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南京1937

2015-08-15 06:29李丹
時代報告 2015年7期
關鍵詞:南京大屠殺日軍南京

李丹

在20年前,88歲高齡的美國記者德丁在“七七”事變58周年之際接受采訪時,痛苦地自責說:“在日軍進行大屠殺時,我見到一名中國傷兵下巴幾乎被打掉,瀕于死亡,我竟然愚蠢地向他送上一張鈔票!”日本人曾宣稱他們發(fā)動戰(zhàn)爭是為了“幫助中國擺脫帝國主義”,德丁直斥這些人在“胡說八道”。

黑夜來臨前的遲暮黃昏

早在1937年8月,南京市民就強烈地感受到戰(zhàn)爭的氣氛在逼近。8月15日,是淞滬會戰(zhàn)的第三天。為制造恐怖氣氛,日軍轟炸機開始對中國當時的首都南京進行了轟炸,日當局向執(zhí)行空襲的日軍是這樣宣布的:轟炸無需直擊目標,以使敵人恐慌為著眼點。

這個軍令聽起來還帶著仁慈的意味,但在當時南京市民的記憶中,卻是“馬路上倒著炸斷的電線桿和人們的殘缺尸體,血肉模糊,慘不忍睹”。

而在一個月后的9月19日,日軍第三艦隊司令官長谷川清下令對南京等實行“無差別級”轟炸。日軍的飛機所到之處,不分軍事目標還是民用目標,通通進行轟炸。這個慘痛殘忍的日子,被一部分歷史學家認為是更廣義的南京大屠殺的起始日期。

八九月份的南京,已經(jīng)被末日感所籠罩著,“城內(nèi)人心惶惶,不知所措”。國家機構、政府官員及其家屬相繼轉移,有錢的居民逃難遷往大后方,沒錢的小戶平民避往鄉(xiāng)下或暫時出城躲避戰(zhàn)火,但是家有老人、孩子、病人而不便離家的人,卻只能躲在家中祈禱“菩薩保佑”,忍受戰(zhàn)火帶來的一切。

這時候,南京市區(qū)里飯館的生意卻好起來了,因為大家都趕著將女兒嫁出去。當時留守在南京金陵女子大學主任、美國人魏特琳女士,在9月17日的日記中記下了當時南京的情形:“這些天,中國報紙登滿了結婚啟事,因為許多家長,急著讓他們已訂婚的女兒完婚,這樣,他們總算是把一個完好的女兒嫁出去了?!边@些內(nèi)心驚懼的父母,以為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使女兒得到更可靠的保護,避免日軍到來時受凌辱的可能。可他們哪里又曾想到,在不久的將來,自己如花一樣的女兒仍會落入日軍的魔掌里。

魏特琳女士當時也參加了一個同事的婚禮,她在日記中寫道:“9月20日,上午10時至下午1時,我參加了呂錦璦在教堂舉行的婚禮,遺憾的是,新娘遲到了,在她來之前,第一次空襲警報已響了起來,儀式剛要結束,緊急警報就響了!我們開始聽到遠處轟炸機的轟鳴聲,我從未用中文這么快地說過主禱文,這本應該是在儀式結束后說的?!?/p>

到了11月份,針對南京的轟炸有增無減。因為在當月,日本陸軍航空本部通過了《航空部隊使用法》,其中第103條規(guī)定:“戰(zhàn)略攻擊的實施,屬于破壞要地內(nèi)包括政治、經(jīng)濟、產(chǎn)業(yè)等中樞機關,并且重要的是直接空襲市民,給國民造成極大恐怖,挫敗其意志?!边@是人類戰(zhàn)爭史上第一次明文規(guī)定可以在戰(zhàn)爭中直接以平民和居民街道為目標實施空襲,突破了戰(zhàn)爭倫理的底線。

11月20日,當時的中國國民政府發(fā)表《國民政府移駐重慶宣言》,政府機關、學校紛紛遷往內(nèi)地,很多市民也開始逃離南京。1937的6月份,南京市還有101.5萬城鄉(xiāng)居民,到12月初,南京市常住人口據(jù)估計只有46.8萬~56.8萬人。

