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
3月15日上午,出臺15年后首次修改的《立法法》,獲得了全國人大的通過。這是一個里程碑,意味著公仆隨意提高稅率、隨意限購歷史的終結(jié),也意味著人民的勝利。
“此前為什么不把成品油消費稅搞到58%,直接超越德、英、日、韓,成為世界第一呢?”此時,北京一些官員腸子都悔青了。“幸好搞了限購,快拿茅臺出來,慶賀一下!”此時,深圳一些官員對自己佩服得五體投地。
無論如何,公仆在立法方面為所欲為的做法告一段落,這讓人民感慨萬端。中國有這樣一個民間故事,說一天父母不在家,大哥發(fā)話了:“今兒大家好好干活,賺了錢給你們?nèi)⑾眿D。”
“賺了錢,俺就娶小妹妹?!币粋€兄弟說。
“胡說什么呀,小妹妹是自家人,不能娶!”
“娘也是自家人,爹為什么就能娶呢?”
“人家是大人,”大哥說,“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二
“大人”并非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例如深圳遇上嚴(yán)重堵車,“不得已而為之”,搞限購卻弄了個天怒人怨。
自己打自己的臉,此次深圳決策者給出的理由是車輛太多。他們說,深圳市不到2000平方公里,居住著1000萬人,2013年10月20日有254 .8萬輛車,2014年12月20日超過314萬輛,一年增加60萬輛,每公里道路500輛,密度居全國第一;他們說,國際上公認(rèn)大城市交通擁堵的警戒線為每小時20公里,2010年北京汽車限購令出臺前,早高峰路網(wǎng)平均速度為24.2公里,晚高峰為22公里,廣州2012年核心區(qū)干道車速22.9公里,天津市2011年中心城區(qū)主干道高峰時段車速19.5公里;他們說深圳更糟,2014年市區(qū)擁堵帶晚高峰最低時速9公里,最快也僅為15公里。
理由如此鏗鏘,當(dāng)然應(yīng)該限購!
那么,限購之后會改善嗎?
肯定不會。它可以推遲擁堵進一步惡化,但整個情況絕對不會改善。因為土地還是2000平方公里,人口還是1000萬,車輛還是300萬,變化的只是每年新增10萬輛汽車。深圳市民真是命運多舛,有了這一道冷酷的限購令,讓人厭惡的交通狀況將會固定下來,“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三
不止于此,人們得到的全是負(fù)面信息:
——信用透支。限購令提醒1000萬深圳市民,市長遠(yuǎn)遠(yuǎn)不是“自己人”,今后城市管理將會更加困難;
——殃及池魚。限購令讓兄弟城市更加擁擠,成都、南京、杭州出現(xiàn)了購車熱潮;
——自毀長城。限購令讓消費升級,自主品牌面臨合資汽車更深度的擠壓。
那么,如果不限購,情況會怎樣?
肯定更糟。
但也糟不到哪兒去。古代有一位書生進京趕考,冤家路窄,遇上一條黃狗擋在山路中央,不慌不忙地吃屎。書生心中焦急,一腳將屎橛子踹到路邊。于是黃狗不依不饒:“你把俺的飯弄臟了,你賠俺!”“它已經(jīng)是屎了,”書生笑道,“還能臟到哪兒去?”
是的,時速9公里、15公里,還能壞到哪兒去?我們不要忘記兩個成語:“物極必反”、“否極泰來”。人是趨利避害的動物,當(dāng)時速真正降到10公里時,一些企業(yè),一些機構(gòu),一些人會主動撤離深圳,直至恢復(fù)到20公里上下。
“物極必反”出在《呂氏春秋》,“否極泰來”出在《易經(jīng)》。當(dāng)年“文革”,敬愛的周總理到處救火,修修補補。如果他老人家堅決不救火,堅決不搞修修補補,情況肯定會更糟,但中華民族雖有浩劫,斷不至于長達(dá)十年之久。
四
車多——限購——交通改善,這是公仆的邏輯。他們也許真不明白,限購本身也存在著邏輯:
——限購意味著限行。深圳并非孤島,市民會選擇到東莞、惠州、中山、珠海購車。這是限購失敗,更是交通失控,于是別無選擇,深圳只好限行外地車輛。
——限行意味著報復(fù)。無端提高正常行駛門檻,必然引起鄰人憤怒。東莞、惠州、中山、珠海等地會出臺政策,限制外地車輛進入自己市區(qū)。
——報復(fù)意味著交通獨立。東莞、惠州、中山、珠海限行必然引起周邊抗議,最終導(dǎo)致整個廣東省限行。
——交通獨立意味著全國混亂。廣東做法會激怒廣西、湖南、江西和福建,它們有可能采取報復(fù)性限行,進而波及全國。
這很容易讓人想起英國童謠《一顆釘》:
因為失去一顆釘,丟掉了一只馬蹄鐵。
因為失去一只馬蹄鐵,丟掉了一匹馬。
因為失去一匹戰(zhàn)馬,丟掉了一名士兵。
因為失去一名士兵,丟掉了一個戰(zhàn)役。
因為失去一個戰(zhàn)役,丟掉了一場戰(zhàn)爭。
因為失去一場戰(zhàn)爭,丟掉了一個國王。
而這一切,只因為最初失去了一顆釘!
謝天謝地,人民終于有新的《立法法》,它不僅讓深圳愚蠢的做法成為絕響,也讓《一顆釘》不會變成現(xiàn)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