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力
說到日本侵華罪魁們,德富蘇峰或許不如伊藤博文、東條英機、岡村寧次一伙那般廣為人知,但如果提起“大東亞共榮圈”“王道樂土”這些臭名昭著的侵華口號與謊言,幾乎每個人都會聯(lián)想到日軍侵華時涂在炮樓、城墻上的那些荒誕無稽的標語和日軍獰笑演說背后的血腥殘暴。德富蘇峰就是“大東亞共榮圈”理論的始作俑者之一,他的日本“膨脹論”,實質即為鼓動日本政府抓住時機“膨脹”、侵略,在中國乃至世界建立日本軍國主義的“大東亞共榮圈”和“王道樂土”。
翻檢日本近現(xiàn)代歷史,德富蘇峰(1863—1957)名氣并不小,作用也特殊。他以94歲高齡,成為歷經(jīng)幕末、明治、大正、昭和四朝最資深的政客之一;他以倡導“民權”起家,以辦學、辦報、辦刊、結社等方式參與日本政治,成為“平民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不僅以輿論左右政府與社會,甚至親自上陣,參與戰(zhàn)爭,充當軍國主義政府御用喉舌,參與起草修改侵華的《占領臺灣的意見》、宣戰(zhàn)世界的《日本太平洋戰(zhàn)爭詔書》,進宮為天皇講授過擴張理論,被授予過“帝國學院院士”,擔任過“內閣敕任參事官”,也“榮獲”過甲級戰(zhàn)犯“碩勛”;他被稱作是“福澤諭吉之后日本近代第二大思想家”,其地位重要到被看作“和皇室、東條英機、軍部等同”。二戰(zhàn)后,美國竟一度命日本銷毀他所著述的一系列教科書,足見其影響之大,危害之深。
如火如荼的野心
德富蘇峰,本名德富豬一郎。父親德富一敬是肥后藩葦北郡的商人兼名士,出自與吉田松陰齊名的幕末學者橫井小楠門下,受“開國論”影響較深,參與過縣政。母親矢島久子因家學淵源,亦有儒學根基。他的伯母是熊本女子學校校長,嬸子創(chuàng)立過“基督教婦女矯風會”,曾任女子學院院長,姨娘是橫井小楠的夫人,弟弟德富蘆花是日本著名作家。其家雖不闊綽,但文化氛圍濃厚,童年時,父母、橫井小楠、乳母、姐姐的習字先生和大江村的私塾教師元田先生都給了他學習上的啟蒙幫助,使其受到較好的早期教育。
德富蘇峰少年時,正逢日本明治維新改革,民權思潮席卷,西方文化不斷涌入,因此他接觸的學習內容為東西方糅合。他11歲時入熊本城東郊大江村的兼坂村塾向兼坂止水學習,13歲時又到當?shù)赜擅绹藞?zhí)教的洋學校讀書。兼坂止水的平民主義教育、鼓勵自立奮斗的思想與美國教師贊斯強制專橫的灌輸態(tài)度形成了強烈的反差,使德富蘇峰在洋學校難以忍受,一度退學。14歲時,德富蘇峰來到東京,進入教會背景的社團“京都同志社”學習,并受洗成為基督徒。
渴望奮斗與成名的德富蘇峰,家境并不寬裕。19歲時,他與父親在家鄉(xiāng)創(chuàng)辦大江義塾,招收學生,補充家用。在向學生傳授史學、經(jīng)濟學、漢學和英學知識的同時,德富蘇峰更關心三尺課桌外的社會自由民權運動。
自1882年起,德富蘇峰涉足政治,參加了自由黨組織的“相愛會”,并作為“相愛會”的代表到東京參加自由黨各支部關于自由民權運動問題的辯論。他常常為理論家和政客攻擊藩閥政府的講演與激進觀點而振奮,也為自由民權運動上層人物的妥協(xié)和動搖而沮喪。最終,他決定不再受制于人,另起爐灶,自成一家,“吐出光焰萬丈長”,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
1884年,德富蘇峰撰寫了《論明治三十三年以后政治家的資格》和《自由、道德及儒教主義》。此后的兩年多時間里,他又寫出了《第十九世紀的日本青年及其教育》《官民調和論》和《將來之日本》等大量宣揚自由主義、抨擊藩閥專制的政論性文章。由于他的觀點融合了“開國論”“世界和平”“社會進化”“自由放任”和“不干涉主義”,針對青年,直逼現(xiàn)實,預示未來,為被保守勢力打壓的民權運動輿論帶來新的激勵,引起輿論的關注和激進青年們的追隨,義塾學生陡增,就連號稱“日本的亞當·斯密”的田口卯吉等一批知名學者也給予他高度評價。
著述成功,聲名喧囂。德富蘇峰出人頭地的潛意識迅速強化膨脹,1886年,他斷然停辦大江義塾,遷居東京,參加政界角逐,冀圖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野心。他毫不掩飾地說:“逐鹿中原之時業(yè)已到來?!边€坦率承認:“予本好政治……欲引導世間政治按我之希望而運動……若稱之為野心,則此種野心正如火如荼?!?/p>
