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繼放
有個詞叫表率,人們很熟悉,也極重要。
表是榜樣,率為楷模。說得通俗些:要求人家怎么做,自己先做到。即所謂“跟我來”,“從我開始”。
與大家重溫一個有些久遠的動人故事。
長征時,紅軍是分若干支抵達陜北的。其中一支師建制的隊伍因種種原因落在了后面,翻六盤山時正值隆冬。上級指示:一定要吸取教訓,不可倉促上路;做足御寒準備,減少傷亡。該師奉令行事,師長還對各團軍需部下了一道死命令:翻雪山時,絕不容許出現(xiàn)凍死的情況。各團軍需部辦法想盡,但時間緊,所處地域條件又極艱苦,還不能“壞紀律”,御寒準備仍只能說相對充分。
隊伍如期翻越雪山。雖有凍傷,卻沒人倒下。在翻越最后兩個山口時,壞消息傳來:前方山口,某團出現(xiàn)一例凍死情況。師長趕到時,數(shù)人正圍著那個凍死的紅軍戰(zhàn)士。他的單鞋已破,足趾外露,身上的衣衫也較其他戰(zhàn)士單薄。為御寒,頭上還裹了塊破布……見此慘狀,師長極少見地暴了粗口,還暴吼:把你們軍需部長叫來!沒人搭腔。師長再度暴吼,仍無人說話。須臾,一戰(zhàn)士嘀咕:他就是……師長愣住,遂蹲下去,替已經(jīng)犧牲的軍需部長捋好臉上的破布,在風雪中脫帽默立。師長躬腰時,有人看見,他的鞋也是破的……
這就叫表率。御寒物匱乏,頭一個凍死的,是管御寒物的軍需部長。師長發(fā)火,緣于有戰(zhàn)士凍死,而他本人也正在“挨凍”。這樣的領導領著這樣的隊伍,戰(zhàn)無不勝。新中國成立后,王進喜、焦裕祿……他們續(xù)寫了那個軍需部長的故事,用不同方式詮釋了何為表率。
人是群居動物,言行舉止是相互影響的。那份影響,最常見的就是“榜樣的力量”。所謂“群雁高飛頭雁領”、“上梁不正下梁歪”等等,都是這意思。小到團隊,大到國家,有身先士卒的好領路人,成功才有保證。反之,便是不幸,甚至是災難。
再舉一個剛發(fā)生的例子。
前不久,長江上發(fā)生重大翻沉悲劇。搜救現(xiàn)場,李克強總理撐著雨傘在雨中指導工作。聽取相關匯報時,李總理肩部全是濕的。顯然剛淋了雨,顧不上換,生動地詮釋了“臨難不顧,身先士卒”。對冒雨施救的人來說,既是激勵,還會覺得踏實。
表率是一種力量,不可或缺??上?,說不清是從何時開始的,這個詞人們雖常聽到,卻不大容易看到了。“跟我來”正漸漸變成“給我上”,“從我開始”則更多是指有最好的房、最好的車、拿最高的收入……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對表率的顛覆。同樣是打雨傘,一個縣交通局長,巡察公路時有民工撐傘;一個區(qū)教育局副局長參加某中學運動會,竟讓女學生給他打傘遮陽,還一副心安理得的樣子。此類怪狀絕非個別,人們不禁要問:哪來的官僚?
出些官僚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們對那些官僚正習以為常,還有人“遞枕頭”。也許有人狡辯:那都是小事。回問一句:連小事都做不到,“大事”還能指望?極端些,真到某個生死關頭,那些官僚有幾個會“身先士卒”?
我們?nèi)栽诼飞?,離“偉大復興”正越來越近。行百里者半九十,路要一步步走,既要有好的領路人,更需要好的表率。6月30日,中央組織部發(fā)布決定,對在縣(市、區(qū)、旗)委書記崗位上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102名同志,授予“全國優(yōu)秀縣委書記”稱號。這就是在發(fā)揮表率的力量,讓更多官員學有榜樣、趕有目標。表率從來是一種行為,只能做,而不是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