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華
摘 要:德育是初中教育中的“重頭戲”,有知識還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這才是育人的基本目的。善為根、雅為骨、志為魂,這是對初中德育“三本”理念的新詮釋。基于德育對初中“善雅志”育人理念進行了解讀,旨在為打造高效初中德育體系而獻計獻策。
關鍵詞:初中德育;善雅志;育人理念;初中生
德育是現(xiàn)代教育中的一個重點環(huán)節(jié),也是與知識教育并列的基礎教育中的核心內(nèi)容。德育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讓學生懂得感恩,能夠善用所學知識來回報社會,能夠為家庭和睦乃至國家富強貢獻力量而不求回報,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然而,當前初中教育中存在的一個不爭的事實即為忽視德育,或很難采用正確的德育方法,“師教”觀念嚴重。對此,本文基于德育對初中“善雅志”的育人理念進行了解讀,旨在為打造高效初中德育體系而獻計獻策。
一、對“善雅志”育人理念的解讀
1.“善”為根
中國是一個泱泱大國,千百年來的文化延續(xù)為我們留下了很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善”即為其中的一種?!叭酥?,性本善”,善為友善、和善、親善,可以說,“善”與生俱來,也是立人之根本。在初中德育中,培養(yǎng)初中生的“善根”是德育的首要任務。“善”能夠讓學生之間和睦,讓學生尊老愛幼,懂得用一顆愛心來對待這個世界。
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善根”需從三個角度開展。(1)要讓學生懂得關心他人。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了解自身的不足,要讓學生“知己”,懂得自身短處需要別人的長處來彌補,繼而才能“知彼”,養(yǎng)成一雙慧眼,善于觀察別人的缺點,并善于用自己的優(yōu)點去幫助別人,實現(xiàn)優(yōu)、缺點的互補。(2)要為學生制造關愛他人的機會。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不斷為學生制造關愛他人的機會,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善根,如定期或不定期去幫助孤寡老人、關注留守兒童或幫助班上的后進生等等。(3)教師要為學生樹立榜樣。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教師只有以身作則,表現(xiàn)善根,才能對學生形成影響,進而,也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善根。
2.“雅”為骨
我國自古至今文風斐然,古今文人墨客無不崇尚雅量高致,以“雅”為骨,注重個人修養(yǎng),重視內(nèi)在美,因此,“雅”是中華民族共同的追求和特有的魅力。在初中德育中培養(yǎng)學生“雅”的風致、美的內(nèi)在,能夠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矯正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并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在實踐中,教師需要營造“雅”的氛圍,創(chuàng)設“雅”的文化風氣,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雅骨和內(nèi)在美。例如,定期或不定期組織開辦詩會、文會,提倡學生創(chuàng)作詩文,并舉辦詩文交流會,讓全體學生參與其中,并實現(xiàn)類似活動的常態(tài)化開展。
3.“志”為魂
志氣、勇氣、骨氣也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志”為魂,更是中華民族的靈魂。與“善”一樣,志氣也是立世之本。志氣是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是推動中國發(fā)展的動力;志氣是不畏艱難,是越挫越勇的精神和力量。要培養(yǎng)中學生的志氣,讓中學生傳承與弘揚我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以“志”為魂,就必須對中學生進行挫折教育。挫折教育有四大目的:(1)打擊學生的驕傲情緒。(2)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潛能。(3)讓學生勇于面對困難。(4)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對中學生的志氣養(yǎng)成具有重要意義。在實踐中,挫折教育首先是不斷向?qū)W生灌輸挫折思想,激發(fā)學生勇于面對挫折的信念;其次要不斷刻意為學生制造挫折,教師要針對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實際情況,將優(yōu)、缺點相似的學生分成一組,最后為每個小組制造困難讓他們合作解決,以培養(yǎng)初中生的志氣、勇氣和骨氣,讓學生養(yǎng)成不怕困難的精神。
二、對“善雅志”育人理念的思考
1.“善雅志”是實施初中德育的“突破口”
初中生的身心正處于一種隨時都會產(chǎn)生激烈變化的成長期,其心理自我調(diào)適能力較差,這使他們在面對學習與生活中的心理沖突時往往都不知道如何處理,從而導致行為與心理的異常。而“善雅志”正是初中德育的突破口,其中,無論“善根”“雅骨”和“志魂”都與中學生的心理需求相吻合。心理是學生行為活動的背景與基礎,是構(gòu)成學生思想道德、專業(yè)技能以及科學文化基礎的主要因素,學校組織教育活動的最終成果就決定于學生在認知過程中的心理狀態(tài),因此,通過“善雅志”對學生進行德育來強化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能夠有效促進中學生的心理健康。
2.“善雅志”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途徑
目前來說,中學生德育的根本任務就是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然而拋開“善雅志”僅單一地按照教材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顯然難以滿足初中生成長與發(fā)展的需求,并且與他們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并不匹配。因此,從教學實際中我們可以看到,初中德育效果并不明顯,究其原因,不在于學生是否有堅定的政治立場、是否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而是在于是否具備一個良好而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社會大環(huán)境以及學習生活給學生帶來的緊張情緒與心理壓力,都會導致學生心理障礙和心理缺陷的產(chǎn)生,而重慶巴蜀中學的實踐證實,以“善雅志”為切入點,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途徑,也是提升德育質(zhì)量的重要舉措。
總之,初中德育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在這項工程建設中,教師應負起主要責任,其次以“善雅志”為根本,消除學生的心理壓力,構(gòu)建新型師生關系,讓教師帶領學生不斷前進和成長,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使學生能夠以更好的精神面貌來服務社會。
參考文獻:
王國華.重慶巴蜀中學:探索實踐“善雅志”特色德育[J].半月談,2014(02):93.
?誗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