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明皇陵石刻宦官及服飾考

2015-08-16 02:32:03鄭藝鴻汪建飛安徽科技學院城建與環(huán)境學院安徽鳳陽233100
武漢紡織大學學報 2015年2期
關鍵詞:皇陵洪武宦官

鄭藝鴻,汪建飛(安徽科技學院 城建與環(huán)境學院,安徽 鳳陽 233100)

明皇陵石刻宦官及服飾考

鄭藝鴻,汪建飛*
(安徽科技學院 城建與環(huán)境學院,安徽 鳳陽 233100)

明皇陵石刻宦官作為以明初宦官為具體對象的雕刻,可以直觀的驗證史料中對明初宦官的相關記載,其“烏紗曲腳帽”、“衣胸背花”、“盤領窄袖衫”等成為解讀“明初”宦官服制以及等級的最好注釋和確鑿證據。為了與明皇陵文武官員級別相一致,石刻宦官的等級也達到了明代宦官的最高級別即正三品。而從石刻所處時間段及等級來判斷,該石刻宦官的原型應脫胎于明初的宦官機構內使監(jiān),那么其身份應為內使監(jiān)監(jiān)令。

明皇陵;神道石刻;石刻宦官;明初宦官;宦官服制

明皇陵位于今安徽鳳陽,是明太祖朱元璋為其父母所建之陵寢,是明代最早按照帝王規(guī)模建造的陵園,具有上承唐宋下啟明清的重要連接作用,氣勢宏偉。1982年作為我國最高保護級別的文化遺產,皇陵石刻被國務院列為第二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石刻作為600多年前的實物真實的反映了我國古代社會露天石雕的藝術水平及人文魅力,是不可再生的珍貴文物,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在對明皇陵神道石刻的考究中,本文發(fā)現現有研究對大多數種類的石刻都有所述及,如獸類之獨角獸、石獅等,人物之文官、武將等,產生了不少研究成果,很多研究者包括解說員在內對上述類別都能剖析一二,唯獨對位于陵寢最近處的2對石刻宦官,卻概莫能述,往往一語帶過。而明皇陵石刻宦官其身份、級別、服制等這些基本的問題及答案,觀眾及考察者是最想了解的。而對于以上疑問,作者查閱資料竟然一無所獲,沒有任何研究提及,如此一來探尋這些問題的答案不得不說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促使作者幾次前往明皇陵,實地考察其神道石刻,終于有些許收獲。那么以上問題的答案如何?明皇陵宦官到底有什么特殊之處?本文試考證如下。

一、明皇陵石刻宦官的特殊價值

與文武官員相比較而言對于明代宦官這一角色來說歷史記載較少,無論著作還是畫作資料俱非常珍貴,《明史·宦官傳》對比較有名的代表宦官有所記載,但記述不詳,除個別傳記字數過百外,其它僅寥寥數言;《明史·刑法志》、《明史·職官志》、《明史·食貨志》、《明通鑒》、《大明會典》對宦官事事略有涉及,但為附帶記述,非常散碎?!度f歷野獲編·內監(jiān)》對宦官機構、制度、處罰等有概括性的記載、《明實錄》對宦官也有零散記述。其他如《明宮史》、《明集禮》、《皇明典禮志》、《禮部志稿》、《明史·輿服志》等對宦官服飾有所記載。這些成為本文考證明代宦官的主要文獻資料。其它史料及詩、劇、小說等亦或有相關記述者,本文尚未涉及。而這些能夠查到的資料中對宦官記載的信息量很少且局限于幾個領域之內,這大大限制了現在的研究者們對相關問題的分析深度。而明皇陵石刻宦官雕像卻作為最直觀的資料載體記述了關于明初宦官的某些細節(jié),并以具體、立體的方式顯現了出來。

明代帶有神道石刻雕像的皇家陵園共有5處,為明皇陵、明祖陵、明孝陵、明十三陵、明顯陵,分別位于今天的安徽鳳陽、江蘇盱眙、江蘇南京、北京昌平、湖北鐘祥,5大皇家陵園都屬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世界遺產,具有極高的重要性,在陵寢及雕刻領域更是位于頂級地位。神道石刻是此中精華,是珍貴的文化、藝術遺產,代表了中國古代大型石刻的偉大成就,受到了當今全世界人們的高度矚目。我們知道,宦官是專門侍奉皇家特權的一個階層,只能雕刻于皇家陵園,別處是不可能存在的,而明代5處皇家陵園神道中雕刻有宦官這一類別的僅有明皇陵及明祖陵,而明祖陵石刻的刻立遵循的也是明皇陵的規(guī)制,《明世宗實錄》記載:“嘉靖十三年十一月己卯,先是洪武中建祖陵,……至是奉祀朱光道具疏,請用故積黃瓦更正殿廡,及增設陵前石儀,與鳳陽皇陵同制。禮部復如其奏,上從之?!盵1]由此可知,明皇陵石刻宦官是同類中最早的、具有獨一無二的重要價值,更為重要的是,明皇陵石刻設立于明初——洪武初期,據洪武二年詔立的舊皇陵碑碑文記載:“樹以名木,列以石人石獸,以備山陵之制而已?!盵2]說明其石刻洪武二年已立,而史書或畫作所載宦官事宜關于明初者尤其稀少,明皇陵石刻宦官從某些角度來說彌補了這一不足。因此考察明皇陵石刻所得關于明初宦官的信息,具有特殊的價值,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二、明皇陵石刻宦官服飾及圖樣現狀

