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桂芳
(舟曲縣林業(yè)工作站,甘肅 舟曲 746300)
油橄欖又名青果、齊墩果,木犀科木犀欖屬常綠喬木,主要分布于地中海國家,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兼果用樹種,有較高食用價值,是重要的天然優(yōu)質(zhì)食用木本油料資源,經(jīng)濟價值高。我國從20 世紀60年代起開始油橄欖批量引進并試驗種植,取得了較好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油橄欖為常綠小喬木,高可達10 m,樹皮灰色,枝灰色或灰褐色,近圓柱形,散生圓形皮孔,小枝具棱角,密被銀灰色鱗片,節(jié)處稍壓扁。葉片革質(zhì),披針形?;ǚ枷?,白色,兩性,果橢圓形?;ㄆ?-5月份,果期6-9月份。
多年引種試驗表明,油橄欖在中國的適宜生存條件為:年均溫度14~18 ℃,1月平均溫度2.1~10.9 ℃,最低溫度-0.8~-9.4 ℃,年降雨量400~1 200 mm,年日照時數(shù)1 800~2 000 h,不能低于1 500 h,最適宜土壤為含鈣量較高的砂壤土,pH值在7~8 之間。
白龍江位于甘肅省南部,青藏高原的東北邊緣,發(fā)源于碌曲的郎木寺,流經(jīng)迭部、宕昌、武都、文縣,在甘肅省內(nèi)河長450 km,流域面積約2 174 km2,白龍江流域海拔最高4 920 m,最低550 m,坡度一般為30°左右。受地形高差懸殊以及植被諸多等因素影響,氣候變化復雜。一般除河谷地段比較干熱外,白龍江流域以溫涼濕潤、冬寒夏涼的山地氣候為特征。白龍江沿河谷地帶海拔均在1 000 m 左右,年均溫度15 ℃左右,7月平均溫度25~27 ℃,1月平均溫度0~3 ℃,無霜期250~280 d,年降水量600~900 mm,年日照時數(shù)1 842 h,極端最低氣溫-10.2 ℃,屬于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qū)。土壤類型有栗鈣土、高山草原土、褐色森林土、棕色森林土及棕色灰化土。適宜種植多種經(jīng)濟林木。
根據(jù)油橄欖適宜生存條件要求及主產(chǎn)區(qū)隴南市油橄欖種植區(qū)自然與生產(chǎn)條件,最佳適宜種植區(qū)分布在白龍江、白水江1 300 m 以下低山河谷地帶。甘肅甘南地區(qū)的舟曲縣沿白龍江及拱壩河流域海拔1 300 m以下的低山區(qū)域,以及河谷地帶,有較適宜的土壤、海拔及氣候條件,在常規(guī)或中等集約程度的栽培條件下,能達到甘肅隴南油橄欖主產(chǎn)區(qū)的平均植株產(chǎn)量。
全球栽培的油橄欖品種約有500~600 種,廣泛栽培的約100 種以上,甘肅隴南地區(qū)多年的引種和栽培試驗結(jié)果表明,在該地區(qū)表現(xiàn)早產(chǎn)、豐產(chǎn)的品種有萊星(Leccino)、弗奧(Frantoio)、皮削利(picholine)、皮瓜爾(picual)、鄂植8 號、城固32 號和九峰6號。其中皮削利1997年坐果率為90 %,平均單株產(chǎn)量442 kg,達到了原產(chǎn)區(qū)的高產(chǎn)水平。應根據(jù)甘肅白龍江流域的降水、氣候、土壤等立地條件等進行栽植品種配置。
