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娟
選修課程作為必修部分的延伸與補充,在陶冶學生情操,引導學生探索,升華學生素養(yǎng)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義。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在科學選擇、學法指導、結(jié)合必修諸方面進行了積極地探索與研究。
一、科學選擇,是上好選修課的基礎(chǔ)
課程標準指出,必修課側(cè)重于語文知識的掌握、積累和運用,選修課則更側(cè)重于對知識的理解、感悟、體驗、實踐與探究,以及鮮明的自主性。顯而易見,選修課與必修課緊密相連,但絕不是必修課的復(fù)制品,不能按照必修課的思路不分主次、面面俱到,那樣做低效,甚至無效。在指導學生科學選擇方面,我們既需要考慮其與必修課之間的聯(lián)系,還要充分考慮學生學情,乃至他們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最大限度地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品質(zhì)與創(chuàng)新意識,促進他們?nèi)姘l(fā)展。
班上有名學生語言能力、口語表達、素材積累各方面都不錯,就是閱讀文章的時候?qū)ι鐣栴}、人物形象的認識不夠深刻,往往浮光掠影,觸摸不到最深層的意識。這名學生也很著急,所以在選修學習的時候非常慎重,來征求我的意見,我給他推薦閱讀《魯迅作品選讀》。這名學生一聽到這門選修就不由得皺了皺眉,因為很多高中生有三怕:文言文、周樹人、寫作文,我建議他不要太有壓力,沒有興趣就硬著頭皮去讀,相信過不了多久,你就會喜歡上周樹人。果不出我所料,第一周我詢問他閱讀狀況如何,他還送我一個苦笑的表情;第二周問他,他就說好了點,以前覺得無血無肉、味同嚼蠟的文章,現(xiàn)在好像不是那么回事;第三周,還不等我問他,他便主動地拿《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這篇文章和我進行了交流,與他最喜歡的古羅馬奴隸起義長篇小說《斯巴達克思》進行了比較,說文中的傻子與斯巴達克思最像了,而聰明人、奴才讓他想起來初中課文《孔乙己》中的短衣幫、孔乙己……
毋庸贅言,這名學生通過選修《魯迅作品選讀》,有效地彌補了他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短板與不足。非但如此,這次選修讓他在學習文言文、作文的時候都增添了很大的信心,他還經(jīng)常和別的同學說:“不是語文干癟、有困難,還是我們某些方法不對頭?!?/p>
二、學法指導,是上好選修課的關(guān)鍵
一直以為,選修課某種程度上更像“語文課”,因為它讓學生自主選擇,目的在于彌補每名學生的不足,發(fā)展他們的個性。所以,我們一定為學生提供充足的選修的時間、空間,讓語文教學返璞歸真,引導學生將教材內(nèi)容內(nèi)化為自己進步的不竭動力。教學中,我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學法指導。
(一)突出自主
在《墨池記》一文時,筆者只是囑咐學生們要積極運用必修課文言文的學習方法,自主學習,然后便充分放手,處理個別學生的疑難問題。不曾想,他們不僅順利地解決了生字詞,利用課下注釋疏通了文意,對文本內(nèi)涵的理解也非常深刻,甚至于提出了許多富有個性、深度的問題。有的學生談到了這種邊敘邊議的文風與現(xiàn)代張抗抗、畢淑敏、趙澤華等散文作家的風格極其相似,有的學生談到了“墨池學書”的故事本就是“勤學苦練才能有所成就”這一哲理完美的詮釋,曾鞏刻意地將它提升到道德修養(yǎng)的范疇略顯勉強……學生們的真知灼見閃爍著智慧的光芒,自主學習的獨特魅力,讓我不由地感嘆: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二)妙用網(wǎng)絡(luò)
從選修課的設(shè)置初衷來看,無非是在拓展學生視野,夯實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他們的文學意識、個性品格,從這幾點來看,與網(wǎng)絡(luò)在語文學習中的功用異曲同工、不謀而合。妙用網(wǎng)絡(luò),無疑會給語文選修學習插上騰飛的翅膀,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與效果。如歐陽修的《豐樂亭游春》一文,結(jié)合網(wǎng)絡(luò),學生們從其、以、樂、本等虛實詞的理解開始,到滁州的山川美、風俗美,還有居安思危、樂不忘憂的政治理想,多種表達方式熔為一爐,涉筆成趣的語言風格,他們都理解得非常透徹,掌握得非常到位。
三、結(jié)合必修,是上好選修課的保證
課程標準指出,必修課旨在突出語文課程的基礎(chǔ)性、均衡性,使之具備良好的思想文化修養(yǎng)和較強的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選修課更側(cè)重于升華高中生的能力傾向于個性特點,兩者相輔相成、互為表里。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始終堅持結(jié)合必修課,對比學習選修內(nèi)容的方針,為上好選修課提供了堅實的保證。
在教學必修三聞一多的《發(fā)現(xiàn)》,艾青的《北方》,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這幾首詩時,筆者便及時地在課堂上出示了選修課《現(xiàn)代詩歌選讀》中戴望舒的《我用殘損的手掌》,辛迪的《風景》這兩首詩,組織學生們進行對比閱讀。這么多篇現(xiàn)代詩一股腦兒地擁在學生們面前,學生們難掩激動之情,當然也有一些手足無措,不知道該從何處下手,去享受這難得的饕餮盛宴。對此,我做出了充分地預(yù)設(shè),先引導他們從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主題,作者的生平年代開始談起,學生們發(fā)現(xiàn)它們竟然有著驚人的一致,直呼同一時代、同一主題,竟能用同樣的詩歌形式幻化出如此不同風格、多姿多彩的詩篇,一下子激起了他們的研讀興趣。之后,我才組織學生們從詩歌的意象、語言、情感線索、表現(xiàn)手法、藝術(shù)形象等多個角度對比閱讀。
由于有了必修課的充分鋪墊,學生們很快突破了選修詩歌的理解難點,升華了他們的詩歌能力。令教師意想不到的是,還有很多學生竟從此迷上了詩歌寫作,并主動向各中學生詩刊報社投稿。
總之,新課程搭建了必修、選修相結(jié)合的結(jié)構(gòu)框架,凸顯了語文教學的靈活性、新穎性、選擇性。從某種意義上講,必修是入門,選修才是培植語文芽苗的那方沃土。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我們須給予足夠的重視,創(chuàng)新教法,上好選修課,讓語文教學返璞歸真。
[作者通聯(lián):江蘇如皋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