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人有病,天知否?
——也談魯迅的普遍人性

2015-07-12 12:13陳永革福州大學福州350116
名作欣賞 2015年30期
關鍵詞:許廣平人性魯迅

⊙陳永革[福州大學,福州350116]

人有病,天知否?
——也談魯迅的普遍人性

⊙陳永革[福州大學,福州350116]

通過對大陸解放以來魯迅形象的地位、影響變遷的整體考察,筆者深刻感受和思考了“魯學”從階級論走向人性論,從“專業(yè)魯迅”走向“大眾魯迅”的人學轉向。

“魯學”人性論階級論“網(wǎng)絡魯迅”

一、迷幻星空,“魯學”何為?

年少時看《三國演義》,極惋惜當初劉備新得西蜀后風頭正旺,為什么不乘勝追擊直取中原復興漢室?以五虎將之正當勇武,西蜀百姓之樂換明主,歸漢心切,再加上蜀地的富庶和險峻,進取中原,光復漢室,大有可為!何必等到五虎將凋零:關羽、張飛在孫劉聯(lián)盟的內耗中死于非命,馬超病死邊關,趙云寶刀老去,而耿直的魏延先被內定“有反骨”(相當于魯迅在雜文《可惡罪》中所說:“被人認為可惡,這才終于犯了罪”),后等諸葛亮一死,干脆安排殺手殺死他,終于以平叛肅反為名把最后一員五虎將都毀滅了,諸葛丞相窮兵黷武地六出祈山,拖老命去扶一個“樂不思蜀”永遠也扶不起的阿斗為漢室明主,最后氣虛力竭殞身五丈原。

筆者本科時代正值國家高倡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當時也很想不通“既然現(xiàn)在,何必當初不早……”。想想新中國1949年成立時,民心思歸,夜不閉門,路不拾遺,百毒不侵(不要說吸毒,連梅毒都被當時的中共滅掉了),加上百煉成鋼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充任各級行政干部,以當時的民心民氣,挾帶中共仁義之師、勝利之師的氣魄,“一切的一,一的一切”都足可蕩盡擺平。可是新中國伊始走的是仿蘇路,怎么走了二三十年才感覺走錯了又要“摸著石頭過河”進行改革開放呢?

