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日戰(zhàn)爭史簡明讀本》編寫組
日本在侵華戰(zhàn)爭期間,無視國際戰(zhàn)爭法規(guī),在制造血腥屠殺暴行的同時,公然以轟炸、縱火、劫掠等暴虐手段,肆意摧殘和毀滅中國文化,掠奪文物與典籍,造成難以挽回的巨大損失。
1、各類學校遭受嚴重破壞
1937年7月前,中國計有??埔陨蠈W校108所,集中在少數幾個大城市和東南沿海沿江地區(qū)。日軍的狂轟濫炸和掠奪,使中國的高等院校遭受極大摧殘,如南開大學被炸成廢墟。華北、華中、華南的部分大中學校被迫內遷。1937年至1939年,內遷高校達69所。有的高等院校如浙江大學、同濟大學等,在戰(zhàn)火中遷校達六七次之多。
淪陷區(qū)的高等院校多被日軍占據或破壞。1938年8月底,中國91所??埔陨蠈W校遭受破壞,其中25所被迫停辦;因戰(zhàn)爭失業(yè)的高等院校教職工達2000多人;失學者幾乎占了學生總數的一半。清華大學、北洋大學、中央大學、武漢大學等校舍,成為侵華日軍的兵營或醫(yī)院。
中等教育方面,至1937年年底,中國有1368所中學被迫關閉,約24萬人失學或流亡內地。至1938年底,內遷的中等學校有203所。淪陷區(qū)的中等教育急劇萎縮,如南京在1936年有中學46所,學生2.4萬余人;而到1945年日本投降時僅有中學15所,學生不足6000人。
初等教育方面,戰(zhàn)前全國有小學32萬余所,在校學生1836萬人。至1938年10月,有近13萬所學校關閉,25.7萬教師被迫失業(yè),643.8萬人失學。戰(zhàn)后,國民政府教育部的調查顯示,淪陷區(qū)16省及北平、南京、上海、天津、青島5市,原有中等學校2676所,損毀1867所;原有小學206704所,損毀11863所。
1946年6月,國民政府教育部第5次統(tǒng)計匯編全國學校及社會教育機關戰(zhàn)時財產損失,折合美金2374435793元。該統(tǒng)計尚不包括東北、港臺地區(qū)和中共解放區(qū)的損失。
2、圖書典籍蒙受巨大損失
在1932年一·二八事變中,淞滬地區(qū)16所高校遭受破壞,其中12所高校的圖書資料全部或部分遭到破壞。商務印書館附設的東方圖書館被日軍焚毀圖書46.3萬余冊。1937年淞滬抗戰(zhàn)爆發(fā)后,上海原有100余所公共圖書館被劫掠和焚燒的圖書達29萬余冊。北平被劫掠、焚燒的公私圖書達58.6萬余冊。其中,北平故宮博物院太廟圖書分館曾被日本憲兵兩次搜查,1939年3月被日本憲兵搬走雜志6551冊。清華大學損失圖書18萬余冊。北平師范大學圖書館損失圖書3.2萬冊。私立民國大學圖書館館藏中外書籍(內含珍貴版本圖書)5.9萬多冊,被日偽掠奪而去。
南京是圖書損失的重災區(qū)。金陵大學圖書館損失中文圖書7萬余冊。中央大學圖書館戰(zhàn)前藏書約40萬冊,戰(zhàn)后僅剩18萬冊。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文物之損失計藏書約7萬冊,印行秘籍約9萬冊”。設于夫子廟的南京市立圖書館,連同大成殿毀于戰(zhàn)火,圖書、雜志20余萬冊盡毀。
南開大學圖書館被日機炸毀,損失圖書近10萬冊(戰(zhàn)后,從日本京都大學追回被劫圖書10566冊)。私立齊魯大學被日軍焚燒的圖書計12萬余冊。山東省立圖書館損失圖書23.2萬冊,存量不及戰(zhàn)前藏量的4%。浙江省立圖書館損失圖書、雜志約10萬冊,國學書局版片10萬余片。浙江大學損失圖書約3.2萬冊。安徽省立圖書館原有圖書10萬余冊,戰(zhàn)時分藏桐城、立煌(今金寨)等地,悉遭日軍焚毀。國立中山大學圖書館館藏35萬余冊圖書,因戰(zhàn)事轉移時被日軍掠劫圖書、雜志20多萬冊。廣東省損失公共圖書62.4萬冊、私藏圖書1.3萬冊。遠在西北的蘭州圖書館,1939年也遭日機轟炸,損失圖書、期刊3萬余冊。
侵華日軍還設立專門機構專事掠奪中國珍貴圖書典籍。如1937年12月成立的“華中占領地區(qū)圖書文獻接收委員會”,其任務就是劫奪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珍貴圖書。自1938年1月下旬起,日軍文化特務對南京70多處藏書地進行調查,部分善本被劫運日本。國民政府中央圖書館存在香港馮平山圖書館的善本3.5萬余冊,被劫藏于東京帝國圖書館及伊勢原等處。
