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昌梅,鐘志軍
(1.貴州省貴陽市息烽縣南門小學;2.貴州省貴陽市息烽縣永靖小學)
走出作文教學誤區(qū)
杜昌梅1,鐘志軍2
(1.貴州省貴陽市息烽縣南門小學;2.貴州省貴陽市息烽縣永靖小學)
當前的作文教學存在著諸多盲點和誤區(qū),嚴重阻礙了語文教學的發(fā)展,阻礙了學生寫作個性的發(fā)揮。怎樣才能讓學生變被動的寫作為主動的寫作,激起學生創(chuàng)作的欲望,寫出新鮮生動、個性張揚的文章呢?現(xiàn)提出幾點看法。
許多學生總是抱怨自己生活在校園里,除了吃飯睡覺就是上課做作業(yè),活動范圍小,生活單調(diào)乏味,缺少可供寫作的材料。然而,校園生活是社會生活的組成部分,每一個學生每天都在參與或大或小的事件活動,都在種種“材料”中扮演著自己的“角色”,生活的多彩、豐富能使寫作者文思泉涌、筆下生輝,而生活的單調(diào)、枯燥更是寫作途徑中重要的組成材料。學生將他們所謂“無話可說”的“話”用自己真實的情感表達出來,不失為一篇情真意切的好文章。
作文的過程并不是從提筆寫作文開始的,而是在提筆之前,就已經(jīng)花了很多功夫,這些功夫主要是材料的準備工作。作文的材料要靠平時的積累。我們所說的生活,大多是廣義的,包括學生從書本上獲得的東西,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從閱讀與學習生活中積累材料。學生通過閱讀經(jīng)典文學作品,可以擴展知識、開拓眼界、陶冶情操。平時對生活大多觀察、體會,到寫文章的時候都有可能在腦海中出現(xiàn),成為文章的血肉,所謂“長期積累,偶然得之”就是這個道理。在日常生活中,都必須養(yǎng)成多看、多聽、多想、多問的習慣。在作文教學中,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這樣的印象在頭腦中積累多了,作文的時候就不愁沒有東西可寫了。
語言是思想的外殼,是思維的載體。語言運用越鮮活,作文的個性就越凸現(xiàn),文章也就越有韻味。要培養(yǎng)學生作文的精品意識,嘗試寫大氣文章,提倡語言個性表達的自由。由于心理個性不同,知識背景、經(jīng)歷不同,學生的作文在語言表達上也體現(xiàn)著不同的個性:有的表現(xiàn)出客觀敘述的傾向,有的則更多帶有情緒化的色彩,有的不大喜歡用修飾語,有的則喜歡用華麗的詞語。
要喚醒與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讓每一次作文成為一種充滿快樂的審美享受。教師要始終讓學生自覺自主地去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始終以積極樂觀的精神風貌影響學生,培養(yǎng)學生自尊和自信的心理品質(zhì)。要引導學生以詩人一般的眼光去觀察生活,更多地投入生活,用心靈與自然交流,用心靈感受生活,敏銳地捕捉生活中一切可以誘發(fā)創(chuàng)作激情的靈感。靈感是稍縱即逝的東西,它不可能永久激起學生的創(chuàng)作沖動。我們要極力培養(yǎng)學生寫作日記的習慣,把真正觸及靈魂深處的東西用語言文字表現(xiàn)出來。
作文教學盡管存在不少盲點,但只要我們從思想上重視作文教學,在寫法上加以積極而科學的引導,就一定能開辟出作文教學的新天地。
·編輯 韓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