改革開放三四十年來,中國社會在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上強力推進現(xiàn)代化轉型,力倡“與國際接軌”。本來歐美等發(fā)達國家就有足夠強勁、原創(chuàng)的現(xiàn)代化思想和經(jīng)驗,但移植到中國來首先就有個經(jīng)驗中國化的現(xiàn)實轉換變身問題。而當今國內成形可用,能作為思想資源庫的只有傳統(tǒng)文化(以儒家文化為主)、五四文化、延安文化等三大文化資源,但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無法順暢自達現(xiàn)代化通途,延安文化也有擺脫軍事化功利色彩的急需;至于五四文化提出的科學、民主精神至今仍無法真正完全落實為國人的思維實質和行為方式,況且五四文化如今也被指責為患有過激主義的絕對化之嫌,能否擔當?shù)闷甬敶袊c國際社會接軌的“現(xiàn)代化”思想動力源還有待與時俱進地改善補充再議。在如今無可大用的國內思想動力庫中,尚有時值的就是五四文化和延安文化的交接點魯迅文化了。中國現(xiàn)當代思想文化界翻云覆雨,連啟蒙思想都被激進革命翻轉,魯迅文化卻一以貫之地紅旗不倒持續(xù)標高。五四文化革命時期,倡導啟蒙文學,魯迅以《狂人日記》的反封建思想文化、《阿Q正傳》的批判國民劣根性引領之;到了革命文學時期,特別是延安文化階段,正因為魯迅的旗幟飄揚,五四文化精神才沒完全被整肅清除出延安文化!我想,正是在憐惜民瘼、熱愛吾民、追求民族解放和復興的共同目標下,廣大知識分子才毅然決然走上與工農(nóng)相結合的道路,以求盡快實現(xiàn)推翻國民黨反動政權,建立新天新地新中國,從而在更合理規(guī)范的嶄新社會制度下實現(xiàn)中國知識分子國富民強,文明進步的百年迷夢。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魯迅形象。不同于解放前魯迅被罵為尖酸刻薄的紹興師爺、雜感專家,新中國建立后魯迅的形象塑造頗似變形金剛大變臉。直至文革結束,魯迅一直都被樹為人民的公仆,艱苦樸素、大公無私地為人民服務——“俯首甘為孺子牛,橫眉冷對千夫指”(《自嘲》),“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和血”《欣慰的紀念·獻詞》),并成為中國民眾階級仇、民族恨的形象代言人,其“硬骨頭”堅韌無畏的戰(zhàn)士品格成為解放后新時代的最強音,而其文學作品順其自然地也就一味凸現(xiàn)其雜文的“匕首、投槍”式的及時戰(zhàn)斗功能,魯迅儼然扮相為一個最勇于戰(zhàn)斗又最善于戰(zhàn)斗的民族斗士、人民英雄形象。改革開放年代,作為中國現(xiàn)代新民主主義文化的旗手、中國反封建思想文化的一面鏡子,魯迅又被改革年代賦予超前的憂患意識:中國一味守舊、保守,終有一天會被開除出地球——提出了中國的“球藉”存亡問題,另一方面又深入發(fā)掘偉大魯迅鮮為人知或不為人知的另一面,直擊魯迅內心的痛苦陰暗、矛盾虛無以揭示、還原“人間魯迅”的真實、完整性。散文詩集《野草》就成為魯迅內心痛苦糾結、陰暗絕望的自我揭秘,此期魯迅作為普世俗人的凡人本性,甚至缺失、病癥也都日漸浮出水面,廣為披露。1989年中國式的市場經(jīng)濟再度刷新當代中國人的精神風景線,在深化改革,與國際社會看齊、接軌的新時代大潮下,魯迅凡夫俗子的本性、缺失更無所逃遁于市場經(jīng)濟商業(yè)文化“窺陰癖”的顯微鏡下,過往魯迅研究中被有意忽略、遮蔽的方面得到大談細論,不但魯迅的“人間性”被放大說盡(雖然網(wǎng)上風炒過魯迅仇貓、虐貓的冷血虐待狂癥候,但也都基本認同了魯迅在日常生活的家人、朋友圈中是個熱情善良,幽默有愛心的正常好男人),魯迅研究的諸多深層次問題也得以提及——比如魯迅思想缺乏西哲體大慮深,繁復謹嚴,富于精神推衍圖式、思想生成性和現(xiàn)實闡釋力的宏博體系建構,而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實用理性之宜和文人的感性言說,不夠高博純粹,難當真正“思想家”的榮譽;魯迅本質上歷來是個自由主義知識分子,本著現(xiàn)代知識理性和社會責任為啟蒙思想?yún)群?,展開社會批評和文化批評。他雖然因同情民眾,急于改變黑暗中國的現(xiàn)狀而在大方向上與中共看齊合作過,但魯迅畢竟只是同情、同路,其思想始終不失啟蒙主調,魯迅也就根本算不上一個實踐意義上的“革命家”。他早期留日參加反清的光復會,魯迅就以死后老母無人照料為由,推掉反清革命黨安排的回國暗殺任務。光復勝利后,魯迅老嚷嚷:“革命以前,我是奴隸;革命以后,就受了奴隸的騙,成了他們的奴隸?!保ā逗鋈幌氲健罚┒鴧⑴c左聯(lián)時,也挺不著調,整天抱怨被“作家閥”、“奴隸總管”(《答徐懋庸并關于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問題》)鞭打、壓迫,頗不服管教。這幾例都說明魯迅不適宜稱為實際的革命家,或魯迅意愿的革命是他生前的中國社會無法供給的。不過魯迅倒真不失為一個思想型的文學革命家,他本來就像梁啟超一樣都是從現(xiàn)實政治革命戰(zhàn)場退轉進思想文化領域換一種場域或方式繼續(xù)奮擊勇進的“精神界戰(zhàn)士”、“革命”老前輩(這能更好地理解為什么魯迅在北洋軍閥、國民黨的反動黑暗統(tǒng)治下照樣敢斗善斗地放肆開罵,因為魯迅本就是老光復會員,屬中國近現(xiàn)代革命的元老,與蔡元培、陶成章、徐錫麟、秋瑾、陳天華、邵力子、陳儀等國民黨先驅、元老都曾是同一條戰(zhàn)壕的革命同志,早期的革命同伙蔡元培、邵力子等黨國要人都敬畏著他呢——蔡元培主政時就一直巧立名目給他發(fā)放每月300元的特殊津貼,而魯迅死后的第一套《魯迅全集》還是由時任國民黨宣傳部長的邵力子親自批準才得以正式出版發(fā)行)。針對魯迅思想文革期間曾被意識形態(tài)利用,學界也在進一步探討、反思兩者的某些共性基礎,聲稱魯迅的火氣、罵功、過激也難逃其責——但也正是“文革”中魯迅及其作品的碩果僅存,才避免了中國現(xiàn)代文化在當代中國的進一步斷裂。筆者始終認為,在我們這個幾千年受封建桎梏奴性深重的國度,魯迅燭照歷史幽暗,“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的“硬骨頭”(《新民主主義論》)愈挫愈勇韌性奮戰(zhàn)豪情,至少在中國社會完全實現(xiàn)現(xiàn)代轉型之前,都還是值得我輩溫順中國人吸收滋補的。魯迅的文學創(chuàng)作思想大于形象,干澀沉重,而少靈性詩意的藝術本色,且其文學創(chuàng)作生命過早枯竭,難以為繼,一生連一部長篇小說都空缺,晚期暴躁凌厲、辭氣畢露的雜文寫作則頗有急功近利的不務正業(yè)、旁門左道之嫌??傊?,魯迅也似難付中國現(xiàn)代最偉大“文學家(大師)”之美譽。

二、“人間魯迅”可安好?

