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梅
王會悟,女,中共一大代表之一李達的夫人、中共一大南湖會議的放哨人。1898年7月8日(公歷)生于浙江桐鄉(xiāng)烏鎮(zhèn)觀后街14號,1993年10月20日在北京寓所逝世,享年96歲。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開,會議進行到30日晚時被暗探發(fā)現,為保證大會得以順利進行必須立即轉移,王會悟提議去嘉興南湖繼續(xù)開會的建議得到了與會代表的同意。大會最終在嘉興南湖的一條游船上順利閉幕,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黨綱,產生了黨的領導機構,選舉陳獨秀擔任中央局書記,中國共產黨由此宣告成立!一大的順利閉幕離不開王會悟,沒有王會悟也就沒有今天的南湖紅船,她是南湖紅船的直接見證人之一。今年是南湖革命紀念館成立55周年,也是南湖紅船對外展示55周年,在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我們對這個促使南湖紅船誕生的老人以無限緬懷之情依此文為念。
女承父業(yè)的小王老師
1898年7月8日,浙江桐鄉(xiāng)烏鎮(zhèn)觀后街14號的一幢普通民宅內,一個女孩誕生了。這是晚清秀才王彥臣的家,王氏家族在烏鎮(zhèn)世代以教書為業(yè),王彥臣以其認真嚴謹的教學態(tài)度在當地備受歡迎,所辦私塾學生最多時曾達四五十人。新出生的女孩是他的第五個女兒,雖然是一個女孩,但開明的父親沒有絲毫失望,而是充滿喜悅的給她取名“會悟”。王會悟母親以精美的刺繡技藝而享譽鄉(xiāng)里,一共生了9個孩子,由于經濟和衛(wèi)生條件的限制,9個孩子中只有5個(四個女兒一個兒子)幸存下來。父親的勤奮與母親的勤儉持家讓王會悟與兄弟姐妹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童年。開明的父母更是讓王會悟在6歲時便入父親的私塾讀書、認字。
1911年,父親王彥臣因訴訟蒙冤,被發(fā)配關外,后雖獲釋卻大病不起,最終客死他鄉(xiāng)。失去經濟支柱的王家至此家道中落,生活變得十分窘迫。由于王家世代以教書為業(yè)在本地已頗有名氣,王會悟本人又自小在父親的私塾飽讀詩書,所以她首先想到維持生活的辦法就是繼承父親的衣缽,繼續(xù)教學。教書之余,她也做些刺繡、打毛線等手工活幫助母親維持生計。后來為了增加學生,王會悟向本鎮(zhèn)寶閣寺的方丈借了一間殿堂作為教室,每天到各個街頭巷口去貼招生廣告,廣發(fā)招生傳單,擴大宣傳。剛開始報名的人并不多,有很多家長持觀望態(tài)度,王會悟便讓學生來教室試聽,等聽過課之后再行決定是否報名。王會悟不但教學手段新穎,教學技能嫻熟,而且受新思潮影響的她在教學中積極向學生傳授新知識、宣傳科學、倡導新觀念。生動活潑的授課方式、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聞所未聞的新知識讓學生聽得興趣盎然,每堂課結束后都覺得意猶未盡。大家不但口口相傳,還極力推薦一些孩子去王會悟那里上課。鄉(xiāng)親們都說:“小王先生教的極好,跟老王先生一樣?!辈痪?,學生的人數已增至百人左右,比父親的私塾人數最多時還多一半以上。這所桐鄉(xiāng)縣的第一所女子學校,引起了很大反響,鄉(xiāng)親們的交口稱贊讓桐鄉(xiāng)縣教育部門做出了每月獎勵教員五元錢津貼費的決定。但是,好景不長,這五元的額外獎勵引起了一些頑固派的嫉妒,加上王會悟在學校極力反對養(yǎng)童養(yǎng)媳行為,宣傳婚姻自由,并鼓勵學生剪辮子、放腳,破除纏足等陋習,這些都引起了鎮(zhèn)上保守鄉(xiāng)紳的極大不滿。他們聯合起來對教育部門施加壓力,對部分學生家長進行威脅恐嚇,以至于學生人數日益減少,最后不得不被迫停辦。雖然這次辦學在保守派的壓迫下以失敗告終,但這次的經歷堅定了王會悟與頑固派決戰(zhàn)到底的決心,也為她日后參與創(chuàng)辦上海平民女子學校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
因覺教書這個謀生方式也不錯,想去個好點的學校繼續(xù)教書,又覺得資歷淺便想再次深造,在哥哥的支持下,王會悟于1913年下半年,去嘉興女子師范預科讀一年(正科四年)。因為要16歲才能進女子高等師范,當時才15歲便只能考預科。1914年夏預科畢業(yè)想再讀正科,王母覺得雖然讀師范不用學費,其他雜費也要錢,并且因為正科是四年,時間比較久,便勸說“將就點,將就點”,畢業(yè)后回烏鎮(zhèn)湖溪小學繼續(xù)教書。但在教書學校男女同工不同酬,總覺得受歧視,氣憤之余便想出去繼續(xù)求學。
