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篁彈箏
周杰倫在十年前曾發(fā)過一張專輯,叫《十一月的肖邦》,其中有首《夜曲》,歌詞這樣寫道:“為你彈奏肖邦的《夜曲》,紀念我死去的愛情……”
同樣身為音樂才子,一百多年前的肖邦是否也粉絲成群、萬人追捧?而他那首最著名的《夜曲》背后,又真的隱藏著一段凄美的愛情嗎?
這一期,請走進“鋼琴詩人”肖邦的音樂世界,一同來感悟那份美麗與哀愁……
無憂少年
那是一處闊綽而溫馨的居所:潔白的墻面,天花板仿佛會發(fā)出光。雪白的薄紗在寬大窗臺前搖曳著光影,灑在了那盆生機勃勃的天竺葵和一口倒掛的大金鐘上。沉甸甸的紅木家具與白柱式火爐遙遙相望,深冬寒夜時燃起一簇松木,噼啪的火苗聲會帶來陣陣暖意和芳香。
這是一位伯爵夫人的莊園宅邸的房子,在波蘭華沙郊區(qū)的小鎮(zhèn)熱拉佐瓦沃拉。1810年3月1日,肖邦降生,他就是在這里度過了無憂的童年。
在這幢房子最大的那間屋里,擺放著一架鋼琴,彼時誰也沒想到這個小家伙會與音樂結(jié)下不解之緣。
肖邦的父親是波蘭籍的法國人,在華沙一所中學(xué)當法語教師。母親是波蘭人,在一個貴族親戚的家庭中任女管家。肖邦是他們的次子,他父親為他取名弗里德克·肖邦。
第二個莫扎特
肖邦也是備受上天眷顧的天才,然而與其他音樂神童相比,他最初對音樂并不感興趣,直至他遇到了第一位老師沃伊切赫。
沃伊切赫是個古怪的老師,他總是身著淡黃色大衣和褲子,一雙拉風的漆皮長靴,卻又配一件色澤華麗卻俗氣萬分的背心。但可不要小瞧了這身行頭,老師告訴學(xué)生們,這些都是在一個拍賣行買的波蘭最后一個國王的所有物。
風趣又嚴厲的沃伊切赫,還總是帶一支長得出奇的大鉛筆,用來敲那些搗蛋學(xué)生的頭和手指。就這樣,從最初姐姐和母親的鋼琴啟蒙,再加上名師沃伊切赫的悉心指點,小肖邦的音樂才華漸漸顯露出來:他七歲便能作曲,處女作《B大調(diào)和G小調(diào)波蘭舞曲》所展現(xiàn)出的超凡即興創(chuàng)作才華,令人驚嘆;八歲在一場慈善音樂會中,他第一次粉墨登場,便名聲大噪,躋身波蘭貴族的沙龍。
歐洲有家報紙曾這樣寫道:“上帝把莫扎特賜給了奧地利,而把肖邦賜給了波蘭?!?/p>
異鄉(xiāng)成名
在音樂界嶄露頭角的肖邦,為了尋求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決心前往巴黎,深研琴藝。
背井離鄉(xiāng)是孤獨的,肖邦望著窗外即將遠逝的故土,陷入了陣陣感傷。而這時,馬車突然停下了,原來是他尊敬的老師還有過去的同學(xué)們前來為他送行。肖邦還未來得及感動,這些可愛的人們便不約而同地展開歌喉,天籟般的合唱真誠而美妙地飄揚在他的耳畔,撞擊在他的心中。這是他們專門為致敬肖邦而譜的曲子。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離別前老師鄭重地交給肖邦一個裝滿了故鄉(xiāng)泥土的銀制紀念杯,希望他永遠也不要忘記故土。然而,這一走卻是永別,盡管肖邦此生再未回到祖國,他卻用實際行動永遠銘記著這份叮囑。
初到巴黎的肖邦,被這座浪漫之都深深吸引,他曾在信中對朋友說,巴黎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然而沒過多久,這份美麗慢慢地變成了困頓。由于肖邦初來乍到,在巴黎人們連肖邦是誰都不知道,那時譽滿全城的是另一位杰出鋼琴家——李斯特。四處碰壁的肖邦靠演出和教學(xué)賺取的生活費,僅能勉強糊口。
一天晚上,在李斯特的公演中,臺下擠滿了慕名而來的聽眾,按照音樂會習(xí)慣,演奏時燈火全熄。但這次的演奏,似乎有別于往日,正當觀眾聽得如癡如醉時,全場突然燈火通明,坐在鋼琴旁的卻是一位陌生少年。
原來李斯特趁燈火熄滅時將肖邦請上了臺,用這種方式,將他介紹給了巴黎的觀眾。而肖邦也不負眾望,一舉成名。
靈魂伴侶
巴黎一直是云集了許多大名鼎鼎的藝術(shù)家的朝圣之地,尤其在肖邦所處的那個年代,像法國大文豪巴爾扎克、詩人繆塞、畫家德拉克羅瓦……愛交朋友的肖邦每天與這些大師們聚集在一起探討藝術(shù)。而令肖邦沒想到的是,在眾多朋友中,竟然有一位是他的“真命天女”,她就是著名的女權(quán)主義作家——喬治·桑。
其實,這兩個人的初次見面并不愉快,肖邦是看不慣喬治·桑的。喬治·桑是一個特立獨行的矮女人,她總是穿長靴、套長褲,一身男裝,又愛在嘴里叼著根粗雪茄。這對于年輕英俊、儒雅斯文的肖邦而言,著實很難接受。
但愛情就是奇妙,隨著深入了解,他們彼此認定了對方就是自己的靈魂伴侶。兩人一起走過了數(shù)年的美好時光,從1839年到1846年,肖邦都是在喬治·桑位于家鄉(xiāng)諾昂的莊園里度過的。那是段愜意寧靜的日子,在喬治·桑的照料下,肖邦的靈感發(fā)展到巔峰,創(chuàng)作了大量傳世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首波蘭舞曲《英雄》。
然而,由于各種原因,兩人最終還是未能攜手走到最后。1846年,肖邦在莊園里和喬治·桑一起度過了最后一個秋天,便與她永遠地分開了。
美麗與哀愁
與喬治·桑分手后,肖邦在巴黎舉辦了他的最后一次音樂會。據(jù)說,那是他迄今為止最美妙的音樂會。
從此之后,疾病纏身的肖邦訪問了英格蘭和蘇格蘭,還曾為維多利亞女王演奏,但英國的社交令他身心疲憊。最后,他的學(xué)生將他帶到一座鄉(xiāng)村別墅中休養(yǎng),肖邦就是在那里度過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孤寂時光。終生在異鄉(xiāng)漂泊的肖邦時刻不忘故土,他痛苦地稱自己是“一個遠離母親的孤兒”。
1849年,肖邦的肺結(jié)核病情加重,最終于10月17日在巴黎市中心的家中去世,年僅39歲。
這位終生漂泊異鄉(xiāng)的游子,在死前仍念念不忘故土,他雖葬在巴黎的拉雪茲神父公墓,但在遺囑中卻要求將他的心臟裝在匣子里,運回了他一心向往的祖國波蘭,后來,這顆愛國之心被密封在華沙圣十字大教堂的一根柱子中。
就這樣,這位偉大的浪漫主義鋼琴詩人,告別了他的美麗與哀愁,將生命凝聚成一首首哀婉動人的鋼琴詩篇,任世人閱讀和傳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