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 要:古典詩詞作品的翻譯及其隱喻現(xiàn)象是翻譯研究的重點內容。而小說文本中的古典詩詞作品是詩詞翻譯中的難點。所以,本文在比較霍克斯與閡福德的譯文與楊憲益和戴乃迭夫婦的譯文的基礎上,擬從以下三個層面對其翻譯中的隱喻現(xiàn)象進行了詳細地說明:即《紅樓夢》小說文本中詩詞作品對小說文本的影響、詩詞作品的共性隱喻問題以及詩詞作品語言層面的隱喻現(xiàn)象。特別是對于前兩者而言,對這兩種問題的闡釋更能體現(xiàn)認知語言學的系統(tǒng)隱喻觀。同時,對于古典詩詞作品的翻譯最具指導作用。
關鍵詞:《紅樓夢》;古典詩詞及作用;隱喻現(xiàn)象分析;個案例證
眾所周知,《紅樓夢》是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而《紅樓夢》中的詩詞作品又堪稱經典中的經典,所以,結合小說《紅樓夢》文本中的古詩,在認知語言學視角下探討古詩英譯的隱喻現(xiàn)象更具有實踐價值和理論意義。英漢雖然是截然不同的兩種語言,但從隱喻的角度來說,兩者是有著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仔細研究,兩者還是存在著一些不同[1]。然而無論是英漢兩種語言的相同點,還是不同點,都是研究隱喻問題的焦點。
一、 《紅樓夢》中的古典詩詞及作用
古典詩詞是小說《紅樓夢》的重要組成部分。之所以這樣說主要是因為有以下幾種原因:首先,作為小說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紅樓夢》中的古典詩詞作品暗示著小說作者的生活感悟。作者所謂的生活感悟是指作者對小說所描繪的社會生活現(xiàn)象的理解。作者對生活的感悟不僅體現(xiàn)在其古典詩詞作品的描繪中,也體現(xiàn)在其所涉及的小說內容里。然而,無論是體現(xiàn)在古典作品中的作者感悟,還是蘊含在小說描繪的生活現(xiàn)象里的感悟,都是翻譯者在翻譯時必須考慮的隱喻問題。例如:《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曾經在自己小說的第一回里,有一首這樣的古典詩詞作品: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作者通過這首詩作,既概括了小說的內容,又表達了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如何通過翻譯,使國外的讀者在閱讀中明確這首詩詞作品的隱喻內容就成了翻譯者在翻譯中思考的核心。因為,對于這首詩詞的翻譯難點在于突出它對小說的影響,而不僅僅是按照字面的意思把它直譯給國外的讀者那樣的簡單。其次,在《紅樓夢》這部小說中,有的古典詩詞還被作者用來提示人物形象的成長經歷。換而言之,某些詩詞作品在小說《紅樓夢》中暗示人物成長經歷的內容也成為了翻譯過程中隱喻的內容。例如,在林黛玉的《葬花詞》一詩中,最后曾經有這樣的兩句話: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這既是對落花的感悟,也是對其自己命運的寫照。再如,在《紅樓夢》這部小說中,還有一些古典詩詞既寫出生活的情趣,又暗示了一定的寓意。特別是后者,它更是我們翻譯時的關鍵。例如,在小說中,有一道詠螃蟹詩非常耐人尋味,其最后幾句是這樣寫的:臍間積冷讒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原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因為其中的“香”和“忙”相互配合,把寶玉那一個“無事忙”的綽號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如何使國外的讀者在閱讀中,讀懂這一層寓意更是我們在翻譯中處理隱喻問題的關鍵。
