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年
在中世紀的歐洲,羊兒們恨死了作家,每當他們有新著作出版,就意味著幾百上千只可憐的羊兒見了上帝。是因為作家們喜歡一邊啃羊腿一邊寫作嗎?我憧憬你腦海里浮現(xiàn)的畫面,但那不是事實,真正的原因是:那時的書,都寫在羊皮紙上。
中世紀的羊皮紙,其實和紙沒有半毛錢關系,而是真正的羊皮。人們挑選皮膚光潔的綿羊或山羊,將它們的皮用化學溶液浸泡,去除羊毛和脂肪,耐心鞣制,然后用木框繃起來,溫柔的陽光和煦暖的微風將完成接下來的工序。當一切都結束的時候,人們就有了挺括、半透明、可以雙面書寫的羊皮紙了。
制造羊皮紙是個很臟很累的活兒,探索頻道曾推出一檔節(jié)目叫《骯臟工作(dirty jobs)》,其中有一期就是制造羊皮紙。生產(chǎn)過程如此繁復,價格當然不便宜。當年一本普通的羊皮紙書,與一座房屋等價,而一本羊皮紙的《圣經(jīng)》——那是中世紀土豪才能擁有的財產(chǎn),則相當于一座葡萄園的價格。書寫如此昂貴,你還為中世紀歐洲人一大半是文盲而驚奇嗎?
讓我們來看看其中的一座葡萄園吧——《溫徹斯特圣經(jīng)》。這本手抄于12世紀的英格蘭《圣經(jīng)》,是羊皮紙《圣經(jīng)》中最奢華的一本,共用了468張羊皮紙。天哪!一只羊,兩只羊……清點一下為此獻身的羊兒,就能治愈一大群失眠者。一位字跡曼妙的抄寫者,花了4年時間虔誠地完成了所有文字部分的書寫,瞧這細心勁兒,那時候可沒有修正液。至少有6位藝術家負責繪制書中的裝飾圖案,經(jīng)過他們多年夜以繼日的工作,這本《圣經(jīng)》仍有大量繪圖尚未完成。
誰發(fā)明了羊皮紙?這事可說不清。所有始于古代又說不清的事情,都算到古埃及人頭上好了,反正他們也沒法揭開布條為自己辯解。古埃及人從公元前3000多年就開始在獸皮上書寫重要文獻,羊皮是其中一種,我猜最最重要的文件一定是寫在尼羅河鱷魚皮上。羊皮紙真正興盛則是在公元前2世紀,這是個很長的故事,要花10秒鐘才能講完:
始創(chuàng)于公元前4世紀的埃及亞歷山大圖書館,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公元前2世紀,小亞細亞的帕加馬王國進入歐曼尼斯二世統(tǒng)治時期。這位國王想擴大本國圖書館,要與亞歷山大圖書館抗衡,還企圖挖來對方的圖書館長。埃及人真的不開心了,禁止“紙草紙”出口帕加馬王國?!凹埐菁垺笨刹皇巧蠋玫?,而是當時最主要的書寫用紙,沒了書寫紙,就無法謄寫書籍。為了抵制這種封鎖,帕加馬王國開始大力發(fā)展羊皮紙,羊皮紙迎來了蓬勃的春天。
羊皮紙在歐洲流行了幾百年,如果阿拉伯人厚道一點,這個時間會大大縮短。中國人很早就教會了阿拉伯人用植物纖維造紙的技術,阿拉伯人包著頭巾露出憨厚的笑容,然后把這一神技隱藏了300年。歐洲人直到12~13世紀才學會造紙術,知識的傳播從此變得輕便又廉價。
15世紀末,歐洲人基本停止了使用羊皮紙,羊兒們喜悅得淚流滿面。但直到18世紀,歐美人還是習慣把重要文獻寫在羊皮紙上。美國1776年《獨立宣言》、1789年《憲法》、1791年《權利法案》這三大奠定美國政治基礎的歷史文獻都是寫在羊皮紙上。我知道你想說什么,是的,羊對歷史的貢獻遠不止烤羊排。
就算在今天,你依然可以找到真正的羊皮紙。聽說日本就有賣的,一張A4尺寸的大約160元人民幣,又是一種買了舍不得用的書寫用品。如果你真心喜歡一個女孩子,買一張給她寫情書吧,中世紀的騎士就這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