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魯迅研究界最為趣味橫生、引人注目的是對魯迅“人間性”淋漓恣肆的展現(xiàn),極力還原魯迅的歷史狀貌和生活真相,為我們重塑一個更真實、完整的魯迅形象。首先是實說魯迅早年棄科舉,“走異路,逃異地”,入免費的南京礦務學堂、水師學堂學習是魯迅家道中衰后的一種無奈式的謀生選擇。從當時魯迅到南京求學的八元川資都是母親魯瑞典當了陪嫁之物才籌措得到,就可見其家道窘迫,后來魯迅不惜中斷、放棄在日本七年的學業(yè)回國內就教職也是“教書只為稻粱謀”,大家庭的生計迫不及待急需作為長房長孫的魯迅來勉力支撐。甚至魯迅青少年外出求學期間,也因為經(jīng)濟拮據(jù),填不飽肚子,只好狂吃辣椒以造成胃脹的虛飽感,后才延誤成致命的胃病、肺病而英年早逝。當然魯迅的棄鄉(xiāng)遠走也和祖父入獄,父親病倒家道中衰后備受家鄉(xiāng)故人的冷眼刺激而孤憤積郁有關,而并非完全如課本教材所說是專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新路而作出的主動自覺選擇,這樣就把魯迅上天的祥云神光強按回了大地實處,更切合事實原貌。魯迅成名后就奮進為當時社會上的有錢人,特別懂得賺錢,月收入可達上萬銀元,怪不得常常動不動就去請客吃大餐會客閑聊,而非真的窮苦勤奮得只好把別人泡咖啡的休閑時間都全擠過來看書學習、寫作戰(zhàn)斗。有論者還認定魯迅的革命思想是因反對包辦婚姻的實踐而形成,由性壓抑的潛意識才喚起了民族革命、階級革命的意識。而與周作人的兄弟之爭甚至涉及羽太信子對魯迅早有愛意,因愛無望反成仇才吹枕邊風,使兄弟鬩于墻。以往無不交口稱贊魯迅的孝道,孝順母親,長兄為父冠絕人倫,但新時期魯研界也爆料出魯迅對母親的諸多怨言、不滿,聲稱“大妻”朱安是母親的“陪伴”,是母親找媳婦而不是自己娶愛人,甚至向朋友大發(fā)牢騷:“母亡則子強”(1918年8月20日,致許壽裳信)。而且魯迅也會背著母親玩未婚同居,“小妾”欺“大妻”,許廣平雖無正式名分卻是實際的妻子、唯一的愛人。魯迅生前的十年間都與許廣平同居生活(正是托福于許廣平的愛情滋潤和生活照顧,魯迅婚后十年的創(chuàng)作量是之前20年文學創(chuàng)作總量的兩倍左右。而與朱安兩年左右的同一屋檐下則屬無愛無性的虛凰假鳳貌合神離。作為新文化運動的旗手、“現(xiàn)代中國的第一等圣人”的魯迅,照樣夫權思想嚴重,婚后就不許許廣平到處參加社交,只讓她相夫教子當賢內助。老夫少妻偶爾負氣吵嘴,魯迅態(tài)度過激從不主動自覺讓步,總讓妻子許廣平覺得很委曲、受傷。以往宣傳教育灌輸給我們的魯迅是一個嚴肅枯燥,嫉惡如仇,逮誰跟誰過不去的革命斗士形象,生活簡樸,節(jié)制欲望。但實際上在朱安和許廣平的編內“妻妾”外,編外的婚戀關系如表妹琴姑和留日時期暗戀的神秘女郎都已浮出歷史水面被曝光,況且精瘦干巴的魯迅仍深受“才女+學匪”們的擁戴,很有女人緣,她們都爭著以與魯迅交好為榮,以嫁為魯迅妻為人生幸事,著名女作家蕭紅、小說家許欽文的妹妹許羨蘇、許廣平、劉和珍、楊德群之類女才子都曾是魯迅家的???、鐵桿的“魯氏”迷。有人甚至亂點鴛鴦譜,認為蕭紅跟魯迅會更搭,兩人都是現(xiàn)代著名作家,文氣天然相通;兩人都愛繪畫,懂美術,藝術氣息也更易交接。像魯迅那種幼年失牯,少年離家,家道中衰,備嘗人間冷暖炎涼而又秉性干硬剛直、義勇豪氣的男人,就該搭配蕭紅這樣俏麗嬌柔的小女人(而不是高大豪放、機敏干練型的許廣平)更合適——魯迅留日時期暗戀的夢中女郎據(jù)傳就屬柔蜜佳人,這才是自然歸位搭配法,而不是源于共同介入學生風波,直面明槍暗箭、風刀霜劍的共患難見真情中歪打正著的速融搭配法,許魯倆人都屬社會活躍人士,做好朋友、戰(zhàn)友似更適合對位。特有意味的是魯迅對高長虹的抨擊,兩人本來思想旨趣無大異,都是現(xiàn)代中國版的尼采,高長虹是“強橫的尼采”,魯迅則是“溫和的尼采”而已,他們還曾在一起合作共事過,本都屬“左翼”文人的革命戰(zhàn)友。但魯迅總不忘在與“愛妻”許廣平溫柔繾綣之中、之余唾罵一下高長虹,不屑之意、自得之態(tài)可掬(魯迅晚上工作累了,想上床睡覺,休息前,總愛大有深意地感嘆一聲:“今天月亮真好啊”,許廣平即嬌聲應答:“任憑夜來消受吧”。其中典故就來自高長虹在《》一詩中,把許廣平喻為“月亮”,魯迅是“夜”,而高長虹則自詡為熱烈溫暖的“太陽”。都是因為黑夜魯迅的遮蔽,才使許廣平“月亮”無法投進“太陽”般高長虹的懷抱,無奈何最終許廣平“月亮”只能“任憑夜來消受吧”)——原來大師也會吃醋,革命同道也無法泯滅情欲的排他性、占有欲!魯迅和許廣平老夫少妻,魯迅對許廣平是又愛又怕,膽戰(zhàn)心驚。有一個事件細節(jié)充分透露出魯迅的這種心態(tài):魯迅南下中山大學教書時,和許廣平等人游越秀山,路過一個小土堆,熱戀中的魯迅為了展現(xiàn)年輕活力,非要從這小土堆上跳過去,結果崴了腳。畢竟年紀大了恢復慢,好長時間腳都好不利索。高長虹正好撞到魯迅心理軟肋的槍口上,焉能不被魯火醋意淹沒。魯迅也和一般人間平常戀人、夫妻一樣,當戀人“廣平兄”放出“一條光”時,就大秀恩愛:“置首一人之足下,甘心十倍于戴王冠”(《魯迅景宋通信集》);婚戀關系中,魯許兩人也是諧稱愛稱一起上,怎么肉麻都不嫌多:魯迅一會兒諧謔“廣平兄”“害(群之)馬”“小刺猬”,一會兒又愛叫“乖姑”,而許廣平則總是甜蜜蜜愛昵稱呼:“小白象”(象多灰色,偶呈白色,大為珍寶)、“嫩棣棣”“乖哥”。甚至有些資料還曝光了魯迅的偏執(zhí)狂傾向和精神病特征(可算自有家族遺傳的基因、傾向,魯迅的曾祖母、祖父、父親、堂叔祖等長輩都有暴躁、偏激的精神狂病狀),比如瘋子楊達聲事件的披露,魯迅把精神病人都當成奸賊、密探的過激反應已很有被迫害狂癥候,呈現(xiàn)出民主斗士精神的痛苦病狀。而和許廣平一負氣、吵嘴就自棄赤身裸體躺到冰涼的陽臺水門汀上(幸虧時有幼子海嬰尋到陽臺,也一聲不響地學爸爸樣并排睡下,魯迅才會自爬起來作罷),使親密愛人內疚隱憂,也不屬正常的夫妻規(guī)范動作而多偏執(zhí)病態(tài)!

