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A
2014年10月,我在參加來賓市文聯(lián)組織的“廣西著名詩人赴金秀大瑤山采風活動”中第一次見到榮斌。他身材挺拔,談吐儒雅,戴著 頂讓人 看就能留下深刻印象的帽子,言行舉止間低調而又不失豪爽。詩會結束后,我搭著他的順風車返回。當時一起同車返回的還有詩人龐白。龐白我也是早聞其名,對他們都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一路上,我們聊詩歌,談創(chuàng)作,很是忘情。榮斌把我送到來賓,時間過了中午又還沒到晚上,大家決定先吃一碗米粉充饑。我準備掏錢時被榮斌阻止。他說這是我的好兄弟開的粉店,不用給錢,然后和燙粉的老板娘聊起來。吃完粉準備離開,他卻從身上掏出錢塞到了老板娘手中。盡管對方堅決不要,但他還是執(zhí)意給了。這個細節(jié)我看在眼里,心里有所觸動,這與錢的多少無關,而是從這細節(jié)里可以看出榮斌為人的風格。晚上,我躺在床上翻看他贈送的詩集《榮斌先鋒詩歌選》和《卸下偽裝》,還不時想著白天的事。
在許多人眼中,榮斌是個成功的商人。但在我眼里,他卻是個地道的詩人。早在九十年代初,他就已躋身詩壇。閱讀他九十年代初期的作品,仍然能感受到他激蕩的詩情里閃爍著的語言智慧與光芒。進入九十年代未,他突然從詩壇中銷聲匿跡。以至十多年后重返詩壇,后來人都遺忘了他的詩人身份。正如青年評論家陳振波在一篇評論中寫道: “榮斌詩集里的好些作品寫于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期,二十多年前了,有時候我會想,如果那個時候,這些作品能得到有效的傳播和推廣,榮斌作為一個詩人在中國當代詩壇的地位可能會更重要一些,最起碼會比現(xiàn)在重要,但歷史不能假設,我們還是默默地讀他的詩……”是的,歷史無法假設,榮斌詩歌作品的高度與厚重一度是被忽略了的,這些作品理應成為20世紀90年代中國詩歌不該被遺忘的藍本。作為企業(yè)家的榮斌,為人真誠,慷慨,也幫助過不少詩人,這些行為卻也極易讓人誤會他是個喜歡附庸風雅的土豪。而事實上,只有走進他的詩歌世界,才能體會到他的詩歌才是真正的“土豪”??纯此绾巍对诰瓢扇鲆啊?,揮霍他的詩意。
光陰被耗盡了,酒吧的洗手間里
一個彈吉他的小子
被酒精擊崩
麻將桌上的惡棍,吧臺上迷戀鋼管的舞女
都將在這一夜迷霧里成為對手的俘虜
所有人的眼睛都變成獵犬,像鋒利的刀片
在這狹窄的空間蠢蠢欲動
煙霧彌漫
紅酒飄搖
肺活量在急劇膨脹,血管在奮力抗爭
學院路向深淵延伸,路上的人們
看不見未來
或者明天,仍是一場無法預測的噩夢
但是今晚
必須喝醉!
必須放縱!
必須瘋狂!
青春不在我還在!
這樣狂野的描述,這樣不羈的豪情,恐怕很少有人納入筆觸。青春不在,我還在。我在詩就在!不論這世界怎樣輪轉,命運發(fā)生什么樣的變故,詩歌都與靈魂同在,正如榮斌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沒有激情,何以為詩?”其實這些年榮斌壓根兒就沒有放棄過詩歌,他說自己“白天作鬼,晚上作人?!倍嗌俣纪钢环萑胧赖臒o奈與出世的執(zhí)著。他說, “每個人內心都有一條詩意的河流”, “我只想默默寫作,做一個低調吟唱的歌者……”,在詩歌的道路上低調前行,是他一貫風格。他的詩歌極具爆發(fā)力和穿透力。讀他早期的詩歌,猶如隔著有色玻璃,觀看煙花在空中漫天飛舞,語言的撞擊飄來被燒焦的生活的味道。他在《寒夜,想起那些露宿街頭的人》中寫道:
……
可是此刻,我就突然想到了有一個人,或者說是
有一群人
他們無家可歸,沒有棲身之處
世界那么大,可是,他們竟然沒有安放靈魂的居所
哪怕是一只可憐的小鐵盒子,沒有
他們沒有,什么都沒有
在這樣一個寒冷的黑夜,我還想讀一讀安徒生
不,我讀的不是安徒生,而是那個小女孩
賣火柴的小女孩,記得嗎,那雙美麗的大眼睛
那么柔順而枯槁的金色長發(fā)
那時我在一所鄉(xiāng)間中學,那時我認識她,我經(jīng)常把她
的名子叫錯
我稱她為——賣女孩的小火柴
她在一簇火光的盡頭慢慢熄滅。無家可歸的人,你們
在哪兒呢?你們是誰?
