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瑞
(海南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海南 海口 571158)
黎族人民自古以來就生活在美麗富饒的海南島上,是我國擁有悠久歷史的少數(shù)民族之一,黎族的服飾則在黎族社會歷史中經(jīng)過漫長的發(fā)展和演變,凝聚著黎族人民的智慧和精神,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所以對于一個有語言無文字的民族來說,其服飾非常值得我們?nèi)パ芯?。下面筆者就民國以前黎族的服飾進(jìn)行簡單的概述。
黎族先民在長期的發(fā)展遷徙過程中,形成了若干不同的方言群體,因此也擁有了不同的服飾文化和風(fēng)俗習(xí)慣。雖然黎族內(nèi)部按習(xí)俗的不同又分了五個支系:杞(岐)黎、侾(哈)黎、本地(潤)黎、賽(加茂)黎、美孚黎。但在服飾方面各支系的服飾文化中有許多的共同點,例如,各支系男女的上衣都是無領(lǐng)、無鈕對襟衫或者貫頭衣。男子下服皆是前后一塊布的吊鏟(也叫包卵布),女子下服皆為織花筒裙。
海南黎族的服飾文化源遠(yuǎn)流長,早在先秦時期,黎族就有了原始的服飾。《戰(zhàn)國策·趙策》記載甌越之民,披發(fā)文身,錯臂左衽。《史記·趙世家》也記載甌越之民,剪發(fā)文身,錯臂左衽。根據(jù)這兩段記載可以看出黎族先民的服飾主要有被發(fā)、剪發(fā)、文身、著左衽衣的特點。
漢代黎族服飾在《后漢書·南蠻傳》中記載:“珠崖、儋耳二郡在海洲上,其渠帥貫長耳,皆穿而縋之,垂肩三寸。后頗徙中國罪人,使雜居其間,乃稍知言語,漸見禮化。”《漢書·地理志》載:“武帝元封元年,略以為儋耳、珠崖郡,民皆服布,如單被,穿中央為貫頭。師古曰:‘著時從頭而貫之’?!睆纳鲜鑫墨I(xiàn)中可以看出,漢代黎族服飾主要是:穿耳、貫頭衣。
三國至隋唐時期,黎族服飾仍保留有先秦時期的披發(fā)、文身、左衽衣等習(xí)俗,但服飾其他方面也有變化,這一時期椎髻、耳飾很受黎族人民喜愛。晉朝《林邑記》載:“置九郡,儋耳與焉。民好徙跣,耳廣垂以為飾。男女褻露,不以為羞,暑褻薄。日自使人黑,積習(xí)成常,以黑為美,《離騷》所謂玄國矣?!薄吨煅聜鳌吩?“朱崖俗,行著布或細(xì)苧布巾,巾四幅,其納頭如領(lǐng)巾象?!薄杜f唐書》卷197 載:“南平僚者……男子左衽露發(fā)徒跣,婦人橫布兩幅,穿中而貫其首,名曰通裙。其人美發(fā),為椎髻垂于后。以竹筒如筆,長三四寸,斜貫其耳,貴者亦有珠珰?!笨梢?,到了唐代,黎族男女的服飾已有了明顯區(qū)別。
到宋代,《太平寰宇記》載:“萬安州,女人以五色布為帽;以斑布為裙,似袋,號曰都籠;以斑布為衫,方五尺,當(dāng)中心開孔,但容頭入,名曰思便?!笨梢钥闯鏊未枳鍕D女的服飾特點有:喜愛穿色彩鮮艷的衣服,“斑布”即指此。服裝形式為上衣“思便”,下衣裙?!八急恪本褪侵行拈_孔,穿著時從頭部套入的貫頭衣?!叭埂睘榻y(tǒng)裙,是四周合縫起來的,形似袋,宋代叫都籠,后世名黎充、黎桶,一直到清代都很流行。