魏特琳女士在日記中記敘了當時遷移的情況:“幾天之內(nèi),裝滿箱子的官員汽車堵塞了街道,然后,這些汽車迅速地消失了;公共汽車和人力車也裝滿撤退的政府官員離去,弄得整個城市沒有任何公共交通工具;很快,幾乎所有的汽車都走了,甚至連那些往常鄉(xiāng)下運大米到南京的汽車也都走了。”

此時的南京,正處在黑夜來臨之前的遲暮黃昏,一片死氣沉沉。

“但愿黑夜快點結束”

在12月12日,日本東京有報紙發(fā)表社論說:“去年的今天,是西安事變爆發(fā)、蔣介石性命危在旦夕的日子。一年后的今天,我軍將入南京城區(qū)……”

在魏特琳女士的日記里,她準確地記錄著那個如同夢魘般的日子。

“12月12日,星期天。

晚上8時30分。我在寫這些日記的時候,城市西南部又響起了激烈的槍炮聲。窗戶被震得搖撼。為慎重起見,我離開了窗戶。一整天轟炸不斷,有人說,日軍已進城了,但我無法證實。一個士兵告訴我們的守門人,日軍曾數(shù)次突破光華門,但都被趕了回去。我們還聽說,87師正在接替88師。但很遺憾,整天都有中國軍隊從安全區(qū)經(jīng)過。

在今晚的新聞發(fā)布會上,聽說衛(wèi)戍司令唐生智已無法指揮自己的部隊。除了安全區(qū)以外,城里的許多地方都發(fā)生了搶劫(從可怕的爆炸聲來看,我想那古老而美麗的城墻恐怕所剩無幾了)?,F(xiàn)在日本飛機可以自由出入,投下大批炸彈,他們既沒有遇到高射炮火的阻擋,也沒有中國飛機的攔截。

難民繼續(xù)涌入校園,三幢大樓已住滿了難民,現(xiàn)在,藝術樓也開始接納難民。不幸的是,由紅十字會管理的粥廠仍未開張,因此,對沒有帶食物的難民來說,日子非常艱難。在我們的一再催促下,粥廠可能明天上午9時開張,但如果今夜城市陷落,恐怕連這也做不到了。

今晚,城里是不會有多少人睡覺的。從南山公寓,我們可以看見城南仍在燃燒,下關也一樣。今夜我得和衣而睡,以便在需要時隨時起床。但愿黑夜快點結束?!?/p>

德國人拉貝也對這一天晚上的情景進行了詳盡的記述。

“晚8時,全劇的最后一幕開始了——猛烈的炮擊!火光映紅了整個南面的天空。.

院子內(nèi)的難民一直擠到了防空洞的邊上。有人在用力地拍打著兩扇院門,婦女和兒童哀求我們放他們進來。一些大膽的男人從德國學校后面翻過院墻,想進入我的院內(nèi)尋求保護。這種苦苦哀求我實在聽不下去,于是我把兩扇大門全打開,把想進來的人全放了進來。防空洞里已經(jīng)沒有地方,我便將人們安置在房子之間以及房屋的旮旯里。大部分人帶來了自己的被褥,在露天席地而臥。一些機靈鬼把他們的床安置在水平懸掛的德國國旗下面,德國國旗是為防日本轟炸而備的,這個地方被看作是‘防彈地帶!炮彈和炸彈在不停地呼嘯著,越來越密集,越來越接近。南面的整個地平線變成了火的海洋,到處是山崩地裂的聲響。我戴上了鋼盔,給我的中國助手、好心的韓先生也戴上了一頂,因為我們兩人是不進防空洞的,再說那里面也已經(jīng)沒有地方了。我像只獵犬一樣在院子里跑來跑去,在人群之間穿梭,在這兒訓斥兩句,在那兒安撫一下,最后大家都乖乖地聽我的話了?!?

