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我們一天天長大,漸漸地擁有了越來越強的自我獨立意識。偏偏在很多時候,父母看待事情的角度,對事情的處理方式,給出的處理意見等,都和我們的決定背道而馳,還直言我們的想法不成熟,這時的我們,該如何做選擇呢?
孫玉蓉:我會堅持自己的決定,因為對于一個人來說,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只有自己知道自身最需要的是什么。父母幫我們做的決定,即使出發(fā)點再好,往往也難如人意。
何躍賢:都說“不撞南墻不回頭”,我的倔強遺傳自他們,因此我當然會選擇相信自己做的決定。想要讓我改變想法,那就先讓我撞一撞“南墻”吧,而且,這不也是一種成長嗎?當我體驗過疼痛,下一次自然就會知道該怎么做了。再說,興許撞到的不是“南墻”而是“金山”呢?
陳一誠:在一些重要的時候,我想我還會傾向于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選擇自己的決定吧,因為我相信我自己,也相信父母會理解我。
王鍵升:我會堅持自己的決定。父母看重的東西,不一定是現在年紀的我們所看重的。他們口口聲聲說之所以這樣做那樣做,一切都是為了我們好,但他們卻甚少考慮過我們的感受,問一問我們需要什么,很討厭。
許家淳:我會假裝聽從,表面上應付一下他們,但實際上還是按自己的想法來。這樣既不惹他們發(fā)飆,也聽從了自己的內心。即使過后他們發(fā)覺了把我“敲打”一頓,但事情也已經過去了呀。
方麗霞:不一定非得讓父母認同的路才算是正確的路,他們畢竟和我們不是一代人,在思想上、生活見解上肯定會有不一致的地方,我們不必事事都要經過他們的同意。
李佩元:過分的干預其實不過是在剝奪孩子的抉擇權,說是為我們好,其實有時候只是為了方便他們管理,我還是傾向于認可自己做的決定。
一陽有話說:父母不可能一輩子替我們做決定。學會堅信自己的選擇,認清自己要走的路,也是另一種成長。我們十分渴望父母能把最后的決策權留給自己,因為我們知道,這是我們自己的人生,終將要由我們自己來負責,而這是誰也無法替代的事。但自己做決定,就是選擇與父母對著干嗎?顯然不是。父母是我們成長過程的重要導師,有些時候,我們也要多多體諒他們。
楊傳秀:我會適當考慮父母的意見,因為他們經歷過的事情遠比我們經歷的多得多,看到的世界也遠比我們看到的寬廣。我想,每一個父母在幫助甚至強迫孩子改變決定的時候,心里想的一定都是“這樣做對他們才更好”吧。
戚杰樂:我們雖然在不停成長,但很多時候做的決定還是會帶著明顯的少年的特征——隨性、沖動、不理性,而父母在這方面顯然比我們成熟得多。多聽聽他們的意見,對我們肯定是有益處的。
沈苑蘭:我的父母身體不夠好,有的時候工作也不順心,我不想他們還要為我的事惹得不快,所以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我都會多遷就他們一些,選擇聽他們的話。
何進宏:有人說聽取父母的意見就會失去自我,我不認為是這樣。認真聽取父母的意見,有時候也會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當我們弄錯方向的時候,父母那抽絲剝繭般的引導,不正如黑夜中指引我們前行的明燈嗎?
秦飛虎:有時候,自我抑制一下,想一想,他們是我們的父母,不會坑我們的,心里就會覺得好多了。如果意見實在不一致,我會傾向于聽從父母的意見,或者努力將兩種意見中和,因為太多的事例證明:雖然你很不服氣,但父母往往是對的。
胡越初:做為孩子,我們要多體諒父母。因為無論怎樣的決定,他們都是出于好意,是一心為我們著想的。父母們過一年老一年,只要不是不能接受和更改的事情,那我們就應該盡量多順著他們。他們的上半生之所以如此拼命打拼,不就是希望孩子以后能少受一點苦嘛;而他們的下半生,不就是希望能多享享孩子們的福嘛!
孟尋巧:畢竟我們還不算完全成人,更沒家長見的世面多。該忍讓的時候還是要忍讓一些, 該聽從的時候還是要聽從一些,不要讓沖動來幫助我們做決定。
許安和:父母根本就不了解我,總自以為是,胡亂地做一些決定,常常讓我感到難堪和失望。
張淑文:有些時候,父母并沒有以身作則,比如他們總是叮囑我說不要整天玩手機玩電腦,可是看看他們自己,卻是手機片刻不離身、電腦隨時玩不停,這樣的勸導和命令,怎么叫兒女信服?
唐金喜:有時父母在質疑我們的決定時,態(tài)度很粗暴,舉措更是強硬,不容許兒女有一絲一毫的反駁,這會讓人更加不想聽他們的,更想什么都不管,一切都按自己的意思來。
牙喚軍:我不喜歡父母在替孩子把關的同時,總在不經意中,不自覺地將自己的意愿強烈地表現出來,然后強加給孩子,甚至直接否定孩子的一切,認為他們什么都不懂。這樣做只會得到兩種結果:一是有些孩子擰不過父母最終選擇了妥協(xié),一是有些孩子“揭竿而起”,和父母起了爭執(zhí),相互傷害。
俞靖輝:我覺得吧,如果有些問題實在和父母不一致,可以征求一下親朋的意見,看看是自己對還是父母對,誰對就聽誰的,這樣大家就能相安無事了。
方樂川:我會試著從他們的角度出發(fā),思索他們?yōu)槭裁磿M夷菢幼觥H绻麄兊臎Q定真的是對的,是更好的,我當然會聽他們的。
覃舒芹:我會跟他們明明白白地說清楚我為什么想為什么會那樣選擇,告訴他們我的想法,好好和他們溝通,并努力去了解他們的想法。說清楚后,我再考慮怎么做。
胡烈池:倘若覺得自己的意見是正確的,那就明里讓著父母,別惹他們生氣,暗里堅持己見,努力奮斗。等你把事情辦成了辦好了,他們自然就無話可說了嘛。
康星火:要和父母講道理,不能用吵的。吵架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關系鬧僵更不好。父母也一樣,不能用強力、武斷的手法強迫我們聽從,更不能總是擺什么家長的架子,還把我們當無知的幼童一樣訓斥。我希望雙方能像朋友一樣的平等地交流、溝通。
陳莉莉:四個字:耐心說服。這種時候,我們要告訴他們:我們已經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了。我們要讓他們相信,縱有困難,我們自己也可以圓滿地解決掉;縱有坎坷,我們自己也可以漂亮地跨過去。
一陽有話說:孩子需要父母認同自己已經成長,父母需要孩子理解自己的一片苦心。站在對方的角度想一想,或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想一想,會幫助我們做出最正確的決定,也會讓我們更順利地走向成熟。同時,在一個融洽的氣氛中,我們也能更好地反思自己做出的決定為何讓父母覺得不夠成熟,因為我們最終的目的并不是要與父母“為敵”,而是要獲得他們的認同,讓他們知道:我們已經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