當然,如果還硬要從思想、氣質角度歸納一下魯迅的缺點、不足以補足,還原魯迅真實、完整的歷史面貌和現(xiàn)實形象,至少魯迅尚有三大不足:

1.過于現(xiàn)實、功利,有時不免偏激。魯迅常常太注重現(xiàn)實,幾乎凡事偏以實利為重,很少有超越現(xiàn)實的興趣和愿望。這是魯迅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實用理性思維的規(guī)約所致,也和少年魯迅肩負長房長孫重責,偏逢家道中衰,過早涉世,嘗盡世情炎涼的現(xiàn)實刺激、逆轉有關,也被成年成名后仍疲于為大家庭勞碌奔波,在社會工作中又到處樹敵(公仇也罷,私怨也算),火戰(zhàn)水戰(zhàn),日戰(zhàn)夜戰(zhàn),四面楚歌,腹背受敵,成為不得不“橫站”著以自衛(wèi)反擊的文化兵,致使一生都極度辛苦、緊張,幾無雍容余裕的寬松心態(tài)所累。他曾批評弗洛伊德說:“小孩子一生下來就把嘴巴轉來轉去,他是要接吻嗎?不,他是要吃奶!”以生物人的原初食欲批駁弗氏的泛性傾向固切中要害,但弗氏的潛意識學說也的確揭示了成人社會的本欲動力源,為人類社會及人文科學的深入發(fā)展打開了另一扇年深日久“能做不能說”的被遮蔽的新天地。另外,魯迅一面享用著當時政府發(fā)放的工薪(魯迅當過十三年左右北洋軍閥政府教育部的中層干部,平均月薪至少三百元,當時普通民眾月生活費也就十元即足)、津貼(蔡元培主政時,一直按“國民政府大學院特約著述員”的虛銜給魯迅發(fā)放月津貼三百元),一面照樣“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罵娘”地抨擊中國“吃人”歷史和黑暗時政。其現(xiàn)實批判、戰(zhàn)斗精神可嘉,但不太純正、厚道,過于現(xiàn)實、實利之嫌總難洗脫的。過于現(xiàn)實也是一種自我局限,不利于自我精神世界的深入開掘和系統(tǒng)配置,也不利于對精神病狀的不懈關注和對精神價值、高尚原則的堅定守恒,從而導致自我精神的萎縮和內在品格的喪失而走向庸俗,甚至墮落變質。作為知識分子,理應以守護精神價值、高尚原則為本,現(xiàn)實目的過甚,過于功利擋不住難稱知識分子本色。但魯迅最害怕做社會的旁觀者和邊緣人,一旦發(fā)現(xiàn)自己被擠到旁觀席上,就不自覺地極力想要重返中心。現(xiàn)實功利心太強,遂使魯迅作為偉人的清高超脫感嚴重不足。過于現(xiàn)實、功利,說話、做事就常陷入文人過分感性的思維怪圈而淪為偏激。魯迅的偏激言論俯拾即是,如魯迅曾大聲疾呼“漢字不滅,中國必亡”、“漢字終當廢去,蓋人存則文(漢字)必廢,文存則人當亡”(致許壽裳信)、“不想給舊文字(漢字)作犧牲,就得犧牲掉舊文字”(《且介亭雜文·中國語文的新生》),魯迅此類說法太武斷。其合理依據(jù)是漢字難寫難懂,會阻礙民智普及,終致中國衰退、落后、滅亡,當時及以后都有很多知識者信以為真。但現(xiàn)當代至今的中國歷史實踐證明,漢字不拉丁化、拼音化,中國也仍可無恙。畢竟國之存亡,并不直接取決于文字。況且文字好用與否,也和當下的科技發(fā)展水平有關?,F(xiàn)如今在信息時代的電腦面前,漢字的難寫難懂似也可無大礙,只要還讀得出音,粗識形意,稍為結合下具體語境,敲擊幾下鍵盤就出漢字了。隨著電腦版本的升級換代,都越來越向著傻瓜機型進化、完善呢。還有魯迅狂呼中國青年“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國書,多看外國書”,這種以反傳統(tǒng)促進步的現(xiàn)代性焦慮頗令人激憤、感動,但其偏激悖謬也是顯見的。魯迅極力反對封建專制及禮教,但“中國書”所傳導的傳統(tǒng)文化也不只是儒家的封建思想,大可不必“倒洗澡水時,連澡盆里可愛的嬰兒也一起倒掉”(馬克思語)。畢竟歷史傳統(tǒng)、地理環(huán)境的客觀塑形作用都是無法抹殺的,可偏少而難偏廢,只要不自毀長城地抱殘守缺于封建儒教而自誤自害,中國大傳統(tǒng)也仍有諸多營養(yǎng)素可供吸納滋養(yǎng)??傊斞傅钠ぱ哉摯蠖嗫僧斪魉庇麛[脫落后、趕超先進的現(xiàn)代性焦慮的矯枉過正策略話語即可,就像魯迅從不書面直罵蔣介石或日本人同屬策略性考慮的選擇而已。