在12日晚上,拉貝入睡前的最后一個念頭是:謝天謝地,最困難的時刻過去了!可是讓他感到失望的是,12月13日一大清早,他再次被空襲驚醒。

拉貝是迄今為止我們所知道的所有德國人中,對南京大屠殺做出最詳盡記錄的。他是德國西門子公司駐中國代表,在中國工作了30年。在侵華日軍侵占南京前后的日子里,出任南京國際安全委員會主席。他以其獨特的身份、西方人的視角,在呼嘯的槍炮聲中、在尸骨遍地的金陵古城,用充滿激情而又冷峻的筆觸逐日記載了這中國歷史上最為慘痛的一頁。

地獄般的四天

1924年獲得斯坦福大學文學學士學位的加拿大人阿契博德·特洛簡·斯蒂爾,沒想到13年后他能見證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并發(fā)出了第一篇向世界揭露日軍南京大屠殺的新聞報道。當時的他畢業(yè)后來中國旅行,被中國深深吸引,決定留在中國。斯蒂爾先后報道了“九一八”事變及其后日本制造的、日益加劇的多起侵華事件。1937年12月初日軍進攻南京時,作為《芝加哥每日新聞報》的駐遠東記者,他從山東濟南乘火車南下,歷經(jīng)千難萬險,于12月2日趕到戰(zhàn)火紛飛的南京。

12月15日(即中國時間12月16日),《芝加哥每日新聞報》在第一版發(fā)布了斯蒂爾《日軍殺人盈萬――目擊者敘述剛剛陷落的南京城“四天地獄般的日子”,馬路上積尸高達五英尺》的報道。

“地獄般的四天”,是對南京城“圍城”與“陷落”的最合適的形容與寫照。.

我本人是在南京城的“攻城戰(zhàn)”開始以后,隨同第一批撤離這座首都城市的外國人,登上美國炮艦“瓦胡號”的。我們撤離這座城市時所看到的最后一個景象,是在南京下關江邊,沿著城墻,有一群約300個中國人,正在被集體槍決,而江邊早已“積尸過膝”。這種瘋狂的場面,在南京陷落后的這幾天,已成為這個城市特有的景象。.

南京城陷落的經(jīng)過,可以說成是被圍困的中國守衛(wèi)軍無以言狀的驚慌與混亂;隨即是日本占領軍的恐怖統(tǒng)治,數(shù)以萬計生靈遭涂炭。盡管中國軍隊在放棄這座城市以前的某些表現(xiàn)與行為令人感到可悲,但是與入侵者進城后的種種行徑比較起來,則是微不足道的了。.

然后,報道以“失去了贏得同情的機會”“積尸高達五英尺”“搶劫美國大使的寓所”為小標題,分三段記述了日軍在南京大屠殺中燒殺淫掠等種種暴行及中國民眾的悲慘遭遇。.

除了斯蒂爾,另有四位西方記者選擇冒著生命危險留在南京,觀察、采訪與報道日軍攻陷之后的南京。他們分別是美國《紐約時報》記者德丁,美國派拉蒙新聞電影社的攝影記者阿瑟·門肯,英國路透社記者萊斯利·史密斯,美聯(lián)社記者查爾斯·麥克丹尼爾。.而其中最有份量的報道來自只有30歲的德丁。

德丁的第一篇報道發(fā)表在12月18日的《紐約時報》上。德丁寫道:“由于日軍占領了下關門(挹江門),便對守軍進行大屠殺。中國兵的尸體堆積在沙袋之間,有六英尺高。星期三(15日)深夜,日軍也沒有清除尸體,而且在整整兩天內(nèi),重型軍用卡車無情地壓碾在人、狗和馬的殘骸上面搖搖晃晃地開過去……”

關于日軍對待平民和戰(zhàn)斗人員的方式,德丁寫道:“在南京的馬路上,尸體累累。有時還得移開尸體,汽車才能通行……許多未能從市區(qū)南部和西南部逃出來的中國普通市民都被殺害。其總數(shù)恐怕與中國戰(zhàn)斗人員的死亡總數(shù)大致相同。日本軍占領南京后,記者曾前往南京市的南部采訪,那里在日本軍的炮擊下,各處幾乎破壞殆盡,到處橫著中國普通市民的尸體。”“一般市民,不同男女老少都被日本軍槍殺。消防人員和警官都成了日本軍的犧牲品。日本兵一走近,如出于恐懼心理而逃跑的,就有被槍殺的危險。在日本軍加強市內(nèi)管理時期,凡外僑巡視市內(nèi)所到之處,連日來看到了一般市民死亡的情況。時常見到有老人趴在馬路上,很明顯,他們個個都是日本兵憑一時高興而從背后開槍擊斃的。”

