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大豐市大中鎮(zhèn)裕華初級中學 倪建玲
世界著名作家雨果曾經說過:“開啟人類智慧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shù)字,一把是文學,一把是音符。”由此可見,文學教育有助于潛移默化地塑造學生的心靈,將學生帶入美的境界。然而一直以來,多數(shù)教師疲于應對考試,每天都在課堂上不斷強調語文的工具性和基礎性的知識,久而久之,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受到了極大的挫傷,學生語文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被大大削弱。筆者認為,在語文教學中,不如多點“文學味”,真正讓學生去品悟語文學科的內涵,通過語文學科的學習,邁進文學的大門,這才是初中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以下是我的幾點教學體會:
我一直認為,語文教學的本質在于為學生打開文學的一扇窗,當學生走進語文課堂,欣賞到的是教材上所精選的課文。綜觀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里面收錄的都是名家名篇,初中學生的生活經歷還比較有限,人生閱讀也還相對比較淺薄,所以通過初中語文課堂的學習,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書中事,書中一些有趣的事、一些有意思的事,都可以成為學生反復咀嚼、品讀的內容,通過這種反復的咀嚼和品讀,讓學生感知文學這個精彩的世界,將學生引入文學之門。
比如,在七年級第一冊“民俗風情”這個單元,民俗文化事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個重要不分,然而由于學生的見識比較有限,所以對于很多民俗文化不是很了解,通過這個單元的學習,引導學生了解民俗文化風情。比如,結合魯迅寫的《社戲》,結合沈從文寫的《端午節(jié)》,結合劉紹棠寫的《本命年的回想》……這些都無疑給學生打開了一扇門,在書中發(fā)現(xiàn)很多有趣的事,這就是文學作品的魅力。我引導學生課余有時間可以多讀一些書,去發(fā)現(xiàn)書中事,增長見識。
高爾基曾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通過語文課堂的學習,學生從課文中,從書籍中汲取了更多的營養(yǎng),雖然書中只是簡單的文字,但是通過文章作者采用的不同的寫作手法,為我們勾勒的卻是一個精彩的世界,這個世界精彩無比,學生通過閱讀書中的文字、內容,腦海中可以浮現(xiàn)出書中所描繪的景色,有的景色讓你癡迷,有的景色讓你留戀,有的景色讓你向往……通過語文課堂的學習,教師帶領學生瞭望更寬的世界,品悟書中景。
比如,在語文教材中帶領學生一起品讀巴金的《繁星》,文中提到:“從前在家鄉(xiāng),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納涼的時候,我最愛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著星空,我就會忘記一切,仿佛回到了母親的懷里似的?!贝藭r我提問,“同學們,你們有沒有在夏天的夜晚留意過天上的繁星呢?”巴金先生還提到了在南京的一個夜里看到的繁星是怎樣的,又描述了自己來到上海,跟繁星對視時看到的星空是怎樣的……從巴金先生的筆下,星空似乎就是另外的一個世界,看到了很多不一樣的美景。我們在平日的生活中,面對著如此熟悉的風景,有沒有真正停下來去好好欣賞一下感受一下呢?通過課文的品讀,學生看到了不一樣的美景,在書中瞭望更寬的世界。
開展有質量的生命教學,是當下一直以來都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目標,在語文教學中,文學素養(yǎng)的有效培養(yǎng),有助于引導學生感悟生命的價值,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中,引導學生針對有些文字進行生命的感悟,通過這樣的課堂實現(xiàn)情感教育,引導學生領悟書中情。
在蘇教版七年級第一冊中,第一篇課文就是《為你打開一扇門》,這篇課文就提到了文學是一扇神奇的大門,只要走進這扇門,我們就不會空手而歸。在教學中我用多媒體呈現(xiàn)了很多文學大師的生平事跡,比如魯迅用文學喚醒國民,曹雪芹用文學勾勒一個后世幾百年都不斷欣賞、爭議的封建社會,奧斯托洛夫斯基用文學給了我們力量……通過文學,我們領悟了更多的情。比如我們可以給身邊的人寫信寄托思念,比如我們可以寫下自己當下的感想、念想等等。通過語文課堂學習,引導學生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感悟生命價值。我經常跟學生提到:時光匆匆,有時候幾十年都是一瞬,但是有了文學,我們的生命不再空洞,我們的生活不再空虛寂寞和無聊了。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語文學科的學習,激發(fā)自身對于語文教學的興趣,培養(yǎng)自身綜合語文文學素養(yǎng),使得自己一步步邁進語文教學的大門。與此同時,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要善于在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動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將課文的學習,將語文課堂作為引子,將學生引入五彩繽紛的文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