在選擇優(yōu)良品種的基礎(chǔ)上,采取扦插育苗的方法,不僅能夠保持油橄欖母體的優(yōu)良特性,同時具有性狀變異小、取材方便、操作簡單、育苗周期短的特點。目前普遍采用的扦插方法有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兩種,其中硬枝扦插較為常用。
3.2.1 插床準備 選背風向陽、水源充足、排水良好、管理方便的地方,做成寬1 m、長6~7 m 的插床,床底填8~10 cm 的灶土、園土或馬糞,上層填上用70 %河沙與30 %褐土配成的插壤。在扦插前一周,用3 g/L 的高錳酸鉀對插壤進行全面徹底的消毒。
3.2.2 插條準備 插條的質(zhì)量是成活的基礎(chǔ),在油橄欖優(yōu)良單株1~2年生枝條上,剪取生長健壯、芽體飽滿、無病蟲害的枝條,然后將其剪成6~10 cm 長、保留3~4 個芽、頂端留葉1~2 對的插條。插條上、下剪口以平剪為好,上剪口距第一節(jié)2~3 mm,下剪口緊靠基部的節(jié)。
3.2.3 扦插 油橄欖的扦插育苗一年四季均可進行,甘肅省白龍江流域主要以秋季扦插為主。秋季扦插在9月中旬至10 中旬進行,其優(yōu)點是當年生枝條來源豐富,第二年春天生根早,苗木生長期長,生長健壯,移栽成活率高。
扦插前將插床疏松整平,扦插采用直插法,深度為插條長度的2/3,株距為3 cm,行距為5 cm,扦插密度為500~1 000 株/m2。
插后管理是扦插成敗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其主要內(nèi)容是調(diào)節(jié)溫度、濕度、光照和通氣,以滿足插條生根所需條件。適宜油橄欖扦插生根的條件是插壤溫度22~27 ℃,氣溫18~22 ℃,空氣相對濕度80 %以上,以及適當?shù)墓庹蘸土己玫耐鉅顩r。
白龍江流域多采用雙層塑料膜加草簾調(diào)節(jié)環(huán)境因子。調(diào)節(jié)濕度時,當氣溫超過27℃時,可用草簾全部遮光并揭開插床兩端進行通風,或用人工噴霧的方法進行人工降溫。4月中旬氣溫升高后,可除去大棚塑料膜、草簾,并將兩端壓緊、壓實,保持棚內(nèi)濕度。根據(jù)插壤及插條葉面水分狀況及時澆水。插壤保持濕潤即可,切記長期積水,以免爛根。光照調(diào)節(jié)應在扦插初期用草簾全天覆蓋,透光度保持在20 %左右;當愈傷組織形成至生根階段,根據(jù)天氣變化適時揭蓋草簾,晴天于上午10 時至下午4 時覆蓋草簾,其他時間揭開;陰天和晚上覆蓋草簾。苗木移栽前,應揭去拱棚內(nèi)的塑料膜和草簾,蓋上遮蔭網(wǎng),中午氣溫升高時適時適量噴霧,煉苗兩周后即可移栽。
3.3.1 坑穴栽植 在甘肅白龍江流域及拱壩河流域的陡坡山地,油橄欖栽植多采用水平階整地,沿河川的水地一般采用株行距4 m×5 m 的坑穴栽植法。對水平階或反坡梯田內(nèi)的土壤采用全墾或帶墾等方式進行深翻,深度為30~40 cm,并加入適量的生石灰對土壤進行改良,保持土壤中鈣含量。
挖穴時間最好是秋挖春栽,以利于土壤充分熟化和保墑。栽植時應施入足量農(nóng)家肥,每穴施入量為50 kg 左右,施入的肥料要和表土充分拌勻,肥料應施在穴深50 cm 以上的地方,以利于幼樹根系充分吸收。
3.3.2 栽培密度 栽植密度和種植點的配置,栽植密度依品種特性和品種間的搭配而定。種植點的配置方式要以能充分利用土地空間,便于間作和管理操作為原則。配置方式以三角形配置、正方形配置、長方形配置為宜。
油橄欖適宜深挖淺栽。栽植時先在穴底填上表土50 cm,踏實,再把苗木置于穴中央。要求高出穴面20 cm,堆成土丘狀,使整個穴面呈半球形,主干周圍高,外側(cè)低,避免造成積水爛根。