作為記者,斯蒂爾和德丁忠實于“事實第一”的信條,敢于深入激烈的沖突現(xiàn)場,兩人都以精確細膩的觀察和生動可感的筆觸揭露了侵略者的暴行。

58年之后,88歲高齡的德丁回憶起南京大屠殺的一幕幕情景,還忍不住痛苦地自責說:“在日軍進行大屠殺時,我見到一名中國傷兵下巴幾乎被打掉,瀕于死亡,我竟然愚蠢地向他送上一張鈔票!”日本人曾宣稱他們發(fā)動戰(zhàn)爭是為了“幫助中國擺脫帝國主義”,德丁直斥這些人在“胡說八道”。

“我還想再看一次,就用這雙眼睛!”

在別國記者對南京大屠殺進行真實記錄的時候,日本國內(nèi)的媒體卻在著力粉飾太平,不斷發(fā)出“南京獲得新生”“南京一片祥和”“南京人民喜迎解放、感激皇軍恩德”的消息。

12月13日,《東京日日新聞》(即現(xiàn)在的《每日新聞》)發(fā)表《南京城內(nèi)的敵軍全部崩潰,占領了南側全部城墻,掃蕩殘敵,十分凄涼悲壯,皇軍的戰(zhàn)果越來越大》。

12月17日,日軍舉行了南京入城儀式,《東京朝日新聞》用整版報道了這一事件,并發(fā)表《榮耀千秋萬代的祖國,威風堂堂,大閱兵式》,這是一篇隨軍記者提前進行采訪和推測而創(chuàng)作出的預備稿?!鞍。@是令人感動的一天,祖國一億同胞齊聲高歌,今日南京城頭高高飄揚萬歲的歡聲,在這里,進行著壯麗雄偉的入城儀式,世紀的驚喜和感動!南京,遠眺天際,碧空萬里,澄澈無云。刀劍入鞘,新的戰(zhàn)場如今沐浴著和平的曙光……下午2點,南京國民政府‘總統(tǒng)府門樓上插上了碩大的日本國旗。日本國旗迎風招展,會場處處洋溢著東亞風采,波瀾壯闊,嘹亮的海軍軍樂隊開始演奏起《君之代》,向東方遙拜天皇后,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充滿感激地用盡全身力氣高呼‘天皇陛下萬歲,全體將士齊聲高呼‘萬歲,在這里宣告敵人的首都南京終于落入了我們的手中,這是多么令人激動的時刻!”

而在三周之后的1938年1月8日,日本人在上海主辦的《新申報》刊登了一篇無視事實、充滿謊言的新聞稿,題目為《日本軍親切關懷難民 南京充滿和睦氣氛》?!澳暇┙值罉O為平靜。九死一生地逃出來的難民,收到了日本軍的親切撫慰。他們喜氣洋洋,十分感激,恭恭敬敬地跪在路邊……幸虧皇軍在南京入城后收兵,伸出了深表同情的援助之手,對病人進行診療……在南京的兒童游樂園里,日本兵和中國的孩子們好像愉快地在滑梯上玩?!,F(xiàn)在,南京是引起各國注意的最好的地方,因為呼吸到和平生活和愉快工作的空氣。”

縱有千萬個詞語形容被屠城后的南京,“和平”與“愉快”不會列在其中。然而,因為日本的新聞審查,一些真實報道根本不允許見諸報端,只有皇軍的榮譽、輝煌戰(zhàn)績等允許報道。幸好,還有一些日本人勇敢地記錄著他們的所見所聞。曾經(jīng)加入日軍第16師團的日本兵東史郎就是其中一個,在1987年他公布了自己戰(zhàn)時所寫的日記。

