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電影《智取威虎山》的紀錄片分為上下兩部——《打虎上山》和《踏雪而行》,這兩部可以獨立來看,但是合在一起更完整。這兩部紀錄片在優(yōu)酷首播僅一周時間,點擊率達到一千多萬次。我們要感謝朋友們的信任和支持,感謝大家對一部作品的誠意。長久以來,我們的關注點一直放在人身上,人與人的關系,人與電影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人與自我的關系。這兩部紀錄片是獻給這個時代和那個時代的英雄,也讓我們?nèi)ニ伎?,今天,我們該如何存在?/p>
徐克導演最早和我聊要拍攝《智取威虎山》時,我就很期待。他一直在國外讀大學,我很好奇他什么時候接觸到這個題材,并被它吸引甚至想把它拍成電影。他第一次拍這樣的戰(zhàn)爭片,我也想知道他怎樣用他的想法去改編、呈現(xiàn)這樣一部經(jīng)典電影。
上部《打虎上山》是關于徐克導演拍攝這部電影的理念,以及我們對電影的認識。徐克導演后來這樣解答他拍這部電影的初衷:“我一直非常好奇,是怎樣的一種力量支撐著楊子榮,讓他能把自己置身在那么危險的境地。”
關于《智取威虎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跟我講。于冬和建新導演每每聊起這個故事就特別有激情,他們對這個故事有一種情懷。我很想知道這個故事是怎樣在那個年代吸引了這些人的,為什么每個人都想成為楊子榮?他不是一個面譜化的英雄,那么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英雄?《打虎上山》最后徐導那句“很多人生命都很短暫,可是他們活得很燦爛”,這也是我們的一種向往。
《踏雪而行》主要是關于拍攝這部電影的人的信念。現(xiàn)在是一個“信仰缺失”的時代,或者說信仰還在,但沒有被充分普遍呼出來。所以,我們在紀錄片的最后提出了個疑問。那個時代的人是很有勇氣和信仰的,但我們的信仰是什么,我們該怎么樣去存在?每個人可能都有信仰,對于導演來說,是把他的電影拍好;對于普通工作人員,比如紀錄片中做場務的那個男孩,他說他的信仰就是孩子。每個人的信仰都是不同的,但是這個信仰足以支撐人去努力地工作生活。
有天我看到一段話很受益,與大家分享:“有人欣賞你,那是他透過你碰撞了內(nèi)在的自己,和你無關,你欣然面對,平靜做自己。”祝福大家有個燦爛的2015!
責編/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