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侶
1916年前后,在烏鎮(zhèn)教書一年多后,沈雁冰(矛盾)堂妹知道王會悟要讀書,但是去嘉興讀師范是不可能了,便經人介紹去湖州洋人辦的教會學?!づW英語,因為那里不用學費,還可以學英文,邊讀邊教低年級中文(牧師太太、子女等),被稱為娘娘班,以工換讀。這是一所由美國人創(chuàng)辦的教會學校,有相對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可以接觸到各種宣傳新思想、新文化的書刊。當時一起求學于湖郡女校的同學有后來成為南京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夫人的張維楨、成為北洋政府總理熊希齡夫人并創(chuàng)建北京香山慈幼兒園的毛彥文等。這些有理想有追求的年輕女孩每天聚在一起討論著怎樣恢復婦女獨立自主的人格,怎樣沖破“三綱五?!?、“三從四德”等封建傳統(tǒng)對女子的壓迫與束縛。王會悟更是對陳獨秀創(chuàng)辦的《新青年》雜志情有獨鐘,里面所倡導的婦女解放思想激蕩著她的心扉,她用白話文給陳獨秀寫信,表達自己決心為民主自由而戰(zhàn)斗到底的豪情壯志。陳獨秀欣喜的回信說:“沒想到我們的新思想影響到教會學堂了?!?/p>
湖郡女校雖然有相對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但改變不了它為上流社會培養(yǎng)淑女的教育實質。受到五四運動洗禮的王會悟為了更進一步探尋女子獨立解放的途徑,于1919年結束在湖郡女校的學業(yè),經沈雁冰介紹來到新思想薈萃、先進人物聚集的上海。到上海經學聯介紹拜訪女界聯合會負責人黃興夫人徐宗漢,先住徐宗漢家,后被安排在上海女界聯合會做文書工作。王會悟熱情開朗的性格、認真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得到會長徐宗漢的器重,自己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歷練,第二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由于工作關系,王會悟時常出入陳獨秀寓所,在這里她遇到了一個剛從日本回國寄住在那里的人。這個人雖然頭發(fā)稀疏但滿臉堅毅、不善言辭卻語出驚人、謙和有禮又信仰堅定,王會悟立即被這個年輕人吸引,這個人就是后來的中共一大代表之一李達。二人被彼此對革命的熱情所吸引,開始戀愛,因為一個浙江人、一個湖南人語言不通,他們便用筆寫在紙上進行交流,“多呈寫字談”,王會悟稱“筆談戀愛”。
1921年4月,在陳獨秀夫人高君曼為證婚人的情況下,他們在上海法租界環(huán)龍路漁陽里二號陳獨秀家舉行了簡單的婚禮,王會悟與李達這一對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侶開始了新的征程。
堅強勇敢的偉大母親
1922年7月16日,中共二大在上海王會悟家里召開,她抱著剛出生不久的女兒(李心田)在門口放哨,繼中共一大之后又為二大做好了警衛(wèi)工作。8月,湖南自修大學正式成立,毛澤東任駐校校董兼教務主任,特邀李達回湖南任自修大學校長。王會悟跟隨李達帶著才出生幾個月的大女兒李心田離開上海來到長沙,與毛澤東、楊開慧夫婦一起住在清水塘。毛夸獎王會悟“你是很有魄力的一個人,敢到這個地方去開會(指南湖)?!痹谇逅廉敃r還有個笑話,當時王會悟不知道水很缺,用喝的水洗了尿布,毛主席風趣的說“將來會有自來水”。
湖南自修大學采古代書院與現代學校二者之長,是一所傳播馬克思主義、培育革命干部的新型學校。李達主持全校教學,王會悟任英語教員。
1923年4月,因湖南自修大學長期旗幟鮮明的宣傳馬克思主義,被當時湖南省省長趙恒惕武力封閉。李達輾轉于武漢、武昌、長沙等地授課,1924年長子李心天、1926年小女兒李心怡相繼出生。
