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飆 (東莞市大朗鎮(zhèn)中心小學 523779)
郭珊珊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大學人文學院 650091)
畫出你的家:兒童小幅水墨畫創(chuàng)作中的“家”之意象
朱 飆 (東莞市大朗鎮(zhèn)中心小學 523779)
郭珊珊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大學人文學院 650091)
本文以兒童小幅水墨畫創(chuàng)作中的家庭主題,探討家庭、兒童與生活三者之間的關系。兒童以家庭做為創(chuàng)作媒材,借由水墨畫的天真筆觸,描繪充滿溫情意蘊的家庭生活圖景,文章試圖通過對其“家”之意象的解析,以厘清兒童水墨畫創(chuàng)作的內容特征以及家庭之于兒童生活成長歷程的重要性問題。
兒童;小幅水墨畫;家庭
本文為東莞市基礎教育科研編號(2013GH125)階段性成果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緣關系為基礎而組成的社會“細胞”,也是人生活的重要處所。家庭是整個美育實施過程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兒童對“家”的熟悉程度勝過成長過程中的其他物象,對其的描繪也成為兒童繪畫創(chuàng)作題材之中所喜聞樂見的藝術媒材。
瑪考爾蒂曾經指出,大約在1940那年代,“繪畫”能夠用于決定情緒狀態(tài)以及人格的觀點開始興起?!巴渡湫岳L畫”(projective drawing)一詞出現的同時,大多數兒童美術教育家都認為繪畫能夠能夠反映出創(chuàng)作圖像的人,其個人內在的心理狀態(tài)及主觀經驗。兒童之于“家”的意象描繪,從一個獨特的維面投射出對父母和家庭成員的情緒感受,認為可以借此了解孩子的自我概念及其在家庭中的地位。在洋洋大觀的國畫門類中,有一種造型簡潔、筆墨奇幻的寫意畫,它與孩子們的“涂鴉”挺“相近”,那水墨在宣紙上暈化出的“墨色魔術”,引起孩子們極大的興趣。小幅水墨畫因其短小精悍的畫幅和簡便的操作性,則尤其受到兒童的喜愛。本文中所指小幅水墨畫是畫心直徑不超過60厘米的宣紙紙托。兒童所指的是6-12歲的小學學段的學童。兒童水墨畫教學非常適合小學階段的孩子學習。水墨畫特有的工具和材料使墨和色在生宣紙上產生出無窮的變化。小畫懸腕,大畫懸肘,一般作畫運臂,運肘,運腕,只有極精微處可以運指。兒童水墨畫大都是粗筆大墨,提倡懸腕、懸肘作畫。
現代家庭多以核心家庭的存在形式為主,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夫婦之愛、親子之情、骨肉之誼是維系家庭的紐帶,家庭成員間的親密關系就是這條紐帶的重要節(jié)點。家庭成員之間的親熱、關懷和愛護行為,使兒童心情舒暢地受到熏陶,容易喚起兒童對家庭親密氛圍的創(chuàng)想抒發(fā),極為樂意地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展現出家庭的生活場景或意象。多年來許多致力于兒童家庭繪畫研究的國內外學者(斯泰因、安德森、陳瑤惠)等均表示,家庭題材的繪畫是富有價值的投射,兒童的家庭繪畫能夠提供探知兒童家庭結構關系的機會,亦能幫助了解兒童在家庭模式中成長的狀況。從我校3-6年級的兒童對家庭主題的小幅水墨畫作品的表現大致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解析:
(一)家居生活環(huán)境
家庭是人休息,生活的場所,家庭環(huán)境是自然形成的生活環(huán)境,在一定時間內,其成員構成是相對穩(wěn)定的,變動不大。家庭生活具有全程的連續(xù)性特點。家庭是人的一生中出現最早和持續(xù)最久的一種生活,從出生到入學之前,兒童的主要生活場所是家庭,入學以后,兒童每天大約有2/3的時間生活在家庭里,繼續(xù)受著父母或其他長者的影響。家庭也是最具個性化的空間,通過布置與裝飾來顯示個人的審美趣味與興趣愛好。對家庭陳設之描繪映射出兒童的物質意識輸出。通常對家庭的布置刻畫上,強調出舒適、美觀、以及色彩上的躍動。這其中,包含家庭的公共器具,如餐桌、沙發(fā)、電視機等。也包含兒童生活的私密空間或私人物品等如起居臥室、玩具等的入畫。家居生活環(huán)境的首要要素是居住的處所:房子。孩子對于的房間描繪通常富于童趣,有鮮明的色彩、極富創(chuàng)意的色塊和充滿動感的活動空間。學生通常采取破墨、點染、勾染的筆觸來描繪極富個人特質的家居空間。對家之意象的描繪還顯示出兒童對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穿衣打扮、舉止、飲食起居的關注,以及家庭氛圍的渲染。家庭中的日常氣氛在兒童小幅水墨畫的創(chuàng)作中時常隱性的表達出來。和諧、溫馨、幸福、快樂的氛圍是畫面之中經常凸顯的,展現了孩子家庭中存在的一種互敬互愛的氛圍。家庭成員間溫馨和睦的情境從孩子們的作品中飛逸而出,溫暖著每一位觀者的心靈。兒童運用水墨作為一種表現語匯形式,呈現家庭意象的多面向風格。軟化以往水墨畫的生硬刻板的形象,以靈動鮮活的筆觸與創(chuàng)意思考,反映時代變遷中的家庭物質意象,富于人文情懷。
(二)家庭成員人物
