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2015年英國大選塵埃落定。保守黨獲得330個下議院議席,超過半數,成為新一屆國會的第一大黨,并獲得獨立組建新政府的權力。保守黨黨魁戴維·卡梅倫也成功連任首相。
保守黨是英國的老牌大黨,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是英國兩大主要執(zhí)政黨之一,另一個是英國工黨。保守黨在20世紀的英國占主導地位的政黨,出過丘吉爾和撒切爾夫人等著名首相,并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創(chuàng)下4次連續(xù)執(zhí)政(1979年—1997年)的業(yè)績。不過保守黨自從于1997年大選敗于布萊爾領導的工黨以后,它一直處于反對黨的狀態(tài),直至2010年同自由民主黨組成聯合政府重新上臺執(zhí)政。
保守黨一詞最早出現于1817年英國《保守黨人》雜志上,主要指維護君主制、君主制原則或正統主義原則的政治力量。當代保守黨主要指奉行傳統資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堅持自由資本主義制度的具有保守傾向的政黨。這些黨大多強調要實現民主、有限政府、社會正義、個人自由和公民自由,建設“自由、正義、開放和民主的社會”,反對“第三條道路”。經濟上主張實行“有競爭的市場經濟”,支持經濟全球化進程。1983年6月,以英國保守黨為首的17個國家的19個保守黨共同成立了“國際民主聯盟”(俗稱保守黨國際),該聯盟現有87個成員黨和5個地區(qū)性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