重返東京后,德富蘇峰舍棄講桌,以輿論為陣地頻頻發(fā)聲,闡發(fā)自己的政治觀點。他創(chuàng)辦了《國民之友》雜志,還組織“民友社”與雜志遙相呼應。1887年2月15日,他在創(chuàng)刊號上闡明辦刊宗旨是將“世界文明實現(xiàn)于日本”“使日本世界化”。同時,針對伊藤博文倡導的社會全面歐化的貴族式國策發(fā)難、批判,爾后又指出日本外交憂患“在內而不在外”。所言之題,直擊時政要害,吸引了民眾的關切,呼應了民眾平等的意愿,刊物期發(fā)量竟然過萬。田口卯吉、中江兆民、矢野文雄、小崎弘道、植村正久和新島襄等社會名流也紛紛投稿助陣。盛名之下,朝野矚目。
但短短幾年后,德富蘇峰的思想便發(fā)生變化,開始對自己自由派激進的立場和政府之間的關系、利益進行權衡取舍。1890年,他以改良派自居,以改良政治、社會、文藝和宗教為口號,創(chuàng)辦了報紙《國民新聞》。這既實現(xiàn)了他辦報的夙愿,又增加了他深度介入政治,與政府溝通、妥協(xié),甚至充當御用文人,實現(xiàn)“如火如荼”野心的籌碼。事實證明,他也正是憑借掌握的媒體,與當時的農商大臣陸奧宗光結盟,充當打手,為陸奧在內閣的派系爭斗助力,奠定了他在政界的派系基礎。
到中國去“膨脹”
明治維新后,日本“國家主義”思潮日趨盛行。所謂“國家主義”,是一種“對內維護天皇作為國家主權者權威的神圣性,對外追求恢復與擴張日本的國權,建設強權國家”的意識形態(tài)。因日本封建專制意識基礎深厚和“國民”平等意識薄弱,這種皇權至上,帶有盲目狂妄性、絕對自崇性和以軍國主義為實踐形態(tài)的國家“本位主義”,很快戰(zhàn)勝了追求國民平等的“民權運動”,成為日本政界的主流價值觀。
此時,德富蘇峰的思想意識再次轉折。頭腦中激進的、與天皇神權政治相悖的“民權”意識,被鋪天蓋地的“國家主義”觀點迅速取代,右翼思想成為主導。1892年,德富蘇峰為吉田松陰出書立傳,稱贊其“實是膨脹的帝國主義的先驅者”。
德富蘇峰認為,日本應該學習歐洲的先進文明,但國家的外交政策應該獨立自主,絕不依附他國。1893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前夕,他接連在《國民之友》上發(fā)表《大日本》《海國人民的思想》等文章,呼吁日本“自主的外交”,探索“擴張日本的途徑”。繼之,伴隨日本侵華戰(zhàn)爭的腳步聲,他于1894年6月3日在《國民之友》上發(fā)表了《日本國民的膨脹性》一文,闡述他侵略中國和亞洲的系統(tǒng)理論思考,提出了他的“國民擴張”設想——“大日本膨脹論”。
德富蘇峰提出,85年后,日本人口將增達1.3億人,這是重要的戰(zhàn)略資源。但到了那時,日本的國土面積與人口的比例會不如歐洲列強有優(yōu)勢。故此,必須抓緊進行“國土面積膨脹”。他預測,60年后“如果不能把日本國土的面積增加到兩倍,則今日的人口與國土的比例就難以保持”。那么去哪里得到膨脹所需的國土呢?他的目光專注于中國。他預見:“或許今后的歷史,就是日清兩國國民、兩種人種,在世界各地的膨脹及其沖突史。”怎么辦?他呼吁日本政府抓住“日本和清國開戰(zhàn)的機會。換言之,就是膨脹的日本,進行膨脹活動的好機會”。他鼓吹:要敢于利用侵華戰(zhàn)爭,迫使中國“訂立北京城下之盟”,獲得幾個億的賠款,從而確立日本在世界上的地位,使“三百年來收縮的日本,一躍而為膨脹的日本”。他還提醒政府,日本在軍備、財政、外交、朝鮮問題的處理和軍民士氣上都優(yōu)于中國,在這種情況下開戰(zhàn)必勝。反之,如果錯失良機,就會在中國人面前抬不起頭,在朝鮮難以立威,在列強面前顏面掃地,國民情緒難以遏制,列強會借機插手,日本將士氣大跌,退回閉關鎖國的老路。
不久,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在不到半年時間里,德富蘇峰又先后在《國民之友》上發(fā)表了《好機會》《日本在世界上的地位》《戰(zhàn)爭和國民》等一系列侵華理論文章,對朝野上下進行侵華的具體輿論引導。1894年12月,他將這些文章連同那篇《日本國民的膨脹性》一道,冠以《大日本膨脹論》之名結集出版。至此,德富蘇峰以侵略擴張為主旨的“膨脹論”理論體系形成,成為繼吉田松陰、福澤諭吉之后,喧囂一時,對日本朝野影響巨大的新的侵華思想理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