2.性剛氣烈,逞勇怒罵,破壞有余,建設不足。罵本身未為非,但光罵既不算正確合適的態(tài)度,也無法真正妥善解決問題。有理大可心平氣和,真理越辯越明而不在聲高體壯,就像先生自己所說的:“辱罵和恐嚇絕不是戰(zhàn)斗”(致《文學月報》編輯的一封信)。從心理衛(wèi)生、健康的保養(yǎng)角度而言,激憤怒罵是以別人的犯錯、胡鬧來自罰自傷,攪擾清心,是“嚴酷生活帶給人的精神創(chuàng)傷”?,F(xiàn)實人生常令人激憤難平,但為了培養(yǎng)起“足夠的生機”,我們又必須學會“抑制自己的激憤”,才能真正走向成長、成熟。只做好事是不夠的,還必須學會用好的方式去做才能保障真正的細水長流、長治久安!社會、民眾的生存、發(fā)展離不開實際而積極的勞作、建設,美好的社會和生活是干出來的,就像先生自己清醒倡導的“要緊的是做”“許多人做”“各式的人做”(魯迅《門外文談》),而不是罵出來的,更不會是狂怒破壞之后就會自然降臨的!

3.尖酸、多疑、刻薄。這種對魯迅的評價從解放前延續(xù)至今,不僅與魯迅的個性、心態(tài)有關,且與紹興文化多刀筆吏的師爺風氣也有關,性剛氣烈又現(xiàn)實功利,終不免突入偏進為尖酸刻薄。好在魯迅的目的和人格還讓人信任(就像先生自稱的,他的敵人雖然很多,但沒有一個是私敵),其尖酸刻薄也都被正面理解為戰(zhàn)斗力強旺的表現(xiàn)。至于“多疑”的成因更復雜,魯迅的自由思想、獨立人格,歷史經(jīng)驗、現(xiàn)實經(jīng)歷都在不斷強化并證明著其多疑的必要性和正確性。正如王曉明在其魯迅傳記中所感嘆的,我們(包括魯迅自己)都希望魯迅的多疑是亂疑,事實上是錯的,但當時現(xiàn)實和歷史發(fā)展實踐都有幸不幸地實證魯迅之疑是對的,甚至有時還顯得魯迅疑少了,尚太寬厚溫存。段祺瑞的北洋軍閥政府悍然槍殺手無寸鐵的愛國學生時,魯迅就感慨“我向來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然而這一回竟超出我的意料之外了”(《記念劉和珍君》),恰如巴爾扎克所斷言的:“現(xiàn)實的黑暗殘酷遠超過小說家所能描繪的,想象總趕不上現(xiàn)實的操作變化。”就此而言,魯迅“多疑”的“惡靈”反倒成了見證其深刻偉大的優(yōu)越品性,天眷惠魯迅乎?!

三、從邊緣走向中興?

(一)“人間魯迅”轉型的人性論之辨

1.人性論之辨

人性是一切人與生俱來普遍具有的共同屬性,主要指人的自然屬性。有人性并不見得就絕對站到了道德和真理的制高點,人性本來就有好壞、高低、可變與不可變、多與少的區(qū)別,而不必都像莎士比亞所詠嘆的美麗莊嚴法相:“人類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偉大的力量”“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哈姆雷特》)。

(1)人性是一半天使,一半魔鬼的“獸性與神性”(《人的文學》)的善惡集合體。人生努力的方向、社會文明的標志是發(fā)揚光大人性良好的品質,微調、抑制低俗惡劣的品性,力爭把人性惡的危害減少到最低的狀態(tài)和程度。魯迅的人格理想是“致人性于全”,使每個人都能健康幸福地成長、發(fā)展,而其一生致力的“國民性改造”也是期望中華民族通過換血——造血的功能轉換棄惡揚善、棄舊迎新,發(fā)揮后發(fā)優(yōu)勢跨越式趕超世界現(xiàn)代化,終得以自信、自強、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當然,具有清醒現(xiàn)實品格的魯迅也深刻而無奈地認識到“純稟世所謂善性而無惡分者,果幾何人”,并通過小說《孤獨者》中的“我”之口,反駁主人公魏連所主張的孩子“后來的壞”是“環(huán)境教壞的”,“孩子中如果沒有壞根苗,大起來怎么會有壞花果”?這種對人性惡的推測、認同也代表了魯迅內在思想意識的自我揭秘,因此先生才常痛感自身的“鬼氣”和“毒氣”,并自我力剖、批判,順應了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發(fā)展趨向。