3.3.3 移栽 選用地徑1.5 cm 以上,根系發(fā)育良好,無病蟲害的兩年生以上的大苗、壯苗進行栽植。苗木出圃時應進行檢疫、消毒,剪除病蟲枝、葉,確保檢疫對象不傳入傳出。
栽植時應選擇在陰天進行,栽后及時澆水,并在樹根盤內(nèi)覆草或小石子保墑,樹干旁設(shè)立支柱,防止風吹搖動,影響成活。
油橄欖根系需氧性強,最忌根系土壤板結(jié)、堅實不透氣,因此,土壤管理是油橄欖各項管理的重點。
在油橄欖幼樹期可間作豆科牧草類植物作綠肥,如箭舌豌豆、草木犀、毛葉苕子等。綠肥植物在生長期可進行多次刈割壓青或覆蓋樹根盤。在每年春季(3月份)和秋季(9月份)結(jié)合整地和翻壓綠肥對土壤進行全面翻耕,同時于每年5月、7月和8月各松土一次,松土深度為5~10 cm。除草要除早、除小、除了,做到有草必鋤、雨后必鋤、灌水后必鋤。
油橄欖生長發(fā)育與結(jié)果所需的基本營養(yǎng)成分為氮、磷、鉀、鈣。油橄欖以施有機肥為主,在生長期追施氮、磷鉀、鈣、硼肥等。有機肥營養(yǎng)齊全,對改良土壤結(jié)構(gòu)、調(diào)整土壤酸堿度、加速植物對營養(yǎng)成分的吸收起重要作用。缺少氮肥時油橄欖不能完成花芽分化,只長樹不結(jié)果。缺磷會使植株新陳代謝失調(diào),生長緩慢,推遲結(jié)果。缺鉀會使植株抗逆性減弱。缺鈣則影響根系發(fā)育,引起花芽脫落,根系腐爛。硼對于油橄欖花粉形成、花粉管伸長有重要作用,缺硼時引起植株頂芽和花蕾枯萎脫落。
施肥一般施基肥和追肥,基肥在秋、冬季各施一次。追肥在生長期進行兩次:第一次追肥應在萌動期和花芽分化期,于每年2-3月份進行;第二次在夏梢生長期和果實膨大期,于每年6-8月份進行。追肥應選氮、磷、鉀速效混合肥為宜。另外生長期還可進行葉面補充施肥,用尿素和過磷酸鈣溶液,或磷酸氫鉀和硼砂溶液,每10~15 d 噴施一次。
施肥方法根據(jù)油橄欖根系分布特點進行。一般有環(huán)狀溝施、放射狀溝施、樹根盤撒施、葉面噴施等方法。
油橄欖在各生長發(fā)育階段都需要水,需水量大,而白龍江流域年均降水量為500 mm,因此需要通過灌溉補充部分水分。該地區(qū)冬季是降水量少的干旱季節(jié),這與原產(chǎn)地冬雨型氣候相反。而春季正值油橄欖花芽分化、開花、坐果期,因此春、秋、冬各季應適時適量灌溉。
第一次灌水應選擇在開花前3 個月,第二次灌水應在開花前1 個月,第三次應在開花后20 d 左右,第四次應選擇在硬核期(8月上旬),第五次選擇在油脂形成期(9月份)。灌水后要及時進行松土或以樹根盤覆蓋,以利透氣保墑。降水集中的地方應及時開挖排水溝,切忌積水。
經(jīng)調(diào)查,油橄欖病蟲害在白龍江流域地區(qū)有20 種,其中蟲害15 種,病害5 種。主要蟲害有柑橘粉蚧、橄欖疫蚊、甘橘鳳蝶、紅蜘蛛、橄欖果蠅等,病害有生理性黃化病、缺素性黃化病、炭疽病等。主要防治方法有農(nóng)藥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等。
[1]王志祿,金樸.武都引種油橄欖氣候生態(tài)及應用研究[J],陜西氣象,2000(2):24-25.
[2]周漢民,鄧煜.隴南地區(qū)發(fā)展油橄欖產(chǎn)業(yè)的思考[J],甘肅林業(yè),2002(4):17-18.
[3]張耀甲,彭澤祥,張國樑,等.特有植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J],甘肅科學學報,1998(2):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