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敏 (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 710062)
論海德格爾“天地人神”四重性
張 敏 (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 710062)
海德格爾作為德國偉大的哲學家,其在晚期所提出的天地人神四重思想是世界哲學史上的重大成就。該思想在現(xiàn)代技術的背景下揭示了真理的意義,意圖喚醒人類對于存在的思考,為打造和諧的生存環(huán)境提供了理論依據(jù)。本文分析了海德格爾的天地人神四重思想的內涵,探討了海德格爾天地人神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
海德格爾;天地人神;思想;意義
海德格爾的天地人神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以及現(xiàn)實意義,對語言、文化、生態(tài)等哲學思想以及后現(xiàn)代主義的哲學流派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研究分析海德格爾的天地人神四重性不僅是對該思想的理論意義以及現(xiàn)實意義的探討,更重要的是在面對現(xiàn)代的生存壓力之時,海格爾的天地人神四重思想為我們指明了一條有效的發(fā)展之路。
寬闊富饒的大地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場所,是萬物生長的源泉,豐富的水流和巖石為植物、動物以及人類的成長提供了必要的成分,大地是所有生物的庇護者。在天地人神四元中,大地作為其中的一元,將它所在的維度最大化的展現(xiàn)出來,當存在者存在于自然狀態(tài)下時,大地則成了存在者的居住之地,是存在者的家,大地對世間萬物都是平等的,保證著萬物的生存。同時,大地又是個閉塞的存在,它運用這閉塞的狀態(tài)來保證自然性,也將自然的內涵保存下來,這樣的保護在時間和空間性上得到了延續(xù)和伸展。大地就如母親一樣,用它溫暖寬敞的臂彎為孩子們提供了舒適而溫馨的環(huán)境。
海德格爾對于大地是這樣說的:“大地作為所有的涌現(xiàn)者的返身隱匿之所,并且是在這樣的涌現(xiàn)形式上把涌現(xiàn)者返身隱匿起來,大地以庇護者的形象出現(xiàn)在涌現(xiàn)中?!痹谶@樣的形態(tài)中,大地的閉塞特性并不取決于人的意志,存在是閉塞的直對面,這種閉塞性就是大地的本質特性。人們會被大地的這種閉塞的本質強制引導過去與路途中的存在并向前進。但是,在技術飛速發(fā)展的時代,大地的這種保護和持有被人為的弱化了,讓大地走向了更深的閉塞從而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人們失去了很多的自然的豐富物質,只能靠技術性的存在的儲備物狀態(tài)獲得。
如果海德格爾四重思想中的地是指存在者所居住的地方,那么天空則是指存在者展現(xiàn)自我的場所,為存在者證明自己提供了可能的條件。這里對于天的解釋較為含蓄的。從本質上來說,天是一種開放、敞開、沒有閉塞的狀態(tài),是一直面對所有的存在者開放的。但這里的天只有和地放在一起時才能凸顯其意義。天空的基本特性是敞開的,因此與存在有一定的矛盾,這種本性是天生的,不受人類的活動而改變。在天空敞開的本質特性下,為天空之下、大地之上的存在者打開了一扇大門,使之能夠實現(xiàn)自己從而到達純凈的境界,體現(xiàn)自身的內涵價值。如果將天空比作父親,那么他則與大地一起合作,保證存在者能夠在天空與大地的包圍中實現(xiàn)自己達到純凈的境界。
海德格爾四重思想中的神并不是指基督教中的上帝。在人們眼中上帝是萬能的,幫助人們解決一切困苦。海德格爾的神突破了基督教中上帝崇高的地位象征以及解救世人于痛苦的萬能救贖能力的限制。這里的神是指一種發(fā)生的狀態(tài),是存在者與存在在融合過程中一種持續(xù)的狀態(tài)。和天空敞開的特性、大地遮蔽的特性相比,神是不同的,是存在的純潔狀態(tài)。神能夠對存在者起到一種引導作用,引導存在者在追尋自我存在的過程中不斷地前進。神可以體現(xiàn)天空與大地的斗爭,天空和大地在斗爭的過程中能夠到達一種和諧的狀態(tài)。
在這四重思想中人可以被當做死者,主要是因為人能夠承擔死亡這一殘忍的結果,與動物相比,動物的死只能被稱之為消亡。在大地上、天空下以及神的面前,人就是赴死的過程,并且這種過程是持續(xù)不斷的。所以在這里,赴死并不能代表死亡從而當成人的生命走到盡頭,赴死也不是讓人不顧后果,而是將人的死亡作為一種本能,人不是不死的,反而被死亡有了一定的規(guī)定。動物的死亡是生命的總結,并且代表著消亡,人作為一種動物,其存在也并不是受到存在的狀態(tài)所規(guī)定,而是受到了技術框架的限制規(guī)定。所以為了區(qū)別于動物,人只有變成死者,才能保持人的單純本質。死亡是走向虛無的過程,死亡集結了存在的隱蔽特性。虛無是與存在共同存在的,可以說虛無就是存在的化身。人只有確定人的死亡可能性,才能夠正確的認知死亡,克服對死亡的害怕,滿懷熱情向著死亡前進。
雖然有關海德格爾的天地人神思想的語言較為高深難解,大部分是采用的浪漫化敘述語言。但透過其對現(xiàn)代技術生存問題的探討,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海德格爾的最終目的還是關心現(xiàn)實問題,并且這種關心在他的整個思想中都能找到蹤影。
第一,對于個人而言,技術世界沒有中心點也反映了人的存在沒有中心點,表明了絕對的主體已經(jīng)消失了。人作為四重思想中的一元,應當虛心接受自己的任務,并配合與天、地、神的交相轉化來發(fā)揮自己的作用,把忘記存在轉變守衛(wèi)存在,這種轉變是關鍵的,是絕對論向生存論轉變的標志。
第二,對于國家而言,我國目前正處于現(xiàn)代化建設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情況下如何實現(xiàn)建設目標,避免嚴重的資本主義社會危機以及生存危機是當前有待解決的關鍵問題。通過分析海德格爾的天地人神四重思想我們可以從受到啟發(fā),因此,我們需要牢牢把握海德格爾的天地人神四重思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動我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進程。
海德格爾的天地人神四重思想在哲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對后期哲學思想的發(fā)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現(xiàn)實社會狀態(tài)下,我們應當充分借鑒海德格爾的這種思想指導我們的生活生產活動,促進幸福生活的構建。
[1]孫周興.海德格爾對思想的規(guī)定[J].浙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01) .
[2]肖朗.回歸原初的生活世界——海德格爾的倫理之思[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3).
張敏,女,出生年月:19891021,籍貫:陜西彬縣,學校:陜西師范大學,年級:2014級,學歷:碩士研究生,院系:文學院,專業(yè):文藝學,研究方向:文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