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
小故事
趙才子賣畫
明朝嘉靖年間,湖南有個姓趙的才子,雖然吟詩作畫樣樣精通,但是家里卻窮得丁當響,經(jīng)常吃了上頓沒下頓??伤謽O好面子,從不好意思求人施舍。
一天,他實在餓得受不了,就作了一幅畫,掛在街頭,想換點銀子飽餐一頓。過了一會兒,來了一個老者,詢問趙才子掛著的畫賣不賣。趙才子見周圍人來人往,沒好意思馬上作答,想了半天才小聲說道:“老人家,我這是‘細讀詩書不用言哪?!?/p>
老者琢磨片刻,忽然哈哈大笑起來,從口袋里摸出一錠銀子,往趙才子手里一塞,摘下畫轉(zhuǎn)身而去。
原來,趙才子說的那句話是個字謎,“讀”字不用言,正是個“賣”字。
“買”字的由來
[甲骨文 小篆 楷體]
要講“買”,先要講“貝”。很久以前,人們曾用貝殼作為交易的貨幣。比如,一頭牛六個貝殼,一張羊皮兩個貝殼。人們不是拿錢,而是帶一袋貝殼上街買東西。
貝殼成了珍貴的貨幣,要取得貝殼就需要用網(wǎng)撈?!百I”字在古代字形其實就是一張網(wǎng)和一個貝殼:。用“網(wǎng)”把“貝”撈上來后,就可以買東西去了。那時候,河邊、海邊是不是擠滿了撈貝殼的人呢?悄悄地告訴你:能做貨幣的貝殼需要特定的天然海貝,說不定比黃金還難找呢!
(選自《興趣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