(2)人的普遍共性、本質屬性的品質排列也有高低之分,并非凡人品性都屬大可光輝高揚之列。嫉妒、好色、卑怯、盲目、貪婪等低俗部分也是人性中難以分割的本元、基礎,仍屬正常人生、人性內容,須得到同情式理解、尊重,而勤奮、勇敢、正直、謙虛、聰慧等高大上的卓越正能量人性更令人敬仰,超值培養(yǎng)、推廣為人生意義的亮點和升華。人生努力和社會進步的方向、標志也是一個從低到高的進化、超越過程,這種多快好省、更高更強的力爭上游追求也是魯迅早期“超人”式個人主義的終極奮斗目標。

(3)人性的共同屬性、普遍品質仍然有可變、不可變之分。不可變之人性部分是人性、人權的基座和底蘊,不管好壞都須予與尊重、理解;而可變之人性部分,良善的可力揚放大以增廣加厚社會的文明、福利,低劣的則當抑制、微調以盡量減低其危害性。社會管理、政府的作用相應的也就在于同情式地尊重、理解人性固有之低劣本能,并在可改變的對象、范圍內減輕、微調人性低劣本能難免的危害程度。這與魯迅改造國民性的初衷頗多相容之處,不過魯迅太峻急熱切,很多國民劣根性自有歷史性或客觀化成因,實難急草奏效,更不用說畢其功于一役地終極完工,臻于至善了。

(4)人性善的展現(xiàn)、挖掘多多益善,而低俗、惡劣的人性則屬應同情式尊重、理解地予以減輕、淡化處理。當然人性惡也屬平常、正常的人之本性,可疏導而不可無視或硬抑死壓。況且人固有之低俗本能一定程度、方式的宣泄和滿足既有利于個人的心理衛(wèi)生、健康,也可以歪打正著地助推社會、經(jīng)濟的繁榮昌盛。社會學界不是常說惡也是社會發(fā)展、進步的原動力嗎?當然如果激變成現(xiàn)今中國商業(yè)文化消費主義狂潮中的原欲泛濫,唯利是圖,無知無畏,媚俗當?shù)溃笊癜莘鹑松饺撕?,詐騙伎倆無孔不入,這種情景應該就是魯迅先生聲稱的有他“所不樂意的在”就不愿去的“黃金世界”(《影的告別》)吧。魯迅時代,消費主義的商業(yè)文化也曾泛濫一時。魯迅生前就聲明中國人“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fā)展”,但“生存不是茍活,溫飽不是奢侈,發(fā)展不是放縱”,一味“迎合和媚悅,是不會于大眾有益的”,并激烈批評過張資平三角戀愛小說的煽情低俗和雇人捉刀的文學加工廠商業(yè)消費主義的創(chuàng)作生產(chǎn)模式(《偽自由書·后記》)。

中國傳統(tǒng)封建社會帝王將相家天下,絕對自私自利地以皇權及群體吞噬、剝奪廣大民眾的個性、人性,就像魯迅說的“中國人向來沒爭到過人的價格,到現(xiàn)在還如此”。我國近現(xiàn)代史上的人性論概念、內涵來自于西學東移的傳播,西方的人性論是在反對、批判宗教神權和封建專制的過程中逐漸成形、成熟的。文藝復興時為了以人權爭勝神權,西方思想文化界高調張揚人性的光輝品質和無上力量,情形正和文革后中國力圖打破、走出封建禮教和專制的遺毒、陰影近似。但人性的豐富性、復雜性就像人性的優(yōu)雅、燦爛、法力無邊一樣真實。改革開放以來的當代廣大中國民眾初嘗人性舒展的甜頭,狂喜之下,矯枉過正地照單全收,張揚本能原欲,沖勁過猛一下子就跨進后現(xiàn)代信息時代的道德淪喪、理想失落、享樂至上、娛樂至死的商業(yè)主義消費文化狂潮,就像“潘多拉的盒子”突然打開,像動物園大開放,大家都開著“欲望號街車”(美國電影名,1951年首映),佩帶“欲望手槍”(晚生代欲望寫手衛(wèi)慧有同名小說,寫于1998年),翻江倒海,原人本欲狂歡、躁動鬧中華。人有欲,才算人,很正常;某些人開始懂欲不怕說欲,為欲放膽妄為不擇手段,這相對于以往封閉蒙昧的前現(xiàn)代狀態(tài)而言,不失為一種解放和進步。但人性、人欲本來就有好壞、高低之別,低俗原欲可同情式理解、疏導,切不該張揚固化為人性、人生最高意義和價值之所在。人生努力的方向、社會文明的標志更在于人性價值的進化上,即作為“價值中間物”的高端目標:追求真善美,達成多快好省、更高更強的獨立健全、高潔光明的理想人格。

