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霞
今天是“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在這個屬于孩子們的節(jié)日里,我園為了讓孩子們過一個有意義的兒童節(jié),今年特地在新街小學組織了一次大型的親子活動——陽光歡笑親子情體能活動。整個活動中到處洋溢著孩子和爸爸媽媽的笑臉,整個活動場的上空飄蕩著孩子們和爸爸媽媽的歡聲笑語。通過這次活動帶動了家庭親子間互動的關愛與情感,增進了孩子們和爸爸媽媽之間的情感,促進了親情的和諧發(fā)展。然而,在這歡聲笑語中有這么一個群體:他們身邊陪伴的不是自己的爸爸媽媽,是年邁的爺爺奶奶,同那些父母相伴的孩子在一起,他們的笑容似乎少了一絲得意,多了一份無奈,這群孩子,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留守兒童。他們因為自己的父母為了生計,遠在他鄉(xiāng)奔波,每年很少有機會和自己的爸爸媽媽一起,更別說是“六一”兒童節(jié)了。
隨著我國社會政治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入沿海大城市,在我市也隨之產(chǎn)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留守兒童。這群留守兒童與父母的相伴時間微乎其微,他們一般與自己的父親或母親中的一人,或者與上輩親人,甚至父母親的其他親戚、朋友一起生活。根據(jù)權威調查,我市共有在園在校留守兒童9490人,其中,學前兒童3796人,占比40%。而我園在園幼兒1073人,留守兒童就有101人,占比9.3%。
留守兒童,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出現(xiàn)在了中國農村,而今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留守兒童逐漸擴展到我們中小城市。父母外出打工后,與留守兒童聚少離多,溝通少,遠遠達不到其作為監(jiān)護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絕對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諸多不盡人意處,這種狀況容易導致留守兒童“親情饑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現(xiàn)偏差,學習受到影響。長此以往,將會對這一代人的成長造成不可彌補的缺憾。
就我園留守兒童情況我們做了一個調查,現(xiàn)將調查情況整理如下:
1留守兒童存在嚴重的“親情饑渴”
對于學前兒童,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對他們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留守兒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務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幾年都難以回家見一次面。孩子們長期與父母分離,他們之間缺少應有的溝通和交流,空間和時間的距離致使他們之間的心理距離越拉越遠。對于孩子而言,父母的角色缺位,在他們心中僅存的就是兩個空洞的代名詞—“爸爸”和“媽媽”,但沒有多少實際意義,他們感受不到父母的愛撫,無法像其他的孩子一樣享受父母的悉心照料。以致孩子們對父母的印象逐漸模糊,甚至遺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談不上對父母的親情與愛。這些孩子在園表現(xiàn)為,喜歡在老師面前撒嬌,有事沒事在老師身邊轉動,如果沒有老師注意,他們就會使用更多的手段引起老師的注意,例如:吃飯的時候不吃,等著老師來喂;睡覺的時候不睡,非要老師來撫摸;游戲的時候搶著來牽老師的手等等。和其他的孩子比他們更依戀老師,更渴望從老師這里得到撫慰來代替父母的空缺。今年我在小三班幫忙,通過一段時間的接觸,我和這個班的孩子都熟悉起來,他們班就有一個孩子叫馬建,每天只要我去了他就會跑到我面前拉著我的手:“老師,我來了啵!”如果我沒有關注到他,在撫摸其他孩子的臉蛋,和其他孩子聊天的話,他就會跑到我的面前抱著我說:“老師,你喜不喜歡我?!”如果我說喜歡的話,他就會拉著我的手拖著我到他的座位上。如果我有幾天沒去了,他見到我就會說:“老師,你怎么不來看我?”后來通過本班老師才知道這孩子的媽媽常年在外面打工,孩子長期和爸爸一起,來到幼兒園后將自己對媽媽的那份情感轉移到了我們老師的身上。從那以后我每天都會去小三班轉轉,跟馬建聊聊,摸摸他的小臉蛋,捏捏他的小鼻子。因為我知道,這些簡單的動作對孩子而言是填補他內心對母愛渴求的良藥。
2留守兒童普遍自卑,性格抑郁
