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文道]
我在臺灣念小學的時候,有一個同學是軍人子弟。他的父親大概很早就退伍了,所以沒有領(lǐng)到太多的長俸和福利,后來務(wù)農(nóng)為生,日子過得很辛苦。
雖然貧困,但他家的桌子總是擦得一塵不染,廁所地板亮得反光。每次到他家吃飯,我都震懾于老伯伯一口洪亮的山東腔,以及他那威嚴的儀容。而他的孩子,我這位同學,盡管一身舊衣早就洗得發(fā)白,卻永遠穿戴得整整齊齊,一絲不茍。
最近偶爾憶起童年往事,念及他家那極盡簡樸的陳設(shè),窗明幾凈,堂堂正正,我才赫然想起,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清貧”。
清貧,也就是貧而不賤,且有一股自重自尊的清氣。這種人窮則窮矣,然尊嚴所在,絕不容人輕視貶抑半分,不食嗟來之食,不以媚色示人,任何人見他,還得敬他三分。
幼年在臺,成年在港,我見過不少這種清貧寒士,或者是朝氣蓬勃的菜園老農(nóng),或者是精神抖擻的焊鐵工人。他們面目明朗,好像自己正在干一件天下頂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