2.魯迅式的人學文本

魯迅早期倡導“剖物質而張靈明”“任個人而排眾數(shù)”“致人性于全”的“立人”以“立國”(《文化偏至論》)的人學主張,其文學創(chuàng)作就是基于本真的人性感受和獨特的個性立場來品味、反映國人的生存狀態(tài)和命運變遷,因而也屬人學文本。但魯迅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民主斗士的現(xiàn)實品格注定他對抽象人性論多有反感,這方面的名言、名篇比比皆是。如魯迅堅決主張“痛打落水狗”(《論“費厄潑賴”必須緩行》),對怨敵“一個也不寬恕”(《死》)。而《文學與出汗》寫道,流汗是較為“永久不變的人性”,但柔弱嬌貴的小姐流的是“香汗”,蠢笨如牛的工人流的是“臭汗”,“香”“臭”兩重天,不可同日而言?!丁坝沧g”與“文學的階級性”》則聲稱,賈府的焦大,絕不會去愛林妹妹,貧民也沒有閑心去種蘭花玩賞,共同的愛美之心中也飄動著階級隔閡的暗影。在《故鄉(xiāng)》中則通過閏土溫潤活潑的少年時代和艱辛麻木的成年狀態(tài)的對照,揭示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照樣缺乏溫存、養(yǎng)護人性茁壯健全成長的社會土壤,“青春像一條河,流著流著就變得混濁了”(當代著名作家王朔語),單純質樸的人性與奴性的階級壓迫、教化“相隔只有一層薄紙”(現(xiàn)代詩人劉半農(nóng)詩語)。如果不從整體大格局上來個徹底變革,中國民眾始終脫不開同化輪回的惡性循環(huán),淳樸可愛的人性美終究又會被階級奴役的封建倫理觀念吞噬殆盡。魯迅終于在《“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一文中直接把持抽象人性論文學主張的梁實秋痛罵為“喪家狗”。

3.“魯學”大變臉:從階級論走向人性論

新中國建立以來至今,魯迅研究經(jīng)歷了從階級論向人性論的大變臉。文學是人學,以人性為本評議文學是題中應有之意,再正常、平常不過了,以人性、個性之識取代單向的階級分析方法論是一種文明社會發(fā)展的正確道路。但人也確實都屬于不同階級,作家也自有其階級背景、出身,文學就同樣也確實不失階級性。相對于抽象人性論的雞毛蒜皮,低俗煽情,“為工農(nóng)兵服務”的階級論倒更不失文學的社會良知,凸顯出作家自我純潔化、高尚化的精神取向。人性論具有普適意義,階級論更具道德價值。本來,階級論就該以人性論為本,否則無人性的階級革命及其勝利也不利于社會的文明進步和合理發(fā)展;人性論也并不與階級論直接對立,階級論也應該是人性論的自然延伸和具體深化。中上層社會階級攫取、享受了最大限度的社會進步福利,當然應該承擔更大限度的責任和苛求。正所謂個子高的責任大,天塌下來高個子勢必得先頂??;底層民眾辛苦恣睢勞而難大獲,他們干得最多,享受的社會進步福利最少,而一旦國家、民族有難,危機又首先總是直接轉嫁到底層民眾頭上,所以馬克思主義的階級論至今也仍然不失其精神、道德上的正義性。為工農(nóng)民眾鼓與呼,推進全社會的日趨公正、公平、合理、完善也是文學、人學內涵的必然要求。在市場經(jīng)濟的商品化大潮的裹挾下,文學堅持關注底層的立場,為全社會最大多數(shù)的民眾形象代言,這是文學階級論的精義存留,也是文學終極關懷在現(xiàn)今時代的確實體現(xiàn)!只有文學階級論的時代是個偏窄的夢魘時代,只有空泛人性論的文學時代也最多只是個欲望狂歡、隔靴搔癢的偽黃金時代。相反相成,辯證整合,才是完整、真實的魯迅,也才是真正合理、進步的文學。總是裹挾在時代單一化大潮中隨波逐流,遂使我憂古人,后人憂我惡性循環(huán)!道理不變,認識無差,時尚不對,人病我病天無病,真知永存人間正道。

(二)“網(wǎng)絡魯迅”的興起

傳統(tǒng)的魯迅研究在上世紀90年代魯迅逐漸走下神壇之后,在社會上(特別是文化領域)的影響日漸走向邊緣化,慢慢脫離現(xiàn)實社會退入書齋,成為一種學院高墻內的專業(yè)學問。2000年前后正值“網(wǎng)絡魯迅”在中文網(wǎng)熱興,一方面魯迅榮膺“網(wǎng)上(已故作家)排行榜”之首、“20世紀中國文化偶像”之首。這說明魯迅對社會現(xiàn)實的批判、抗擊,對民族歷史和命運的解剖、反省,對底層民眾苦難的關注、同情,使魯迅定格為廣大中國民眾的形象代言人,并已在20世紀至今的中國歷史上產(chǎn)生了廣泛而深刻的社會影響。另一方面,顛覆、解構的“非魯”大潮伴隨著現(xiàn)實中國的世俗化型構也在網(wǎng)上時有泛濫,有些網(wǎng)民借機發(fā)泄對現(xiàn)今社會、政府的不滿,更有“機關算盡者”期望通過漫罵、攻擊魯迅以在中國式后現(xiàn)代的“眼球經(jīng)濟”社會搏出位而名利雙收。有趣的是,在鋪天蓋地矮化、俗化魯迅的網(wǎng)絡口水仗中,對魯迅的解構有時仍然延續(xù)著“人間魯迅”的情感余波。如網(wǎng)名“斜陽西樓”的《嫁給魯迅1》和“沉默之沙”的《嫁給魯迅2》,以穿越劇的形式虛構重塑朱安與魯迅的愛情走勢,寫出作為21世紀中國新女性的“我”反竄時光隧道成為朱安之后,勇敢大膽地狂追魯迅,終于捕獲了魯老夫子的愛情。該網(wǎng)絡小說凸顯了21世紀中國新女性,不出手則已,一擊必斃魯?shù)那啻鹤孕?。而網(wǎng)名“出木杉太郎”的漫畫版《紀念劉和珍君》,十一幅漫畫配以文字、對話為內容,整個漫畫帖的畫面充滿,鮮活生動地在清醒、韌性的革命戰(zhàn)士魯迅形象畫廊外,又別增了一個為愛情而挺身迎難抗惡的“癡戀老猛男”變相。