……
可是我現(xiàn)在仍然無法釋懷,因為心中的塊壘消除不去
那些人的影子在眼前漂浮
那些活著的,以及死去的,那些明亮的眼睛
暗淡了
在這樣孤寂的深夜,他們冷嗎?
他們是否斜靠在皸裂的墻角
抱團取暖
那么明天呢,明天在哪兒?
明天會有一輪溫暖的太陽嗎?
在這首詩中,榮斌的詩歌風格有了重大的轉變。從個人向集體、從吶喊向行動、從祝福向關愛、從觀望到觸摸,無不充滿人性關懷。這種轉變讓詩歌語言獲得更多的重塑和新生,獲得更多積累沉淀,更具有直指人心的力量。 據(jù)說此詩寫于好幾年前,瞑瞑之中為他后來的詩路提供嶄新的寫作風向標。這是理想最后化蛹成蝶的必經(jīng)之路。201 3年在榮斌宣布回歸詩壇不久,他即創(chuàng)作出如《原諒》、《一個壞蛋的泡妞筆記》、《看風水》等重要的代表性作品。
其中,榮斌被著名詩人伊沙選入新詩典的《一個壞蛋的泡妞筆記》,堪稱經(jīng)典之作。伊沙在編選這首詩時寫道:我并不喜歡本詩標題,帶有80年代所謂的現(xiàn)代派遺風,于是初讀本詩時,我是帶著對標題的不良感覺朝下讀的,越讀越有意思,越讀越美好,越讀越輕盈,最后飛走了,想象的詩意化作事實的詩意。榮斌90年代與我相識,通過信,他一回歸詩人隊伍就出手相助《新詩典》,也許我永遠不會對世界絕望,碰到一個白眼狼,就會遇到十個俠土。
徐江在選編《給孩子看的詩》時曾經(jīng)說過,在詩歌寫作的幾種類型中,他把“人文關懷”視為最高級的寫作。榮斌的《看風水》,就是一篇人文關懷上品佳作。
榮斌的《看風水》也堪稱口語詩的上乘之作,從“堂哥出事”時,微笑著向“我”道別,風水師說到“我”家風水有問題, “我”帶著風水師回去看風水,不辭辛勞翻山越嶺,勘查了幾十座墳山:最后/在一座/不知名的/祖宗墳前/終于發(fā)現(xiàn)端倪?;钤诋斚碌拇蠖鄶?shù)人何嘗不是如此:有事沒事總喜歡去刨根問底,去尋找自己想要的答案,卻遺忘生命中還有太多的空白需要去關注。理想的空白,人情的空白,寂寞的空白。吶喊變成夢囈。欲望掩沒思考。當真正的悲痛涌來,唯有感嘆,唯有欲哭無淚。
人文關懷不只是空話。榮斌在系列妙趣橫生的語言串連中嘎然而止,意味深長。麻木的人性,人性自我矛盾的行為,人類學中永無法解開的種種交織的關系。唯有詩意是萬能的鎖匙,她輕盈,飄逸,敏捷,無所不能。她跟著詩人進入萬物載體,把不幸的疼痛和悲傷的色彩抹掉。
詩歌寫作忌諱的是憑空臆想。包括我自己有時也犯下這種毛病。但是,榮斌一開始便用神來之筆解決掉這個難題: “那天/我正趴在辦公室/打瞌睡/堂哥在我面前/突然出現(xiàn)/他的笑容/那么燦爛……”虛不虛,實不實,虛實互相輝映,水乳交融。畫面栩栩如生,引人動容。其詩歌技藝與情感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對比詩壇眾多無病呻吟的偽作相比,榮斌的詩歌品質顯得如此難能可貴。
近年來,詩人回歸已成為詩壇一大景觀。榮斌的回歸,為沉寂的廣西詩壇帶來了一波又一波浪潮,從2014《詩歌月刊》年度詩人頒獎活動在南寧的成功舉辦,到“新詩典南寧——河內朗誦會”的舉行,都與榮斌作為詩人的回歸密切相關。榮斌不僅勤奮筆耕,還創(chuàng)辦了一本大氣的季刊——《西鄉(xiāng)塘詩刊》,迄今已推出兩期。在最新一期《西鄉(xiāng)塘詩刊》里,還特別策劃了中國年度先鋒詩歌大展,真可謂名家云集,氣勢如虹。正如沈浩波所言:詩歌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我為自己有這樣的詩人朋友而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