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加茹
清晨,剛醒來就聽到媽媽對爸爸說外面下雪了。聽到下雪,我來了精神。外面下雪了嗎?我隨意披了件衣裳,來到窗臺前。外面白茫茫的一片,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呀!
爺爺看我起來了,問道:“我要去掃雪,你去嗎?”我笑嘻嘻地回答:“當然了。”我們在儲藏室里拿了一把大掃帚,順帶拿了一個小鏟子。爺爺把門前的雪掃到一邊,我就把這些雪堆起來做了兩個雪球,一個大,一個小。把小雪球放在大雪球上面,一個簡易的雪人就做好了,我剛想進一步做雪人的五官和四肢,爸爸就站在窗邊喊我們上樓吃飯,我和爺爺只好“收工”回家。
我風卷殘云地吃完了飯,迫不及待地想下樓完善我的雪人,可是事情往往不隨人愿,今天剛好輪到我刷碗。我一是想著我的雪人,二是本就不想刷碗,于是我想找理由開脫,可媽媽好像早就看出了我的心思,不等我說話就把要刷的所有東西都堆到我面前,還威脅我說如果不刷中午就不做我的飯。我把求救的目光投向老爸,可他好像沒看見似的,徑直走向了房間。無奈,我只好拿著一大堆碗去廚房開始我的勞作了。
刷完碗,我穿好衣服迅速下樓。先用從旁邊的花圃里找來的兩個泥團充當雪人的褐色的寶石眼睛,又用從樓上拿來的小蘿卜和紅繩分別做鼻子和嘴巴,再用廣告紙做了一頂小帽子,戴在小雪人的頭上,這樣小雪人的頭部就做好了。我開始做小雪人的四肢,不,應該說是兩肢,因為我覺得它無法擁有腿,你想,兩條細腿怎能支撐起這個龐大的身軀呢?想到這兒,我開始做它的手臂……
晚飯后,我和爸爸以散步為借口,出門去賞雪。外面正下著鵝毛般的大雪,我能清楚地感覺到落在額頭上的雪是涼涼的。散步到小區(qū)門口,看到在對面路燈照耀下的雪,不由得想起學過的那篇文言文《詠雪》,現(xiàn)在看來,還真不好判斷到底是誰的比喻更加恰當,一個形似,一個神似。再看面前鵝毛般的大雪,忍不住伸開雙手去接,涼涼的,再想仔細看的時候,已不見了蹤影。
第二天清晨,雪不知什么時候停了,留下的只有那覆蓋在地上的一層厚厚的白雪,我知道,我美好的一天又要在這白色的世界中度過了!
“拿”“掃”“放”等一系列動詞使用得當,詳細寫出了掃雪、玩雪這一過程。
“文似看山不喜平”,吃飯、刷碗看似與雪沒有關聯(lián),其實正是這些瑣事才更能表現(xiàn)作者對雪的喜愛,對堆雪人的渴望,同時也吊足了讀者的胃口,迫不及待地讀下去。
完善雪人時,動作描寫與心理描寫綜合使用。作者敘述詳盡、具體,一個逼真的雪人形象映現(xiàn)在讀者的頭腦中。
晚飯后與爸爸一同外出賞雪是本文第二個精彩的地方。小作者運用視覺、觸覺,還聯(lián)想到學過的課文,全方位對雪進行描寫。
教師評語
作者用生動精彩的語言,敘寫了下雪后的一天?!拔摇焙蜖敔敀哐拔摇备挥袆?chuàng)意地堆雪人;“我”和爸爸賞雪,表現(xiàn)了雪給作者帶來的樂趣。中間吃飯、刷碗的交待看似閑筆,卻能曲折地表達對雪的喜愛。作者在文中,運用了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還能把眼前的景與學過的課文相聯(lián)系,聯(lián)想豐富,描寫精當,是一篇不錯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