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興鋒
【摘要】 通過在實驗教學中緊緊抓住實驗目的、操作過程、觀察現(xiàn)象、得出結論這四個要點,激發(fā)學生的實驗能力,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全面細致的觀察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提高高考成績。
【關鍵詞】 高中化學 實驗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5)03-058-01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嚴密的自然科學,前后聯(lián)系十分廣泛。高中化學所學的很多的概念,理論在初中已有初步的框架或輪廓,既使這樣,每年高考中對高三同學實驗能力的考察讓許多同學覺得非常吃力,不能適應。那么,如何才能提高高中學生化學實驗探究能力?我個人認為還是要從我們的實驗教學中找到方法。
一、首先明確實驗目的
在觀察事物、做一件事前,只有給學生提出明確而具體的任務,才能使他們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們深入細致地去觀察去做。因此,每次實驗前都要讓學生明確實驗目的。說的白一點,就是讓他們明白為了研究什么做這個實驗。以《磁鐵的磁性》這節(jié)課為例,在實驗前就要向學生說明做這個實驗就是要研究磁鐵能吸鐵,各部分的強弱是不一樣的,要學會比較。
二、其次明確操作過程
每個學生實驗的成功與否,主要取決于學生對實驗中的重點、難點、操作的把握程度。做實驗每個學生都喜歡,但他們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盲目亂動,做了這一步不知下一步該做什么,顛倒操作過程,少做漏做,導致實驗失敗,所以在實驗前就要明確操作過程。為了不遏制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學生實驗能力,我們可以用多種方法明確操作過程。如教學《膠體的制備》這課時,我就是先讓學生自由討論,設計操作過程,然后匯報,其余學生討論補充。也可以這樣設計:先請一位同學上臺演示,其余觀看,再討論應該改進的地方,這樣就能使學生對這一實驗過程印象深刻。在教學時,我還把實驗中影響實驗的關鍵步驟和注意點板書,避免實驗的盲目性。當然,我們更贊成學生能用別的實驗來研究同一問題,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或實驗就更好不過了。這些實驗就可以延伸到課外跟學生一起做做,激發(fā)他們的興趣。
三、再則明確觀察任務
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學生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但是,學生又不知如何去發(fā)現(xiàn),這就需要教師去引導去幫助。所以,教師要提醒學生動用一切感覺器官去全面觀察。一是用眼,科學地看,時刻提醒學生注意用眼觀察每一個微小的地方,每一步細小的變化。
四、最后明確實驗結果
從現(xiàn)象到分析比較、得出實驗結論,是一個由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過程,是思維從感性到理性的質的飛躍,只有完成了這個飛躍,才算真正得到了知識。我們教師可以針對“現(xiàn)象→結論”推導的難易程度采用多種方法去引導學生。教師也可以通過提問,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讓學生在老師鋪設的臺階中一步步走向本不可及的成功。
五、培養(yǎng)學生重視實驗基本操作能力
實踐證明,對一些較簡單的實驗,經(jīng)常在老師指導下,讓學生動手去做,除了增加他們的操作機會以外,還可以起到兩個作用:(1)使學生對一些被認為是無所謂或被忽視的常規(guī)操作(如試劑的取用,取量的多少,試管夾持,一般加熱等等)及時發(fā)現(xiàn)錯誤,及時糾正,給學生以深刻的印象。(2)在實驗過程中,向“學生恰當?shù)靥岢鰡栴},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所學的知識更加系統(tǒng)化和深化,而且也能提高學生的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實驗操作技能。化學實驗、結構模型、實物照片,是建立立體化觀念,使抽象的化學內容形象化的物質基礎?;瘜W實驗與化學知識緊密配合,它有助于我們對化學知識的建立和鞏固,有助于動手、觀察、思維、推理等多種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
六、增強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
現(xiàn)在正處在新課程改革時期,學生更需要有創(chuàng)新的科學文化知識。學生最感興趣的是那些有所了解卻又非完全已知、能夠引起思考的東西,而在教材中的實驗大多具有已知操作過程、已知實驗結果的特點,有些還是教師曾演示過的,很容易流于重復與枯燥。此外,實驗課也大都是“填鴨式”的,如教師用教材設計好了一切,為保證實驗正常進行,教師準備得較多較細,學生只管“照方抓藥”,根本談不上獨立思考。例如能設立一些內容不是很固定,無現(xiàn)成教材,學生有充分自由來組織和發(fā)揮的實驗,并在考核中注意衡量學生實驗設計的邏輯性和創(chuàng)造性、實驗總結與討論中的知識性和探索性、以及表達方式的科學性,使學生能較多地以科學的思維方式來觀察和分析實驗問題,則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七、增強學生喜愛實驗的健康心理
學生化學實驗心理的研究可以研究和培養(yǎng)學生對化學實驗的興趣這一心理因素著手。根據(jù)我的觀察,一個喜愛化學實驗操作(動手)的學生必然喜愛化學實驗,而喜愛化學實驗的學生,其化學學習的積極性也高,其化學整體學習成績必然較好或很好。興趣是學習的強大的原動力,也是學習心理因素中最具潛質最寶貴的。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一個喜愛實驗愛動手操作的學生,往往具有不計較實驗室內充滿難聞氣味、制取氣體有毒會損害健康、腐蝕性藥品和明火可能造成對人體傷害的“獻身精神”;面對諸如藥品失效、濃度不準、儀器不靈活、數(shù)量不足、不配套等因實驗準備不足造成多次失敗的挫折不灰心,不屈不撓。這就是興趣的力量體現(xiàn)。
中學化學大綱指出,化學教學的目的首要是學習化學基礎知識和化學實驗、化學計算的基本技能。戴安邦教授認為:“實驗室應該是學生學習化學最有效和收獲最豐富的場所。”著名化學家傅鷹教授說:“實驗是最高法庭?!币虼?,加強化學實驗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這樣我們的化學教學才能更進一步。
[ 參 考 文 獻 ]
[1]石中英.知識轉型與教育改革[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2]丁鋼.教育經(jīng)驗的理論方式[J].《教育研究》(北京),200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