分人最終毫無進步,也一事無成。我們剖析一下這類人的特點,大致可以歸類為“發(fā)呆型”、“完美型”和“懶惰型+手笨型”人。
發(fā)呆型人有許多表現(xiàn),最典型的表現(xiàn)是不做、只想,經常把自己想象的很忙、時常心理失衡;第二種人把任何事情都在心里做,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沒有足夠的認識,是一種典型的“擺把式”庸人,自己的借口是等我想好了、弄明白了再動手;第三種人就是不會動手,屬于懶人或瞧不起勞動型工作的人,時常是想一想而已,典型的無為之人。
中國有句諺語說,想千遍,不如干一次,以上三種人沒有這樣的認識,也無法正確理解這句話。
不難理解,一些企業(yè)工作人員屬于以上類型的人,那么企業(yè)的運營就一定存在想得多,干得少的問題。一些企業(yè)想的多,行動的少,仔細研究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企業(yè)管理層也經常感到自己非常忙,因為天天調研、天天開會討論、天天決定和天天撤銷……。這樣的企業(yè)在忙亂中失去了機遇,在準備中失去了成功,結果是機遇與企業(yè)一個個擦身而過,一個個好的主意沒有實踐,最終企業(yè)止步不前,甚至因為保守未有行動而被淘汰。
中國鍛壓企業(yè)必須善于研究,但更要善于實踐;善于捕捉機遇,但更要善于行動。先進的、優(yōu)秀的企業(yè)的做法是“想辦法+行動”;落后的、被淘汰的企業(yè)的做法是“想點子+找理由”。前者是行動型叫“忙碌+手忙”;后者是研究型叫“焦慮+心忙”。
從另一個角度講,忙與不忙,事實上是心的狀態(tài)。當我們不去想太多,用一種坦然的心態(tài)去做人做事,再忙也只是身忙,心不忙,一個心不忙的人是不會真累的。真正的累是心始終處于舉棋不定、左右搖擺的狀態(tài),其實什么都沒做,但卻是真正的不堪重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