網(wǎng)絡虛擬空間是大眾的公共倉庫,也是大眾的狂歡游樂場,大家都可以輕松、自在地在網(wǎng)絡世界漫游,興之所至,興盡而歸,知無不言地無所言,無所不為地無所為,大之可在交際互動中溝通思想感情,小之也可宣泄、疏導現(xiàn)實積郁和不滿以一定程度地排泄自我,也實現(xiàn)了自我,從而得以平衡身心,又生龍活虎地扎入現(xiàn)實世界打拼。

時至今日,“網(wǎng)游”者眾,“網(wǎng)癮”倍漲,中國網(wǎng)民已達6.4億人?!棒斞该浴眰冊谥形木W(wǎng)絡的眾聲喧嘩(不管力挺榜首,還是“非魯”開罵),都說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人間魯迅”已在中文網(wǎng)絡中坐實其在21世紀中國的現(xiàn)實影響力,并有望通過網(wǎng)絡的普及、速效,把日漸學院化、邊緣化的專業(yè)魯迅重樹為熱絡、昌盛的“大眾魯迅”,使“魯學”借機重返文學與社會的中心、巔峰,也給80年代“魯研界”“還原魯迅”的響亮口號劃下一個更完美的句號。但魯迅思想及作品畢竟是在20世紀初成形、成熟的,現(xiàn)今21世紀全球化的語境下,其某些思想及作品可能真不合時宜了。毛澤東在世時就惋惜魯迅作品“不講經(jīng)濟”(《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時下則批評魯迅“不講法制”。就連現(xiàn)行中學語文課本所選的魯迅文章都只剩十篇左右,而且基本只選文藝性強,飽含人性美、人情味的魯文以饗廣大中學生而棄絕峻急激烈、金剛怒目的“匕首、投槍”式魯迅雜文,完成了“后革命時代”中學語文教育唯美化的華麗轉身(可雜文是“網(wǎng)絡魯迅”中最受廣大網(wǎng)民激賞的魯迅文體)。不過放開想想也正常,挺過外患內亂,民生潦倒的20世紀動蕩苦難革命年代和準革命年代,而今已是全球化的中國式后現(xiàn)代和平時代,我們必然同感于魯迅越來越柔軟的部分,魯迅也正成為我們享樂無憂時代日常經(jīng)驗與情感的或一來源。時也命也,幸與不幸,或許正應了魯迅“(我的)文字須與時弊同時滅亡”的未來主義期許也好!

當然,時下參與“網(wǎng)絡魯迅”的網(wǎng)民人數(shù)過少,與六億多的中文網(wǎng)民總數(shù)極不成比例,學術水平也普遍偏低,急需更多專業(yè)“魯學家”的蒞臨實效指導。而相關政府監(jiān)管部門和網(wǎng)絡公司近期的管理法規(guī)、政策偏于嚴苛、霸道——某一版面(或論壇)出問題,版主(或壇主)先被問責。事情夠嚴重的話,就取消版面或論壇,甚至危及整個網(wǎng)絡公司的正常運營、生存,這種“株連九族”法,有違速效、便利的網(wǎng)絡自由美學風格,不利于“網(wǎng)絡魯迅”的自由探討和深入互動。期望相關的政府監(jiān)管部門和網(wǎng)絡公司,要更好地與時俱進,切實遵循科學的發(fā)展觀,采用人性化的彈性手段來管理“網(wǎng)絡魯迅”以構建更和諧、自由、充滿活力的網(wǎng)絡空間、社會空間。

魯迅魂,歸來兮?

[1]魯迅.魯迅全集.熱風.隨感錄36(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307.

[2]鄒范平.新發(fā)現(xiàn)的魯迅[M].長春: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5.

[3]毛澤東文集.論魯迅(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2.

[4]廖久明.高長虹與魯迅及許廣平(修訂本)[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9:7.

[5]自芬君(陸詒).魯迅先生訪問記[J].救亡日報,1936(4).

[6]魯迅.青年必讀書[J].京報副刊,1925-2-16.

[7]王曉明.無法直面的人生——魯迅傳(后記)[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3.

[8]魯迅.魯迅全集.文化偏至論(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35.

[9]魯迅.魯迅全集.墳.摩羅詩力說(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82.

[10]魯迅.魯迅全集.北京通信(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51-52.

[11]魯迅.魯迅全集(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367.

[12]魯迅.魯迅全集.燈下漫筆(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212.

[13]葛濤.“網(wǎng)絡魯迅”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94.

[14]魯迅.魯迅全集.熱風.題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302.

作者:陳永革,碩士,福州大學中文系講師,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

編輯:曹曉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猜你喜歡
許廣平人性魯迅
“狗通人性”等十一則
逼近人性
魯迅,好可愛一爹
人性的偏見地圖
紅玫瑰終成白玫瑰
許廣平:紅玫瑰與飯黏子之間隔著流年
婚姻的盡頭,藏著人性的底色
孔乙己
阿迅一族
魯迅自編教材,教夫人學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