綜上所述,上邊只是簡單地總結了小說文本中詩詞作品的作用,但這些作用卻是翻譯者處理隱喻問題的關鍵。因為,小說中的詩詞與單獨的詩詞作品畢竟有所不同,而這種不同又是我們研究隱喻問題的關鍵。雖然在此不能窮盡小說文本中古典詩詞作品的全部作用,但這幾點作為小說文本中詩詞作品的共性問題卻不容翻譯者忽視。
二、 認知語言學與隱喻研究
認知語言學的視角下分析翻譯中的隱喻觀應該是系統(tǒng)性的隱喻觀。根據系統(tǒng)性的隱喻觀在具體的翻譯中就應該對全部的隱喻問題進行詳細地闡釋和研究。對于本次的研究而言,就是在文學翻譯的層面上,結合《紅樓夢》中古典詩詞的翻譯實踐探討翻譯中所涉及全部的隱喻問題,即:
1、 詩歌主題的隱喻問題
從文學作品的翻譯層面分析,《紅樓夢》中古典詩詞翻譯中的隱喻問題首先應該關注詩詞作品的主題隱喻問題。對一個外國讀者而言,由于其使用語言背后的文化背景問題,他對《紅樓夢》這樣經典小說中的詩詞作品的主題理解不可能像國內讀者那樣很容易地就把握作品的主題,特別是詩詞作品主題隱喻的內容,更是他們理解的難點所在。如何利用英語特有的語法手段,特有的文化背景在翻譯中把這些詩詞作品主題所涉及的隱喻問題處理得恰到好處,就成了翻譯者的首要難題。
2、創(chuàng)作方法的隱喻翻譯
在古典詩詞的翻譯中,不僅存在著詩詞作品主題層面的隱喻問題,還涉及到古典詩詞作品創(chuàng)作層面的隱喻問題。特別是對于《紅樓夢》中這樣堪稱經典的詩詞作品而言,創(chuàng)作方法層面的隱喻問題對其翻譯的效果影響更為關鍵。每一個人都知道漢語與英語有著明顯的不同,它們之間的這種不同,不僅表現(xiàn)在具體的詞匯上,語法規(guī)則上,還表現(xiàn)在具體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特別是那些諧音、象征等創(chuàng)作方法在詩詞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更是翻譯的關鍵。例如:在那首題為《詠柳》的一組詩詞作品中,有一首林黛玉的作品,其中有一句是這樣寫的: 一團團逐對成逑。飄泊亦如人命薄。在這一詩句中,“一團團逐對成逑”既是她自己對寶玉的向往,也是其面對現(xiàn)實生活無奈的感悟,尤其是那一句“飄泊亦如人命薄”使這一團團的柳絮球具有了象征的意蘊。再如,詩詞作品中涉及到的人稱問題更能對隱喻產生重要的影響。究竟該用何種人稱作為敘述、描寫、抒情的基礎?這一問題之所以被忽略,主要是由于舊體詩詞本身看不出人稱的緣故,因為句子的主語經常被省略,又因為詩人的言語身份隱而不顯[2]。
3、 詩詞體裁特有的隱喻
詩詞是一種有別于其它文體的作品,無論是中國古典小說中的詩詞,還是單獨出現(xiàn)的詩詞作品,其共同的隱喻問題,都可以從其體裁特點的層面上進行簡要地分析。既中國所有的古典詩詞翻譯都必須涉及到物象和意境兩個層面的隱喻問題。正是因為物象中有這樣寄托的情感,才使詩詞的意境在翻譯中具有了隱喻的問題。就如上邊提到的《詠柳》而言,正是因為柳絮那輕柔的特點,才導致了詩詞意境中那些由柳絮而成的“柳絮團”成為了林黛玉坎坷命運的象征。
4、 語言層面的隱喻翻譯
語言是文學的媒介,所以研究《紅樓夢》中詩詞及其隱喻問題,一定還要從語言的層面對其存在的隱喻問題進行剖析。語言是交流的工具,而翻譯又涉及到兩種語言,所以還應該從語言使用對象的層面上,分析隱喻對作者、譯者、讀者之間的影響。這里的讀者是《紅樓夢》小說中詩詞譯文的國外讀者。如何在翻譯的過程中,把存在于原來《紅樓夢》詩詞中的隱喻現(xiàn)象很好地在譯文中保存下來,是每一個翻譯者都必須面對的問題。特別是,根據漢語英語的不同特點,把英語語法作為翻譯手段,在詞匯對譯的基礎上,完成隱喻的傳遞更是翻譯者的翻譯技能和翻譯策略的具體體現(xiàn)。
三、 《紅樓夢》詩詞翻譯的個案例證
