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心田半畝種青春
有一首歌中唱道:“種桃、種李、種春風(fēng)……”我有心田半畝,愿用它來種下青春。
韶華易逝,流逝如掌中沙的,只是年輕的光景,而真正的青春,是一種昂然的生命力,是一份努力綻放的心情,心有春天,青春就可以長駐,生命就能夠不朽。
光陰流轉(zhuǎn)中,多少人失去了直面人生秋冬之蕭索的勇氣。張愛玲晚年離群索居,三毛選擇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李敖也笑稱垂垂老矣之時請人將自己扔到海島上去。他們所畏懼的、想要急切逃避的,便是現(xiàn)實中的“青春不再”——不復(fù)浪漫,不再強健。殊不知,歲月會侵蝕身體,但只要心不老,時光即可永新,青春亦可長存。
奧地利作家托爾斯說:撫平心靈的皺紋,等同于青春永駐。
在時光的潛網(wǎng)中,沒有誰能逃脫自然的規(guī)律;但在心靈的空間中,乘長風(fēng)、萬里溯流而上者并不鮮見。畫家黃永玉耄耋之年,仍以“流浪看”的心態(tài)對待名利,以“冒險者”的姿態(tài)廠泛涉足多種藝術(shù)領(lǐng)域,不斷發(fā)掘生命中新奇的景象。同樣,齊白石晚年仍不懈追求畫藝的提升,多次改變畫風(fēng),終達登峰造極的境界。詩人席慕蓉步入老年后,每每與青年人暢談文字,她眼眸里閃爍的光芒告訴我們:這仍是一位滿懷詩意的女子。
美人會遲暮,但眼神中的光彩不應(yīng)被歲月遮蔽;華年會消逝,但激揚的活力不應(yīng)隨時間消逝。
當(dāng)我們捧讀那些佳作、欣賞那些名畫時,我們分明在觸摸一顆顆跳動的心,那么蓬勃有力,那么激情飛揚。創(chuàng)作者的生命或已消逝,但他們的青春留在這字里行間,得以永存。
沒有人能在時間的激流中逆流而上,只要我們不辜負(fù)每一天,只要我們永遠愛生活,當(dāng)那些曾經(jīng)的美好年華隨風(fēng)而去之時,我們就可以毫不畏懼地說:青春萬歲!這份永不消逝的愛,猶如一根細而長的線,將我們拾到的一顆顆珍珠串連起來,讓我們的生命越成熟,越有光彩。
這,便是我對青春的認(rèn)知。
拋開童稚、擁抱青春的我們,不妨在心間種下青春吧,看著它成長,撐出一片濃蔭,灑下無限春光。
點評:
開篇富有詩意,入題自然。
點明題旨。
反面論證,有說服力。
恰當(dāng)引用名言,強化主題。
事例典型。
變換角度論證,豐富了文章的內(nèi)涵。
綜述觀點,語言富有感染力。
首尾呼應(yīng)。
作文考題
根據(jù)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有人說,沒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說,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會老去,這種感覺其實是天真的,我們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種像自然一樣長存不朽的信念。
整體評價:
這是一篇主題鮮明、內(nèi)容豐富、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語言優(yōu)美的考場佳作。文章以“心田半畝種青春”為題,提出“心有春天,青春就可以長駐”的論點,兼具詩意與哲理。文章主體部分從正、反兩方面展開論述,事例新穎典型,對比論證有力地凸顯了文章的主題。優(yōu)美流暢的語言也為文章增色不少。
(唐惠忠評價)
敗
感悟青春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
