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紅
【關鍵詞】 語文教學;低年級;看圖;說
話;寫話;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2—0050—01
與普通類學校低學段學生相比,在民族地區(qū)“雙語”學校的語文教學中,看圖說話、寫話一直是教學的難點之一。由于“雙語”類學校低學段學生接受的學前教育相對薄弱,所以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較差。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接受能力呢?筆者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看圖學說話、寫話是最為有效的手段之一。教師經常對學生進行看圖說話、寫話訓練,不僅有利于鍛煉學生準確運用語言敘述圖意、抒發(fā)感受,提高他們“用自己的話表達自己的意思”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啟迪學生思維,促進他們的認知發(fā)展和智力發(fā)展,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結合教學內容,選圖創(chuàng)設情境
在看圖說話、寫話訓練中,“看”是“說”和“寫”的前提,“說”和“寫”是對“看”的表達,是引導學生觀察的目的。認識事物最直接的方法莫過于見到客觀事物本身,可是,我們在實際教學中,不可能找到教學所需的全部客體,那該怎么辦呢?我們只有通過圖畫來反映客體的形象,從而刺激學生的感官,讓學生認識客體、表達想法。因為感官的刺激強度直接取決于選圖的好壞。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結合所教內容,認真選圖,把反映事物最直觀、最準確、信息量最大的圖畫找出來給學生看,有效創(chuàng)設比較真實的情境。
二、結合兒童特點,引導學生觀察
兒童感知能力的發(fā)展是從無目的到有目的、從籠統(tǒng)到精細、由表及里的過程。故此,教師在引導學生看圖時,應從感知圖的整體入手,步步深入。從形式上來看,看圖說話、寫話主要分為看單幅圖與看多幅圖兩類。受少數(shù)民族漢語交際水平的限制,以看單幅圖畫為主,逐步從看單幅圖向看多幅圖上升。為了逐步提高“雙語”類民族小學生連貫地、有次序地說清楚一幅圖畫的能力,教師在指導學生看圖時,應先讓學生完整地觀察圖畫、理解圖意。例如,圖上畫的是什么?都有誰?他們在干什么?當然,也不能忽略細節(jié):所畫之物有什么特點,是什么顏色等。要注意指導看圖的順序:遠處有什么、近處有什么,高處有什么,低處有什么等等。
三、鼓勵學生說話,提高表達能力
“說”是連接“看”與“寫”的橋梁?!皩憽钡煤貌缓?,要看會不會“說”,“看”得細致了、全面了、準確了,自然就“言之有物”了;“說”得形象了、具體了,“寫”起來自然能夠“下筆如有神”。“雙語”教材中設計的看圖一般情境簡單,一兩句或幾句話或一小段話就能說明白。但由于低年級少數(shù)民族學生漢語表達力差,觀察到的事物不會說,難以準確、全面、具體地表達。對此,教師可就圖的內容先設計幾個步步深入的問題,提示性地給出幾個詞語讓學生用一句話或幾句話完整、連貫地把圖的大意講清楚。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從畫面出發(fā),結合生活實際展開想象,進行對話練習。
四、指導寫作技巧,力求表達清楚
“寫”是對看圖是否仔細認真、全面準確,口頭表述是否清楚明白、話語通順的具體反映。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觀察事物只停留在印象和輪廊的層面上,加之識字有限,要把句子寫通順、連貫是不容易的。所以,教師要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和期望。首先,要求學生把自己所看到的和所想到的寫出來,激勵學生不在于寫得多不多,而在于寫得好不好??磮D寫話雖然寫的只有幾句話,但也要注意把事物寫清楚、寫連貫。其次,寫想象中的事物,把自己想說的話寫出來,表達自己對所想象的事物的認識、看法以及喜愛之情。最后,讓學生帶著思考去寫,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寫看圖后的感受,語句要通順、具體。
特別要指出的是,在“雙語”教學中,由于真正“雙語”兼通的教師非常稀缺,大多數(shù)教師從小接受的是普通類教育,對于少數(shù)民族學生的學情了解不夠,很容易忽略少數(shù)民族學生漢語水平不好的實際問題,對學生往往不自覺地會拔高要求。對此,在進行漢語口語練習時,教師一定要多進行表揚鼓勵,堅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耐心輔導,循循善誘。
經常堅持引導學生看圖說話、寫話訓練,對訓練要求逐步提高,讓學生經歷一個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訓練過程,不但能培養(yǎng)學生的有意注意,而且能激發(fā)學生觀察事物的濃厚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作文能力在這樣訓練的過程中必將逐步得以提高。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