據(jù)調查顯示,留守兒童的80%是跟爺爺奶奶一起,由于爺爺奶奶大多數(shù)是離退人員,年紀較大,他們有自己的消遣方式,或做家務或看書讀報,或從事第二職業(yè),或娛樂等。祖輩家長休閑時與孩子在一起玩?;顒拥臅r間少,對孩子的需求了解過少。再者,老年人大都喜歡安靜而不喜歡運動與外出,又顧忌孩子戶外活動的安全問題,總是將孩子圈養(yǎng)在家中。長期在缺乏社會交往的狹小家庭空間里獨處,孩子容易封閉自己的內心世界,習慣獨處一室。這樣的孩子在園表現(xiàn)為:入園哭鬧不止,長時間不能適應集體生活;入園后不與任何孩子接觸,包括老師;不愿參加集體活動,即便是參與集體活動,在活動中對自己沒有信心,嫉妒表現(xiàn)出色的孩子等等。久而久之,這些孩子在幼兒園逐漸被其他的孩子排斥,被老師疏忽,在幼兒園沒有朋友,自卑心理加劇,性格抑郁,自我封閉。記得那年我?guī)“嗟臅r候,有那么一個小男孩,每天上幼兒園的時候要爺爺抱,進班的時候從來不自己下來非要我(其他老師都接不下來)從爺爺?shù)氖稚媳н^來,而且要我抱著拍著說半天才肯下來。后來聽孩子的爺爺告訴我,孩子的父母長期在外打工,長期是跟爺爺奶奶一起的,孩子特別膽小,這一抱就抱了整整一學期。
3監(jiān)護人自身素質跟不上時代的發(fā)展
調查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人大多數(shù)都是爺爺奶奶,那是因為一些家長認為,父母養(yǎng)育我們這么多年,有一定的育兒經(jīng)驗,孩子跟著自己的父母一定有好的發(fā)展。殊不知老人的教育觀念多陳舊、傳統(tǒng)、固步自封,他們大都無法承擔早期智力開發(fā)的任務。而且,從非智力方面來說,由于祖輩容易嬌慣、溺愛孫兒,易使孩子養(yǎng)成許多不健康諸如任性、自私、為所欲為的性格和品行。同時,祖輩撫養(yǎng)的孩子,他的情感需求由于得不到滿足,易產(chǎn)生情感和人格的偏差,導致產(chǎn)生諸如心理和行為障礙、對人對物缺乏愛心、易產(chǎn)生暴力傾向和行為等問題,這樣既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也影響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和關系。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對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我園為了達到家園共育,每年都會開一次家長會將我們的新教育理念告訴大家,希望家長們能掌握一些新的育兒理念,能夠配合我們搞好幼兒的教育??墒且宦犻_家長會,那些爺爺奶奶們都認為“幼兒園開什么家長會,煩人”家長會上要不就看不到他們的身影,要不來坐一會就走,什么新的教育觀念、教學理念對他們而言都是擺飾,因此對這些孩子的教育很難達到家園共育。
如今,留守兒童問題已經(jīng)成為一個社會關注的熱門問題,然而大家所關注的主要是那些中小學的留守兒童,因為他們有一定的文化基礎,能夠運用多種手段來傾訴自己對父母的思念,讓人們深刻地體會到他們的相思之苦。對于我們學齡前的留守兒童由于年齡小,不懂得如何傾訴對父母的思念,導致大家都忽視了學齡前的留守兒童問題。其實幼兒期是形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健康人格的重要時期,幼兒沒有生活經(jīng)歷,分辯是非能力較差,行為自控能力較弱,行為控制力也極為有限,需要父母一定的約束和管教,需要用心去塑造孩子的心靈,培養(yǎng)孩子的健康情感。很多的父母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忽視了孩子的學齡前教育,結果由于孩子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沒有及時進行亡羊補牢或正確地疏導,阻礙了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有的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人生悲劇。
學齡前的留守兒童相比之下更需要的是情感上的交流,哪怕是每天白天見不到爸爸媽媽,只要睡覺時爸爸媽媽能在身邊,他們都會感覺到快樂。記得我曾經(jīng)帶過的一個小姑娘,早上來的時候我跟她聊天:“**,誰送你來的?。俊薄笆菋寢屗臀襾淼?。”“哦,媽媽真棒,每天都抽時間送你!爸爸呢?” “爸爸在家睡懶覺!他是一個大懶蟲。老師,跟你說啦,就是我爸爸每天都很晚才回來,他回來的時候我都睡著了?!奔幢闶呛⒆舆@么說爸爸是個大懶蟲,但我仍然能感受到孩子的那份幸福,因為她每天睜開眼睛的時候就可以看到自己爸爸的臉。
因此,學齡前的留守兒童更需要我們大家的關注與愛護。讓我們攜手走進學齡前留守兒童的內心世界,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