為了更好地說明《紅樓夢》詩詞翻譯中的隱喻問題,我們選擇了霍克斯與閡福德的譯文并把它與楊憲益和戴乃迭夫婦的譯文在比較的基礎上進行分析:
在《紅樓夢》中,有一首關于賈探春題為《分骨肉》的著名詩詞作品,其所描述的內容與賈探春的身世相關。
楊憲益和戴乃迭夫婦的譯文:But afraid to distress fear that their declining years with tears; 霍克斯與閡福德的譯文為:I my remaining years,Will waste away in homesick tears。這兩句話分別對譯的原作詩句:恐哭損殘年。
在他們的翻譯中,兩者分別使用了不同的人稱,對于前者而言,楊憲益和戴乃迭夫婦使用的第三人稱,而在霍克斯與閡福德的譯文卻明確地使用了第一人稱,這是為什么呢?答案很簡單,那就是兩種翻譯的譯者都在根據自己的理解,努力在譯文中再現(xiàn)原作中的隱喻。從隱喻的層面分析,楊憲益和戴乃迭夫婦的譯文應該好于后者,它能使國外的讀者更為容易地理解這首詩作的隱喻內容。在這首詩作中,作者通過“恐哭損殘年”這句詩作來暗示探春與父母分別后各自即將遇到的悲慘生活。無論是分別后賈府的衰落,還是后邊探春遠嫁他方的凄苦,都在這句詩作中有所體現(xiàn)。如果像霍克斯與閡福德翻譯的那樣,都用第三人稱來敘述,雖然能夠體現(xiàn)出客觀的味道,但是對于原作中那種人稱的模糊性卻體現(xiàn)不出來。正是這樣的模糊性,才使這首詩作在小說中,把小說作者曹雪芹和小說人物形象賈探春的身世、經歷聯(lián)系在了一起。正是基于這樣的思考,楊憲益和戴乃迭夫婦的譯文才使用了一個“主從”的結構來達到這樣的目的。即,前邊的主句,采用第三人稱的形式達到了霍克斯與閡福德的譯文的效果,后邊的從句使用第一人稱的敘述,又把這首詩作在小說文本中的隱喻內容形象而簡單地傳遞給了國外的讀者。
從語言的層面講,在楊憲益和戴乃迭夫婦的譯文中,“declining ”這個詞語含有“下降”之義。在這樣的譯文中,“declining ”既可以體現(xiàn)詩句中的“殘年”,又可以隱喻其生活境況的一日不如一日之變化;而在霍克斯與閡福德的譯文中,“ remaining”一詞的基本意義雖然也有“殘留”之義,但在一般的語境里,它主要是“剩下的”、“留下”的之義,而這樣的意義并不足以把原來詩作中那“骨肉分離”后,探春與父母生活境況的變化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在詩作之中。所以說,無論是從文學的層面上分析,還是從語言運用的層面上分析,楊憲益和戴乃迭夫婦的譯文都能較好地傳達原來詩作中的隱喻意義。
再次,由于意境在古典詩詞創(chuàng)作和鑒賞中的重要作用,怎樣在詩詞翻譯中傳遞它就成為一個重要議題[3]。在楊憲益和戴乃迭夫婦譯文中,“declining ”的意義更能暗示探春與父母分離后的生活窘境,所以在意境層面的隱喻分析上而言,他們的翻譯也具有霍克斯與閡福德的譯文不可比擬的優(yōu)越性。
總之,隱喻是翻譯實踐中最為翻譯者關注的一個焦點。在認知語言學的系統(tǒng)隱喻觀的指導下,結合《紅樓夢》中古典詩詞的翻譯作品探究古詩英譯的隱喻現(xiàn)象更能為翻譯實踐提供借鑒和參考。
參考文獻:
[1]曹妙麗.〈紅樓夢〉詩詞的英譯:歸化與異化[J]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4.11:156.
[2]徐向暉.翻譯心理學視域下的〈紅樓夢〉詩詞英譯對比研究[J].湖北工程學院學報,2013(01):42.
[3]劉嘉娟.論中國古典詩詞翻譯中意境的傳遞——紅樓夢詩詞英譯解析[J].大家,2010:8.
本文章得到四川省教育廳科研項目13SB0182 “認知語言學視角下隱喻對于古詩英譯的啟示”課題的支持。
(作者單位:四川理工學院外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