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杰
與別的散文不同,王兆勝的散文以天地人心為支點,以真誠自由為精神向度,在平淡素樸的文字中蘊藏著對人生世態(tài)的悲憫情懷、對自然萬物的博愛與關(guān)照、對都市與鄉(xiāng)村的現(xiàn)代性反思的深刻人文內(nèi)涵?!陡呱椒e雪》以擬人化的筆觸生動地表現(xiàn)了作者對“人與自然”“生死輪回”的哲理化思考。
1.擬人的敘事視角。
文中,作者賦予“積雪”以人的性格,以它的視角展開敘事,并以它為敘事的聚焦點?!胺e雪”有夢想和追求,因在高山“沒有一展才華為人類謀得福利之機會”而苦惱,后變成流水,“被出行前激動、幸福和惜別的淚水深深浸潤和陶醉”;有飛揚和震撼,被撞成粉末,卻“感到一種生命的飛揚,一種凌空高蹈姿勢的優(yōu)美,但內(nèi)心也被一種撕心裂肺的痛感所占據(jù)和震撼”;看到人類的丑惡行為,它會不解和難過;看到雪化為水被人利用,它會激動和悲傷;想起看到的美景和“美好的故鄉(xiāng)信息與回憶”及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歡笑,它會快樂和留戀;想起重回大海的懷抱,它也會渴望和向往。“積雪”一路走來,充滿著追求與激勵、坎坷與挫折,也縈繞著追尋與體悟、困惑與哲思。細細讀來,“積雪”的一生不就是我們?nèi)祟惖膴^斗與思索的一生嗎?
對于人生的探尋,寫作者大凡會采用“我”的第一人稱方式敘述,或是智慧的長者,或是高深的先哲,說著耐人尋味的話語。而在文中,作者卻采用自然物的視角,以外物觀照我心的擬人化方式進行敘述。這種方式除了有童話的色彩之外,更多的是作者力求通過這一敘事視角獲得一種冷靜而客觀的體悟——“積雪”就是一面鏡子,折射出世俗人生的眾生相。
2.隱喻的巧妙使用。
文中,“積雪”“高山”“瀑布與河流”“大?!钡韧捠澜缋锏囊庀螅加兄羁痰赜饕?。“積雪”喻指追尋人生理想的個體,也就是蕓蕓眾生中的你我;“高山”喻指修道成仙之地,此地并非每個人都能到達,前文所說“與那些直接飄落于田野、河流和村莊的雪花不同,高山積雪似乎是上蒼的遺棄物,它遠離人間,孤獨寂寞地在嚴寒中度過一個個漫長的日月”的話語即是印證;“瀑布與河流”喻指世俗人生,“河道變得越來越開闊,污濁而黏稠的積雪之水顯得蒼老而疲累”,紛繁世界,各類顏色,各種味道,各色人等,雜陳其中;“大?!庇髦干磁c死亡歸宿,就如人生的起始與輪回。
由此來看,充滿童話色彩的《高山積雪》自然不是一篇環(huán)保童話,而是一篇形式創(chuàng)新,探尋哲理的散文,關(guān)乎自然,關(guān)乎生命。
人與自然的相處之道以及對于生死的探討是散文集《天地人心》的創(chuàng)作核心。在《高山積雪》中,作者也試圖體現(xiàn)這一點。
1.人與自然
在散文創(chuàng)作談中,作者曾說過:“五四”時期的散文,過于強調(diào)“人”,將人凌駕于自然,天地之道上;現(xiàn)在的散文反過來否定人的價值,有被“物化”的危險。他更愿意將“人”放在“天地”之間來寫,更強調(diào)對于天地自然的關(guān)愛,讓“人”與“天地自然”和諧相處。
文中,“積雪”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目睹了人間的丑惡,也見證了人間的溫馨,但是,也僅僅是“目睹”或“見證”,以旁觀者的姿態(tài),像一面鏡子,反射或折射人間的丑惡。這種反射或折射更冷靜,更客觀,更容易讓人反思——“人”到底如何更和諧地在“天地”間生活。
2.生與死亡
對于死亡,有人被“悲情左右”而沉溺于“人生苦短”的興嘆;有人雖少了些悲觀,卻也缺了份瀟灑與快樂;而“積雪”卻對死亡有著透徹的體悟——“原來冰冷就是另一種溫暖,死亡就是另一種新生!”在這里,我們看到:“積雪”迎接死亡的悲劇感被生命的醒悟沖淡,“積雪”死亡的沉重氣息被潔白的沙灘、云氣和夢想升華,“積雪”的氣息奄奄被達觀、從容、新生點燃。在這里,我們悟到: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在苦短的人生中,我們?yōu)楹我诒е欣p綿,在痛苦中煎熬?何不在覺醒與超越中舞蹈與歡唱,如于秋風落葉之際感受生命的消逝與飄逸?
1.請說出“積雪”“高山”“瀑布與河流”“大?!边@四個意象的含義。
2.如何理解“原來冰冷就是另一種溫暖,死亡就是另一種新生”這句話?
附:參考答案
見“美點賞析”和“難點指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