家庭按照分類可分為:大家庭就是通常所說的四世同堂;核心家庭即以父母子女組成的傳統(tǒng)意義上的家庭;殘缺家庭,因死亡、離異、遺棄等情況發(fā)生后出現的家庭類型。大致而言,兒童對家庭成員群像的描繪在很大程度從側面反映了一個家庭的結構狀況:核心家庭、直系家庭亦或是單親家庭。對于“家庭”的水墨畫維面的再創(chuàng)作是精神的寄托、作品意境的傳達,它依賴于溫馨的形式語言,是通過情感符號對家庭成員進行刻畫,在這里,情感符號就是筆墨,就是勾染、點染、破墨等筆墨技法所蘊含的表現力與情感性。
根據我國婚姻法規(guī)定,父母子女的關系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自然血親的父母子女關系,另一類是擬制血親的父母子女關系,包括養(yǎng)父母子女關系和有撫養(yǎng)關系的繼父母子女關系。俗語云“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备改冈趦和砷L過程中的在場性對兒童心智的發(fā)展至關重要。父母親也是兒童生活中的依戀對象。Bowlby認為,不僅兒童有依戀需要,而且人類“從搖籃到墳墓”整個一生都有依戀需要,因此依戀關系對于人一生的康樂有重要意義。這其中,父母兒女之間的親子關系就是一種典型的依戀關系。父母親是兒童家庭題材繪畫中的主要入畫人物。
在直系家庭中,父母以雙薪居多,也有的孩子家長請祖父母代為照看,在照看的過程中,祖父母通常比較溺愛孫輩,因相處時間較長,有許多機會與孩子互動談心,無形中與孩子的世界生成一種有別于父母之愛的情感紐帶。他們也就自然成為兒童家庭創(chuàng)作之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兄弟姐妹是兒童在校外時間最長的陪伴者,兄妹手足在彼此的成長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其中,兄姊為弟妹的性別角色社會化起到了榜樣的作用。在東莞,許多居民是通過積分入戶定居于此的外來人員。他們中大多數人從事第三產業(yè)的工作,就大朗這個城鎮(zhèn)而言,素有毛織之城的美譽。多數居民從事與毛織相關的行業(yè)營生。經濟的富足,以及國家的二胎政策的放開,使得當下的小學生家庭中,有兄妹手足的比例相當高。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血濃于水,按照L.達維多夫的說法就是“thicker than the water”。無論年齡相差多大,這份情感使得他們相互支持,彼此照顧。對于兒童而言,同胞姐弟也是家庭生活的玩伴,是他們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刻畫對象之一。
(三)家庭集體活動
社會化是指人們通過各種教育途徑,學習社會知識、技能和基本行為規(guī)范的總和。兒童的社會性是指影響兒童今后參與社會集體生活的各種因素的總和,是兒童社會化的主要內容。家庭集體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是社會生活的縮影,家庭是兒童社會化的第一場所。餐桌是兒童對家庭集體活動中經常描繪之物象之一。在這類繪畫中,當事人通常會畫一個長餐桌(表示他們相互之間的情感距離),父母、親屬分布在餐桌的周邊,桌子上則鋪陳上琳瑯滿目的宴飱。飲食在家庭生活之中的重要意義得以凸顯。再者,家庭集體觀看影視也是孩童在家庭活動中時常有所指涉的。范睿榛在研究中也認為,電視和家庭的陳設在兒童畫的創(chuàng)作中出現率較高。另外,就是家庭的集體游樂休閑。游樂休閑是人們在閑暇時間,借助一定的和設備設施、環(huán)境和服務,為達到身心健康、愉悅的目的而進行的一種休閑型、消遣性活動。它是伴隨近代以來城市化的發(fā)展、商品經濟的繁榮而發(fā)展起來的新形態(tài)消費現象。家庭游樂是一種高雅的精神消費。對兒童而言,包括大型的游樂園,兒童購物中心以及旅游活動等。游樂活動對兒童而言是一種實踐游戲,皮亞杰認為,實踐游戲可以滿足人們社會適應的需求。通過對兒童家庭集體活動的描繪手法,我們可以看出,兒童對濃、淡、干、濕的筆墨造型技巧還不是太強。墨的層次有時會分不清關系,水的運用也掌握不好,但可以認定的是,每一筆都是未知,每一筆都在探索,最終呈現的水墨童真,可以說是真正的“寫意”。
兒童畫對“家”之意象的表達,最集中地反映了兒童對于生活獨特的經驗視角。讀懂兒童水墨畫的家意涵是我們理解兒童的重要途徑,也是及時了解兒童需要,發(fā)現兒童情緒變化,及時調整親子關系的途徑。
[1]陳薪屹.“房樹人”繪畫投射技術基本理論及在兒童心理輔導中的運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J],2009(05).
[2]庫桂香主編.《兒童水墨畫訓練,3-5歲以上》[M].長江文藝出版社,1999.
[3]魏明坤主編.《兒童畫理》[M].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
[4]林彥主編.《神靜八荒 盧禹舜藝術研究》中《兒童水墨畫教與學》序[M].黑龍江美術出版社,1999.
[5]王振宇主編.《學前兒童發(fā)展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朱飆,漢族,小學美術高級教師,美術學碩士,主要從事兒童小幅水墨畫教學相關研究。
郭珊珊,漢族,歷史學碩士,云南大學人文學院社會史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社會史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