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fēng)慕竹
李士謙是隋朝時趙郡(今河北趙縣)人,祖上就非常富有,用現(xiàn)在的話說是個土豪。自古以來,土豪多分兩種:一種摳門,裝得比窮人還窮;一種任性,花錢比皇上還沖。李士謙介于兩者之間,讓人有點看不懂。
李家是豪門旺族,按照以往的傳統(tǒng),每年到了春秋兩個社祭日,都一定大擺宴席,肉山酒海,讓客人們盡情一醉。可在李士謙當(dāng)家之后,卻為之一變,宴會是照常舉行,不過最先端上來的卻是黍米。黍米在北方是雜糧的一種,俗稱黏米,類似高粱米,碾成面炸年糕可以,做成米飯卻有些難以下咽。面對眾人的不解,李士謙說:“孔子稱黍米為五谷之長,荀卿也說吃東西先吃黍米,古人所崇尚的東西,難道能違背嗎?”滿院的吵鬧聲瞬時靜止下來。退席之后,許多人都反思說:“見到君子以后,才發(fā)現(xiàn)我們這些人的道德不夠高尚?!?/p>
李士謙家里不是沒有錢,但他不光這樣要求親族,自身更為節(jié)儉,衣服沒有綾羅綢緞,食物沒有山珍海味,就跟一個普通百姓差不多。他不是不舍得花錢,相反,他花起錢來還相當(dāng)大方。家鄉(xiāng)有人辦不起喪事,不管有無血緣關(guān)系,他都會親自接濟,幫助辦理;有的兄弟分家,因為財產(chǎn)不均而鬧上公堂,他聽說后,也會拿出自己的財產(chǎn),補給分得少的,以讓他們兄弟和睦。
給別人花錢,李士謙不止豪爽,有時候甚至還很任性。有一年,他把幾千石糧食貸給了鄉(xiāng)里人,碰巧趕上災(zāi)荒,秋天莊稼歉收,借糧的人還不起糧,只好來到他家道歉。李士謙說:“我家的余糧,本來就是打算救濟用的,哪里是為求利的呢?”于是,他命人把所有欠糧的人都叫來,當(dāng)著大家的面,把所有債契都燒掉了,之后對大家說:“這下債全都清了,你們不必再想著這件事了?!?/p>
紙的債契燒毀了,人心的賬本卻還記得清清楚楚。第二年,莊稼豐收,那些借糧的人都爭先恐后地到李士謙家還糧,李士謙堅決拒絕,一粒糧食也沒有收。
后來趕上荒年,趙郡餓死的人成千上萬,李士謙竭盡家里所有,每天都熬許多糜粥,施舍百姓,救活了許多人。等到春天的時候,他又拿出上好的糧種,分給貧苦的農(nóng)民,那些受過他恩惠的人都感動不已,提起他時禁不住淚流滿面。
有人對李士謙說:“你靠這些善行,積了許多陰德,來世會有好報的?!崩钍恐t卻回答說:“陰德是什么?陰德就像耳鳴一樣,只有自己能聽到,別人都不知道?,F(xiàn)在我所做的,您都知道了,哪里算什么陰德!”
一個真正的土豪,不是看他怎么有錢,而是看他怎么花錢;一種有品味的任性,應(yīng)該是為人而不是為已顯豪氣,露闊氣。這樣的土豪,才讓人看得爽,看得可愛。
【原載2015年4月19日《羊城晚報·文史》】
插圖 / 有些“土豪”的品味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