仉惟嘉
(遼寧現(xiàn)代服務職業(yè)技術學院,遼寧 沈陽110164)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千百年來哺育了中華文明,為兩岸的人民帶來了富裕與繁榮,生機與活力。同時,黃河也是一條害河,因常淤、常徙、常決而難于治理。 它成為中華民族的憂患,災害屢屢發(fā)生,給黃河流域的兒女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在以女真人為主體建立的封建政權——金朝統(tǒng)治時期內,黃河也多次出現(xiàn)泛濫、改道,甚至決口的狀況。在自然災害面前,金朝政府并不是坐以待斃,而是積極采取各種措施、頒布各種政策救濟災民,以期降低河患帶來的損失。 由于金朝先后與北宋和南宋相對峙,所以以往人們在研究這一時期治理黃河及救災政策時大都將著眼點放在宋朝政府。 然而金朝作為中國歷史上重要的王朝之一,具有承前啟后的偉大意義。 研究金代統(tǒng)治階級的救濟措施,對于了解金代社會的政治、經濟等方面的狀況具有不可忽視的參考價值。 本文將就金朝(1115 年~1234 年)政府在河患之后所采取的救濟措施進行論述。
金朝雖然是由少數(shù)民族——女真族所建立的封建王朝,但是它同我國其它各朝各代一樣,都有賑災與救濟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金世宗、章宗在位期間,黃河頻頻泛濫,淹沒耕地,沖毀房屋,沿岸百姓幾乎年年都要遭受河患的危害,災民的慘狀無以言表。 河患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同時也給國家的政治、經濟等方面造成了巨大損失。對此,金朝政府和各階層有識之士積極采取各種措施來緩解百姓的生存壓力,維護社會穩(wěn)定,恢復社會生產,安定人民生活。 具體措施如下:
號稱“小堯舜”的金世宗在位期間,每次洪水過后,都會針對受災情況,頒布減免賦稅的詔令。 如,世宗大定五年(1165 年),“命有司,凡罹蝗旱水溢之地,蠲其賦稅”。 1大定六年(1166 年),“以河北、山東水,免其租”。2 大定九年(1169 年)二月“庚子,以中都等路水,免稅,詔中外。 又以曹、單二州被水尤甚,給復一年”。 3 大定十二年(1172年)正月,“以水旱免中都、西京、南京、河北、河東、山東、陜西去年租稅”4。 大定十六年(1176 年)正月,“詔免去年被水旱路分租稅”。5 大定十七年(1177 年)“詔免河北、山東水災區(qū)田租”。 6 大定十八年(1178 年)正月,“免中都、河北、河東、山東、陜西、河南等路前年被災租稅”。 7 大定十九年(1179 年)秋,“中都、西京、河北、山東、河東、陜西以水旱傷民田十三萬七千七百余頃,詔蠲其租”。 8 大定二十年(1180 年)三月,“以中都、西京、河北、山東、河東、陜西路前歲被災, 詔免其租稅”。 9 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九月,“以中都水災,免租”。 10 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軍民地罹水旱之災者,二十一萬頃免稅凡四十九萬余石”。11 大定二十七年(1187 年)六月,“免中都、河北等路嘗被河決水災軍民租稅”。 12 十一月,“詔河水泛溢,農田被災者,與免差稅一年。懷、衛(wèi)、孟、鄭四州塞河勞役,并免今年差稅”。 13 金章宗時期也同樣采取減免賦稅的救濟措施。 章宗明昌五年(1194 年)十二月“丁卯,免被黃河水災今年秋稅”。 14 這一措施解決了災后百姓面臨的困難,減輕了他們的負擔。
政府還給予災民土地和耕牛, 世宗大定二十八年(1188 年)十一月,“詔南京、大名府等處避水逃移不能復業(yè)者,官與津濟錢,仍量地頃畝給以耕?!薄?15 章宗明昌元年(1190 年)二月,諭旨有司曰:“瀕水民地,已種蒔而為水浸者,可令以所近官田對給。 ”16 為百姓能夠迅速恢復到生產中提供了物資保障,減輕了他們的生存壓力。
制定常平法,設立常平倉。 所謂“常平法”,是指古代一種調節(jié)米價的方法。 筑倉儲谷,谷賤時增價而糴,谷貴時減價而糶。 金王朝統(tǒng)治者在其統(tǒng)治地域內,注意倉儲,儲糧積谷以備災荒。 金代在黃河沿岸設有專門的常平倉——河倉,主要針對河患。