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一眨眼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我們的青春是那么的短暫,原本你以為那會是漫長的旅程,可是眨眼,青春就要對你揮手作別。
轉(zhuǎn)眼間又到了星期五,這原本是一個讓人激動的日子,因為我又可以離開學(xué)校與父母團聚了。以往的星期五,我是那么的快樂,而且這種快樂還可以一直延續(xù),陪伴我一周。但這個星期五,我卻無論如何也高興不起來。
我考試失敗了,語文才考了80分,這讓我大吃一驚,也非常傷心。想到自己的理想,想到未來,想到夢想的大學(xué),想到父母和老師對我寄予的殷切希望,我心如刀絞。我無力地趴在課桌上,對自己的青春感到迷惘,不知道未來的路在哪里。放學(xué)了,同學(xué)們都走出了教室,我的眼淚一下子流了出來。我不想回家,因為我不知道怎么面對父母。我真希望有哪個好心人能送給我一?!昂蠡谒帯?,讓我重新再考一次。
學(xué)校要鎖門了,我不得不離開。走到校門口,我抬頭看了看天。一束陽光穿過樹梢射過來。循著光,我看到了夕陽。啊,那是多么美麗的夕陽??!這美麗的景色,多么難得一見。夕陽使出渾身的力氣,把天空的淺藍染成了淡紅。當(dāng)我還沉浸在這美景中時,突然發(fā)現(xiàn)太陽變成了半個,于是我飛快地跑到地勢高一點的地方,想要一睹她最后的芳容。當(dāng)再次看到那輪完整的火紅火紅的太陽時,我開心地笑了。夕陽美景,點亮了我的眼睛。
忽然間,我的內(nèi)心十分感動。夕陽就要結(jié)束自己今天的旅程了,卻仍然拼盡全力綻放自己的美麗,而我,尚在青春年華,遇到了一點點挫折就感覺痛不欲生。我突然感到松了一口氣,飛快地向家的方向跑去。
點評:
開篇寫出自己的感悟,真實自然。
上下文銜接生硬。
設(shè)置懸念,引出下文。
描述自己考試失利后的情景,偏離了主題。
描寫比較具體。
結(jié)尾勉強回扣主題,感悟不夠深刻。
題目解析:
這是一個材料作文題。材料內(nèi)容是關(guān)于“青春不朽”的理解和思考。對正處于青春期的學(xué)生而言,認(rèn)識、理解青春是一個自我感悟的過程。
材料中的兩句話,看似矛盾對立,實則并非完全相反的論斷,而是切入角度、側(cè)重方向的不同。第一句“青春不朽”所說的“青春”,是一種虛指,指的是年輕的心、涌動的激情、敢于冒險的精神、永不衰竭的好奇心、富有朝氣的精神面貌以及青春歲月中的經(jīng)歷對一個人產(chǎn)生的長遠影響等;而第二句“青春無法長存”所表達的“青春”,指的就是時間上易逝的“青少年時期”。
立意時,如果從“青春不朽”的角度切入,可以寫青春不是一段時光,而是一種心態(tài);也可以寫只要青春的激情永駐,青春就會不朽;還可以寫青年時期精力充沛,應(yīng)該充分利用這段時間,努力做出成績,為理想打好基礎(chǔ),等等。如果從“青春易逝”的角度切入,可以寫一切都敵不過時間,青春短暫,好好珍惜;也可以寫努力奮斗方能不負(fù)年華,抒寫最美的青春;還可以寫青春寶貴,與其哀嘆,不如腳踏實地過好每一天。如果整體把握,辯證分析,則可以寫韶華易逝,青春無法挽留,但青春的心態(tài)、青春的激情卻可以長存;空白的青春注定是一段寂寂無聲的歲月,充滿汗水、寫滿故事的青春才會在生命的星空綻放光華。
這一文題,適宜寫成議論文或說理性散文。
整體評價:
文章以生活小事引發(fā)感悟,描寫自己面對考試失利從痛苦、悔恨到釋然的心路歷程,語言通順,結(jié)構(gòu)完整。文章存在的最大問題是文題不符,標(biāo)題為“感悟青春”,正文除開篇的感悟之外,主體內(nèi)容完全脫離了“青春”這一主題。文中所述事例過于簡單、感悟不夠深入具體,使得文章的立意停留在膚淺的層面。
(譚小軍評價)
(責(zé)任編輯 張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