明代,顧芥《海搓余錄》:“黎俗,男女周歲即文其身,自云,不然則上世祖宗不認(rèn)其為子孫也。身穿花厚布衣,露腿赤足。頭戴漆帽,傍贅尺許雉毛二莖。披肩,領(lǐng)間可恥也。男子家富者,兩耳復(fù)贅盞口大銀圈十?dāng)?shù),為富侈。此所以為雕題、離耳之國也?!泵鞔睦枞讼矚g戴帽子,這是因為要抵御海南常年炎熱烈日所必需,有漆帽和箬笠。而銀飾品主要是被富有的人用來炫耀身份的,所以以大、多為榮。
到清代(公元1644—1839年),黎族服飾基本定型,男女服飾有明顯區(qū)別。男子服飾,椎髻,男子是在前頭椎髻,故又稱“當(dāng)額作髻”,《皇清職貢圖》中“瓊州府黎人”條就記載:“男椎髻在前?!摈偕喜迨帷⑩Z、簪。富有的人就在髻上插銀條,張慶長《黎岐紀(jì)聞》載:“富人頭前多插銀條為飾,或一條或二三條不等,似雞尾形,故名雞尾?!泵鞔枞说娘椘酚杏谩帮裘薄ⅰ半u毛”來做的,故清代黎人所用類似“雞尾形”的銀條,應(yīng)當(dāng)就是由此演變過來的。耳環(huán),清代的黎族男子也有帶耳環(huán),《皇清職貢圖》中瓊州府條就有記載黎族男子耳垂銅環(huán)。男服就較簡單,上衣為短衣,下身則圍遮體布,故有記載黎男“黎不著褲”,“短衣及腰,以三角布掩下體。”又有說短衣至膝,下體是以布兩幅掩其前后而已。還有熟黎是上衣粗麻短衫。生黎是用布一幅,中心開洞,從頭穿下,無袖,長不掩臍。女子服飾,椎髻在后髻上插釵,方向與男子相反,《皇清職貢圖》卷四載:“婦椎髻在后?!?。戴頭帕,有記載稱黎婦“首蒙青帕”。耳環(huán),環(huán)大垂到肩。有載:黎婦“耳墜垂肩”,“耳環(huán)垂銅環(huán)”,“耳垂大環(huán),工作束于頂上”。女服主要特點:喜愛自己繡花;多穿富有民族特色的黎桶。張慶長《黎歧紀(jì)聞》載:“黎婦衣短衫。其制用布一幅,中開一長穴,后至背,前至胸下,各留五六寸許不斷,唯大廠黎長距膝前后近下各繡一方幅,胸前襯以抹胸,或藍(lán)或青。下衣如竹筒,幅布對縫之,名曰黎桶。黎歧長不蔽膝,別黎長至脛,唯大廠黎長至足,或繡五色花以為錦,名為繡花桶?!?/p>
近代的黎族服飾,筆者在這里主要是論述1840 至1911年黎族的服飾情況,1912 到1949年的黎族服飾概況,筆者將進(jìn)行全面的資料整理后再另做詳細(xì)的論述。
1840年,中國近代史的開端。1840年至1911年這一時期的黎族服飾總體延續(xù)了清代前期的習(xí)俗。男子服飾,光緒《崖州志》載:黎人男子髻“插以寸梳”。戴藤帽,光緒《崖州志》載:“戴藤六角帽?!庇锰倬幍拿奔容p便又耐用,合理利用了當(dāng)?shù)刭Y源。女子服飾,光緒《崖州志》卷十三載:“衣裂前幅,領(lǐng)扣一鈕。裙則繡花織紋,四圍合縫,穿而結(jié)之,謂之曰桶。”這一時期的女子上衣出現(xiàn)了有鈕上衣,喜愛繡花,下裝多穿傳統(tǒng)民族特色的“黎桶”。
最后,需說明下,因為清代有的黎族人民仍生活在偏僻的山區(qū),故有的黎族服飾還較為原始,甚至有以樹皮代衣者。據(jù)《黎歧紀(jì)聞》載:“生黎,隆冬時取樹皮捶軟,用以蔽體,夜間即以代被,其樹名加布皮,黎產(chǎn)也?!?/p>
總體來看,1840 至1911年這一時期的黎族服飾還是有一些變化,但發(fā)型還是以椎髻為主,黎族人民還是喜歡穿傳統(tǒng)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