戰(zhàn)前,中國圖書館計有1848所,因遭日軍侵略摧殘,1943年統(tǒng)計時僅為940所,約為戰(zhàn)前的50.86%。據1946年1月國民政府教育部的不完全統(tǒng)計,全國抗戰(zhàn)的8年間,全國圖書損失為:公藏圖書225.3萬余冊,另5360種411箱4.4萬余部;私藏圖書48.8萬余冊,另1.8萬余種168箱1215部。實際損失數遠不止于此。日本侵華戰(zhàn)爭造成中國圖書館的破壞和圖書損失,嚴重影響了中國文化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3、文物古跡慘遭掠奪損毀
侵華戰(zhàn)爭期間,日本一些以“考古”為幌子的學會、學者,緊隨日軍的侵略步伐,對中國各地墓葬、遺址進行劫掠式考古調查與發(fā)掘,然后把珍貴文物劫掠回國。日本東亞考古學會等先后發(fā)掘貔子窩先史遺址、漢代牧羊城址、營城子漢墓、遼代遺址、渤海上京龍泉府的宮殿遺址、北大古城址、琿春八連城宮殿址;在華北、華中,發(fā)掘了邯鄲趙王城遺址、齊國故城遺址及滕、薛二國故城遺址,曲阜漢魯靈光殿遺址,商都殷墟遺址等。1938年5月,松本信廣等人在杭州、南京、信陽等地發(fā)掘,并將所得文物劫藏于日本慶應大學。
中國古建筑因轟炸、焚燒而遭受空前的劫難??胺Q世界第一的南京磚石城墻,中華門城堡箭樓、光華門城墻、中華門城墻大部分被炸毀。1937年12月,日軍在鎮(zhèn)江焦山古寺放火,碧山庵、松寥閣、水晶庵被付之一炬,定慧寺被燒毀古建筑119間。南京夫子廟的欞星門、大成殿與所有配殿、樓閣悉遭破壞,南郊的牛首山古寺廟被炸毀,秦淮河一帶大片明清民居淪為廢墟。1938年8月,有1200余年歷史的北平云居寺,也因日機轟炸而被夷為平地。
日軍盤踞山西期間,方山、襄垣、汾陽3縣有279處頗具價值的古代建筑被燒毀。山西沁縣被日軍毀壞的古代寺廟庵觀,就有北魏時期的喬村永泰寺、開村普興寺,唐代的南景圓通寺、仁勝廣濟寺,宋代的烏蘇大明寺,元代的端村永慶寺,明代的煙立福興寺、北漳石佛寺等36處。內蒙古召廟王愛召,氣勢恢宏,有廟亭259間、正殿49間,兩旁建有鐘鼓樓,內供奉伊克昭盟七族祖先的13座塔墳,全部采用銀質建造并鍍金裱。1941年2月9日,日軍闖入其中洗劫3天,把嵌有金銀的佛像、馬鞍、弓箭、壁掛及珍貴經卷等搶劫一空后,將該寺焚毀殆盡。
1938年4月,日機轟炸長沙,創(chuàng)建于宋太祖開寶九年(976年)的岳麓書院被毀。1940年,日軍為修建兵營,拆毀湖北荊沙地區(qū)20余處名勝古跡。為修建飛機場,拆毀了具有1500余年歷史的荊州承天寺。
日軍對寺廟、碑塔、廬墓的破壞,以山西、山東、河南為最烈,可謂無廟不毀。高密的晏子像、菏澤的僧格林沁像、郯城的孝昌碑和郯子墓、沂水的古塔、安陽的玄廟觀和南陽的諸葛廬等所有的古物、古跡和建筑,先后被毀。
中國的博物館也遭受嚴重損毀。戰(zhàn)前,全國較有影響的博物館有37家,到1944年僅存18家,較戰(zhàn)前減少一半以上。其他如附設于學?;驁D書館中的博物館則有3/4被毀。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存于北平,由王振鐸保管的書籍、拓本、字畫及器物共88件,在北平淪陷后被劫。“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在轉運中失蹤,成為世界科學史上的重大損失。
1946年,國民政府教育部編制的《中國戰(zhàn)時文物損失數量及估價總目》,收錄17個?。|北除外)的圖書、文物、字畫、碑帖、古跡、古建筑等損失,計360余萬件又1870箱,古跡741處。
日本侵略者對中國文化的破壞、對典籍古物的毀壞和劫奪,給中國造成了亙古未有的巨大災難和無可挽回的巨大損失。
(本文選編自人民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的《中國抗日戰(zhàn)爭史簡明讀本》)
責任編輯:李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