在日軍屠戮南京的12月21日,他將自己看到的殘忍一幕寫進了日記之中:“西本(日本兵)提出了一個殘忍的提議,就是把這個中國人裝入袋中,澆上那輛汽車中的汽油,然后點火。于是,那個大聲哭喊的人被裝進了郵袋,袋口被扎緊,那個中國人在袋中拼命地掙扎著、哭喊著。西本像玩足球一樣把袋子踢來踢去,像給蔬菜施肥一樣向袋子撒尿。西本從破轎車中取出汽油,澆到袋子上,在袋子上系一根長繩子,在地上來回地拖著。稍有一點良心的人皺著眉頭盯著這個殘忍的游戲,一點良心都沒有的人則大聲鼓勵,覺得饒有興趣。西本點著了火。汽油剛一點燃,就從袋中沖出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慘叫聲。袋子像火球一樣滿地滾,發(fā)出一陣陣地獄中的慘叫。西本拉著口袋上的繩子說:“喂,嫌熱我就給你涼快涼快吧!”說著,在袋子上系了兩顆手榴彈,隨后將袋子扔進了池塘?;饾u漸地滅掉了,袋子向下沉著,水的波紋也慢慢地平靜下來。突然,‘澎!手榴彈爆炸了,掀起了水花。過了一會兒,水平靜下來,游戲就這樣結束了?!?/p>

而另一個日本人今井正剛,則選擇更早地公布自己對南京大屠殺的記錄。1956年12月,他的《目擊者的證言》在日本發(fā)表。

“整個碼頭,是一座黑黝黝的尸山。有五十個或許一百個人影在其間來回走動,他們在往江里拖尸體。痛苦的呻吟,流淌的鮮血,痙攣的肢體,再加上啞劇般的寂靜。對岸隱約可見。就像月光下的泥濘一樣,整個碼頭在微微閃光,那是血。不久,結束了作業(yè)的‘苦力們被迫朝著江岸站成一行?!畤}噠噠機槍的聲音,仰身,倒下,就像跳舞似的,這一伙人落入江中。結束了?!s有兩萬人。一個軍官說。.”

這是他書中所記錄的收尸的片段。南京大屠殺發(fā)生之時,今井正剛是《朝日新聞》社的隨軍記者。在12月15日夜里,他和同事中村在《朝日新聞》南京分社門外發(fā)現(xiàn)了“一支望不到頭的中國人的隊伍,被帶到屠場上去”,于是他和中村就一直尾隨著跟到下關的中山碼頭。

今井正剛聽到日本士兵“噠噠”的機槍聲,“那聲音震動了腳下的土地,接著是一陣潮水般的呼喊聲”。日軍阻止他們走近:“不行,記者先生,那里太危險,流彈亂飛?!?/p>

今井對中村說:“真想寫下來?!?/p>

“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寫,可是現(xiàn)在不行。但我們都看到了?!敝写逭f。

今井說:“我還想再看一次,就用這雙眼睛!”

今井說這句話時,必定是懷著沉痛的心情。作為一名目擊者,作為一名記者,他想再看一遍,想要牢牢銘記此時此地的慘狀,想要在記憶退卻之前用自己手中的筆記錄雙眼看到的一切。而在19年之后,今井終于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夙愿,把看到的一切寫出來并公之于眾。

如果探尋那些南京大屠殺的記錄者,美國人魏特琳、德國人拉貝、加拿大人斯蒂爾、日本人今井正剛……都是繞不過去的名字。他們親眼目睹了日軍在南京燒殺淫掠的無數(shù)戰(zhàn)爭暴行,震驚,痛苦,卻又無能為力。他們只能以人的本能,記錄下自己所目睹的血淋淋的事實。而這些珍貴的記錄,不但是他們這些個體為和平所做的一點努力,更成為南京城在1937年那些殘酷的冬日遭受苦難的見證。

猜你喜歡
南京大屠殺日軍南京
南京大闖關
南京博物館18件“鎮(zhèn)院之寶”
紀念
“我經(jīng)歷的南京大屠殺”
南京大屠殺80周年誰的記憶與誰的哀慟
南京大屠殺審判從未終止
南京:誠實書店開張
南京、南京
巢縣鳳凰集東南八村慘案
神頭嶺巧殲日軍
会泽县| 湘潭县| 金昌市| 连城县| 安徽省| 四平市| 都江堰市| 元朗区| 乌兰察布市| 巴南区| 黑龙江省| 如东县| 郁南县| 永清县| 张家界市| 嘉义县| 通榆县| 广饶县| 南岸区| 碌曲县| 浑源县| 定襄县| 双辽市| 阿尔山市| 阿拉尔市| 青铜峡市| 扎囊县| 佛冈县| 诸暨市| 香港| 琼结县| 东源县| 绥芬河市| 财经| 上杭县| 敦煌市| 呼玛县| 五华县| 甘泉县| 云林县| 彭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