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阿明++劉靜
摘 要:低頻信號發(fā)生器結合貼有仿真的小音箱可以直觀地演示“音調與頻率的關系”,除此之外,利用此裝置還可以演示“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聲音是一種波”等。
關鍵詞:演示實驗;音調;頻率;低頻信號發(fā)生器;音箱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15)5-0062-2
在初中物理“聲音的特性”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理解聲音的高低是由聲源的振動快慢決定的,教師要設法演示這樣的實驗現(xiàn)象:聲源振動快慢發(fā)生變化的同時,聲音的音調也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常用的演示方法有這樣幾種:(1)用硬紙片接觸不同轉動速度的發(fā)音齒輪;(2)用硬紙片(或金屬片)以不同的速度在梳子(或鋸條)上劃過;(3)先后撥動伸出桌邊不同長度的彈性尺……這些實驗在幫助學生理解音調與頻率的關系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都存在同樣的兩個問題:(1)由于聲源的振動頻率變化不大,學生感受到的音調變化不明顯;(2)由于人眼存在視覺暫留效應,學生很難直接觀察到聲源振動速度所發(fā)生的變化。教學中用這些演示實驗并不能給學生最直觀的感受。
演示實驗效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對所學知識的信任度和理解。為了追求更好的演示效果,我們設計了一套實驗裝置,成功地對“音調”以及“音調與頻率的關系”進行了直觀演示,而且還能演示其他一些聲現(xiàn)象。
1 實驗器材
低頻信號發(fā)生器(EE1641C型),便攜式電腦小音箱,仿真蝴蝶(冰箱貼),BNC轉雙鱷魚夾線。
2 演示方法
2.1 演示聲音具有“音調”這一特性
如圖1所示,將仿真蝴蝶用膠水粘在音箱的紙盆上,用BNC轉雙鱷魚夾線將低頻信號發(fā)生器與音箱相連。通過低頻信號發(fā)生器的“頻率選擇”按鈕,使信號源的頻率在“10”、“100”、“1K”三個檔位之間進行切換。這時,音箱既可以發(fā)出低沉的聲音也可以發(fā)出尖銳的甚至是刺耳的聲音,音調變化十分顯著。由此,學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聲音可高可低,具有“音調”這樣的特性。
■
圖1 演示裝置
注意事項:實際上,在調節(jié)信號源頻率時,聲音的響度也會發(fā)生變化。為了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音調的變化上,可以適當?shù)靥岣咭粝涞囊袅?,因為當聲強大?5 dB時,耳朵對各個頻率聲音的靈敏度基本上相等。
2.2 演示“音調與頻率的關系”
將低頻信號發(fā)生器的頻率檔位選擇在“10”,轉動“頻率微調”旋鈕,對信號源頻率進行連續(xù)調節(jié),可以觀察到:蝴蝶振動速度發(fā)生變化的同時,聲音的音調也發(fā)生了變化。蝴蝶振動加快,音調變高;振動變慢,音調變低。這樣的實驗現(xiàn)象強化了學生的直觀感受,為學生作出合理猜想和進一步的實驗檢驗奠定了基礎,也有利于學生“頻率”概念的建立。
注意事項:一定要在“低頻”檔對信號進行“連續(xù)”調節(jié)。聲音控制在低頻是為了人眼能夠觀察到振動,對信號頻率進行連續(xù)調節(jié)可以使音調以及振動速度的變化更易察覺。
3 演示用途拓展
此套裝置除了可以很好地演示“音調與頻率的關系”外,還可以演示其他一些聲現(xiàn)象,而且效果也相當不錯。
3.1 演示“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
音箱發(fā)出聲音的同時,蝴蝶也在振動,音箱不發(fā)聲,蝴蝶振動停止。借助于這一現(xiàn)象,學生可以猜想到:聲音可能是由于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
3.2 演示“聲音是一種波”
如圖2所示,將點燃的蠟燭放在音箱前,在頻率較低的情況下,可以清楚地看到燭焰周期性的來回晃動,借助于此實驗現(xiàn)象,教師可以引出“聲波”的概念。
3.3 演示“響度與振幅的關系”
如圖3所示,在小音箱的喇叭口置一透明容器,將橡皮泥捏成的小球放在音箱的紙盆上,調節(jié)音箱的音量,可以控制小球的彈跳高度。小球的重量較輕,在不同響度的聲音下,小球振動幅度的變化較為明顯,這一現(xiàn)象可以演示響度與聲源的振動幅度的關系。
■
圖2 演示“聲音是一種波” 圖3 演示“響度與振幅的關系”
3.4 演示“次聲波” 和“超聲波”
從“0”到“10M”順次切換低頻信號發(fā)生器的頻率檔位,可以發(fā)現(xiàn)人耳并不是所有頻率的聲音都能聽到。借助這一現(xiàn)象,教師可以引出“超聲波”和“次聲波”的概念。
以上介紹的演示實驗,現(xiàn)象新奇、直觀,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能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概念,希望能為教師們的實際教學提供些許參考。
參考文獻:
[1]顧建軍.做聲學演示實驗的幾個小竅門[J].物理教師,2009,(2):4.
[2]徐成華.對“探究音調和頻率的關系”演示實驗的改進建議[J].物理教學探討,2013,(1):26.
(欄目編輯 王柏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