明昌三年(1192 年)“始設常平倉,定為永制。 天下常平倉總五百一十九處,見積粟三千七百八十六萬三千余石,可備官兵五年之食,米八百一十余萬石,可備四年之用……”。17 常平倉的設立,使國家在常日里儲備了一定的糧食,在河患發(fā)生時可以救助災民,從而緩解人民的受災壓力,維護了國家的安定,無論是對于普通百姓,還是對于統(tǒng)治階級都是一件好事。
金朝疆域內各地所處的生態(tài)狀況存在差異, 農業(yè)發(fā)展不平衡。 金朝政府不僅將豐收地區(qū)的農作物運送到災民所在地區(qū), 有時也將災民轉徙到農作物豐收的地區(qū)。世宗大定二十一年(1181 年)六月,“時中都大水,而濱、棣等州及山后大熟”。 18
除上述政府推行的救濟措施外, 一些勤政愛民的官員在其任期內,也想方設法協(xié)助朝廷緩解災情,賑濟災民。 有些鄉(xiāng)紳富豪也樂善好施, 主動提供糧粟賑濟災區(qū)饑民。
金朝政府根據(jù)災后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救濟措施,救災基本取得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的效果。
雖然金朝統(tǒng)治階級在沿河百姓遭遇河患時, 能夠采取一系列救災措施的初衷, 是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著想, 但是這些救災措施的確收到了較好的客觀效果,緩解了人民的生存壓力,有利于恢復和發(fā)展生產,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安定了民心,緩和了階級矛盾,對于穩(wěn)定社會秩序, 鞏固封建政權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黃河流域受災地區(qū)的百姓在洪災過后確實減輕了租賦支出,暫時減輕了來自封建統(tǒng)治的剝削,得到了休養(yǎng)生息的機會。
歷史是具有先后繼承關系的, 金朝政府頒布的救濟措施對后世歷代政府制定救濟措施提供了借鑒作用、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1][元]脫脫監(jiān)修,《金史》卷47,《食貨志二》,北京:中華書局,1975 年。
[2][元]脫脫監(jiān)修,《金史》卷47,《食貨志二》,北京:中華書局,1975 年。
[3][清]李有棠著,《金史紀事本末》卷33,《河決之患》,北京:中華書局,1980 年。
[4][元]脫脫監(jiān)修,《金史》卷47,《食貨志二》,北京:中華書局,1975 年。
[5][元]脫脫監(jiān)修,《金史》卷47,《食貨志二》,北京:中華書局,1975 年。
[6][金]元好問《中州集》,北京:中華書局,1959 年。
[7][元]脫脫監(jiān)修,《金史》卷47,《食貨志二》,北京:中華書局,1975 年。
[8][元]脫脫監(jiān)修,《金史》卷47,《食貨志二》,北京:中華書局,1975 年。
[9][元]脫脫監(jiān)修,《金史》卷47,《食貨志二》,北京:中華書局,1975 年。
[10][元]脫脫監(jiān)修,《金史》卷47,《食貨志二》,北京:中華書局,1975 年。
[11][元]脫脫監(jiān)修,《金史》卷47,《食貨志二》,北京:中華書局,1975 年。
[12][元]脫脫監(jiān)修,《金史》卷47,《食貨志二》,北京:中華書局,1975 年。
[13][元]脫脫監(jiān)修,《金史》卷47,《食貨志二》,北京:中華書局,1975 年。
[14][元]脫脫監(jiān)修,《金史》卷10,《章宗紀二》,北京:中華書局,1975 年。
[15][元]脫脫監(jiān)修,《金史》卷8,《世宗紀下》,北京:中華書局,1975 年。
[16][元]脫脫監(jiān)修,《金史》卷47,《食貨志二》,北京:中華書局,1975 年。
[17][元]脫脫監(jiān)修,《金史》卷50,《食貨志五》,北京:中華書局,1975 年。
[18][元]脫脫監(jiān)修,《金史》卷47,《食貨志二》,北京:中華書局,1975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