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體育學院 魏俊霞
通常認為,法律的運行包括四個環(huán)節(jié),分別是立法、執(zhí)法、司法、守法。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就是要實現(xiàn)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具體來講,科學立法是前提,嚴格執(zhí)法是關鍵,公正司法是保障,全民守法是基礎。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也明確指出:“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p>
法律是全體人民共同利益的體現(xiàn),其本身就包含了自由、公正、秩序等價值。法律的出發(fā)點就是要維護人的尊嚴,充分重視對人權的保護,因此,法律本身值得遵守。法律的權威來自于人民對法律的信仰,因此加強對公民進行普法教育就成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礎性工作,而在這其中,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更是處于全民法制教育中尤為重要的位置。青春期被稱為“最寶貴、最富特色的階段”,青少年在生活上、心理上和社會生活等方面的認識與表現(xiàn)逐漸成熟,同時,青少年時期也是一個“危險期”或“暴風雨時期”。近些年來,青少年中聳人聽聞的惡性事件和形形色色的違法亂紀現(xiàn)象呈上升趨勢,例如曾經震驚全國,引起重要領導高度重視的“徐力殺母”案件就是其中典型的實例。因此,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就顯得十分必要。
人生觀是人們對于人生的根本觀點和根本看法,其內容一般包括人生的目的、人生的意義和人生的態(tài)度。人生觀的形成不僅要依靠文化科技知識方面的教育,更需要包括法制教育在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強。例如,通過對憲法的學習可以幫助青少年樹立自己的公民意識,了解我國的國家機關的權力配置以及自己作為一個公民所享有的權利和應當承擔的義務。通過對民事法律制度的學習可以幫助青少年明白自己的行為對自己和家庭的影響,樹立起一定的家庭責任觀念。通過對刑事法律制度的學習,青少年可以了解哪些行為是犯罪行為以及觸犯刑事法律所要面臨的刑罰,幫助青少年樹立起拒絕犯罪的觀念。實踐證明,有很大一部分罪犯之所以會走向犯罪的道路就是因為其法制意識淡薄,而從小進行過法制教育的青少年,長大后其社會責任感一般強于未經過任何法制教育的青少年,這些都充分說明了法制教育對青少年人生觀的影響力。
法律對大多數(shù)青少年來說是陌生的,青少年在受教育階段所接觸到的更多的是道德上的教化,雖然道德和法律有諸多重合的地方,但是在許多領域,法律與道德并未重合,甚至是出現(xiàn)了相反的規(guī)定。而違反道德對于人的制裁并不像對違反法律的制裁那樣具有強制性,因此,學校應當更加注意對青少年進行法制教育。
通過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能夠使青少年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識,幫助青少年規(guī)范自身的行為。青少年應當知曉自身作為一個公民在法律的范圍內應當做什么,能夠做什么,不能夠做什么,以及違反法律將要承擔的法律后果。為了使法制教育能對青少年的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除了不斷地進行法制教育外,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還有必要讓部分曾經失足,后被教育轉化的青少年現(xiàn)身說法,使青少年在真實的案例中受到教育,受到積極的啟發(fā),使有不良傾向者改邪歸正,使大部分青少年更加注意自己的行為規(guī)范,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國對于未成年人權益的保護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立法體系,憲法第46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國家培養(yǎng)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幾方面的發(fā)展。第49條規(guī)定:婚姻、家庭、母親和兒童受國家的保護;父母有撫養(yǎng)、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禁止虐待老人、婦女和兒童等等。此外,我國還專門制定了《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義務教育法》等法律,我國的刑法還對侵犯青少年權益的行為處以較重的刑罰措施。《民法》《婚姻法》和《繼承法》也對維護青少年的合法權益作了較多的規(guī)定。未成年人由于自身的身體與心理發(fā)育的不足,極易受到其他人的非法侵害。而沒有足夠的法律知識的儲備,會使青少年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時顯得束手無策,因此對青少年進行必要的維權法制教育,能使青少年在其權利受到侵害時,可以自己依法或請求有關組織依法保護其合法的權利。
梁啟超《少年中國說》中說:“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因此,對于青少年加強法制教育,促使青少年形成良好的法治思維,不僅對于青少年個人大有裨益,而且對于我們國家的法治化進程,對于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也都是大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