1927年底,由于遭到國民黨的搜捕,王會悟一家四口逃到上海法租界的一偏僻弄堂暫避。雖然已經是三個孩子的母親,但王會悟的革命熱情絲毫沒有減退,她依然積極的宣傳馬克思主義。1932年她與李達以她的筆名“王嘯鷗”組建筆耕堂書店,編輯出版了大量馬克思著作。李達著《社會學大綱》便是1937年筆耕堂書店首次出版的。毛澤東讀到這本書后,曾給李達的復信中稱贊他們夫婦是“真正的人”,信件抗戰(zhàn)時丟失。1933年后,王會悟跟隨李達遷居北京,在宗帽三條買下一處四合院定居,全家才過了幾年比較安定的生活。但好景不長,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北京淪陷,李達去上海,日本憲兵搜家,問李達去何地。剛巧老家來一封電報“父病種”,即答“去湖南了”。王會悟被日兵帶走,并遭捆打至骨傷。后地下黨營救,但仍被敵人監(jiān)視。借去朋友家,逃往天津,坐英船去了青島。至此開始了多年艱苦的流亡生活。1938年冬,王會悟一家五口逃至貴陽,在郊區(qū)花溪鎮(zhèn)暫住。年底,年僅17歲的長女李心田因結核性腦膜炎病逝?!鞍职钟幸痪涿院苋菀子涀。f姐姐(李心田)是九十分,是他最喜歡的。兒子(李心天)是六十分,妹妹(李心怡)三十分。他最喜歡姐姐,而且現在的(轉54頁)(接52頁)照片留下來,姐姐最漂亮。因為爸爸那個時候是名教授,所以就讓姐姐進培華(學校),當時北京最貴,貴族小姐上的學校,一個班里只有兩個女孩,一個是姐姐,一個就是在北京最有名的中醫(yī)的女兒?!庇纱丝梢韵胂螅绱艘粋€聰明、美麗的女兒在如花的年紀不幸離世,這對王會悟是多么巨大的打擊。但她一邊承受喪失愛女的痛苦,一邊繼續(xù)為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yè)戰(zhàn)斗著。
南湖紅船的見證人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后因巡捕介入,會議被迫終止。為躲避搜查,大會最后一天轉至嘉興南湖一艘游船(紅船)上進行,最終圓滿落幕。這是一段大家耳熟能詳的歷史,而在這一過程中,提出由上海轉移到嘉興開會的人即是王會悟。她見證了南湖紅船的誕生,沒有她便沒有今天的南湖紅船。
1959年,為紀念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嘉興南湖勝利閉幕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同時起到保護革命圣地,弘揚革命精神,教育廣大黨員、人民群眾的宣傳教育作用,黨中央和浙江省委決定成立嘉興南湖革命紀念館。10月1日紀念館正式成立,負責嘉興南湖中共一大會址的保護、開放和管理。同時展出的還有根據中央有關部門“南湖建館的中心是船的問題”的指示按當年“一大”開會游船仿制的游船,即今天的紅船。
南湖紅船的最終定型王會悟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她首先確定了紅船為單夾弄絲網船。據當年親自參加籌建紀念館和仿制紀念船的董熙楷老人回憶,1959年3月上旬的一天,他攜帶絲網船模型進京,打算和郭部長(時任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已早幾天到北京)一起將它呈交給黨中央,由毛主席、董必武同志審定。但中央辦公廳的同志說毛主席去西南視察、董必武同志去西北視察,要見主席和董老需等到二十天以后,便介紹他們先去王會悟處訪問。第二天,在中央革命博物館一位秘書的陪同下,拜訪了王會悟。當王會悟聽到嘉興要籌建“一大”南湖會址,并專程有人送來絲網船模型請求審定時,老人的目光霎時投向模型。她站起身走近船模,用手摸摸,仔細觀察,說這只船的模型同當時一大代表開會的那艘船的樣子倒是很像,就是大了點,實際上還要小,并且當時開會用的應該是單夾弄絲網船?,F在我們看到的大船后面船梢系一條小拖梢船,那條為當時進城購物接人等所用拖艄船也是在董老提出后,王會悟最后確認才增造的。仿制中共一大紀念船及拖艄船的工作,由胡志根船長負責的嘉興造船廠進行制造,1959年7月1日按質按期完工,并于10月1日下水,停泊在嘉興湖心島煙雨樓東南岸水面展出,從此開始了向人們生動展現中國共產黨誕生歷史場景的歷程。
王會悟,一個普通人家的女兒,曾為謀生而開設私塾,卻因宣傳反對纏足、剪辮子、養(yǎng)童養(yǎng)媳等新思想而被鄉(xiāng)紳所嫉恨,不得不停止辦學;倡導女性婚姻自主的她自由戀愛選擇了一個為共產主義運動而奮不顧身的革命者,即使面臨生死考驗也不離不棄;為幫助丈夫宣傳馬列思想,她不辭勞苦校對文章、出版書籍,更因躲避反動組織的迫害不得不四處躲避,多年的驚嚇、勞碌致使愛女殞命花季,讓她飽受痛失愛女之苦。但,做為一個受五四影響的新女性,她跟隨五四運動的步伐,走在了時代的前列。一大的順利閉幕她功不可沒,由此紅船在南湖起航,開啟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歷程。歷經近一個世紀的老人1993年10月28日在北京逝世,但她的功績我們牢記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