明皇陵石刻宦官共2對,東西并置于神道兩側,位于神道石刻最南端、陵寢最近處、第31、32對位置。石刻下部連接2層石座,上層石座與宦官主體為整體石料雕刻而成,下層石座置于土中起固定作用,石刻主體左右寬1米,前后縱0.7米,石刻整體高3米左右(因高度難以測量精確,此為約數),第31對東、西2石刻頭部俱為新補,第32對東側石刻耳、鼻有殘,西側石刻耳殘、鼻頭為較深的石灰色,其它除石刻風化所留痕跡之外俱為明初原始雕刻面貌。按照王劍英先生《明中都研究》1973年9月對明皇陵石刻的的調查來看,其“31順序內臣,東、西石刻俱缺頭,32順序東側石刻缺頭,西側帽少殘”[3]422,現階段的實地考察顯示第 32順序東側石刻頭部為原始雕刻,與王先生所記不符,不知何故,其它與其所錄相符合,這說明石刻所顯示信息具備反映明初宦官具體情形的客觀條件。

通過對明皇陵石刻宦官服飾細節(jié)的詳細觀察,得到如下信息:宦官戴紗帽,軟腳后系、彎曲下垂于肩背之上,帽頂隆起、方中帶圓,帽山高聳、呈拱形、側面看前直平后弧圓。外穿圓領窄袖長衣,領緣清晰,雙袖相連,雙手攏于袖內,拱于胸腹前(見圖1宦官衣冠圖;本文插圖具為作者實地拍攝)。腰束革帶,帶高約7厘米,革帶前合口輪廓清晰,寬約13厘米,浮雕于革帶之上,合口兩側對稱分布著浮雕圓桃3對,桃尖朝向左右兩側,圓桃直徑為5厘米,大小統(tǒng)一,造型圓潤(見圖2宦官束帶圖)。袍長覆履,僅露鞋尖(見圖3石刻正面圖)。后背挺直,長衣領緣明顯、中縫可見。革帶后部帶鞓均勻分段,分為7排方,每個排方寬度為14厘米。

圖1 宦官衣冠  

圖2 宦官束帶圖  

圖3 石刻正面圖

東側第31、32石刻后背風化較重,無圖樣顯示,正面拱臂之上胸部位置依稀可見刻有花紋(見圖4宦官前胸紋樣),紋樣已不清,僅花瓣紋、葉紋可見,具體何種花樣難以分辨(此花樣估計再過幾年也將風化消失)。西側第31、32石刻正面風化較重,無雕刻圖樣顯示,后面革帶之上肩部之下背部位置顯示有纏枝花樣(見圖5宦官后背紋樣),雖然風化較重,但比胸部花樣清晰很多,可見面積也較胸部紋樣大兩倍約。該花樣以團花為視覺中心,枝、葉刻于外圍位置,聚集在團花周圍,襯托的是團花的中心地位。

圖4 宦官前胸紋樣  

圖5 宦官后背紋樣

從以上石刻雕刻面貌的現狀也可以分析出石刻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因石刻東面風化嚴重,圖樣無存,向西的一面圖樣則或多或少的留存下來,說明了該處東風強于西風;另外從胸背花樣來看,北邊刻痕模糊,南邊刻痕較清晰、圖樣較完整,說明該處北風強于南方。

三、明皇陵石刻宦官服制及品級分析

《明史·輿服三》記載了“內使冠服”的制度及變革,其記載顯示了兩個時間段的內容。一為明初內使服制:“明初置內使監(jiān),冠烏紗描金曲腳帽,衣胸背花盤領窄袖衫,烏角帶,靴用紅扇面黑下樁。各宮火者,服與庶人同?!盵4]1646二為洪武三年所定內使服制:“洪武三年諭宰臣,內使監(jiān)未有職名者,當別制冠,以別監(jiān)官。禮部奏定,內使監(jiān)凡遇朝會,依品具朝服、公服行禮。其常服,葵花胸背團領衫,不拘顏色;烏紗帽;犀角帶。無品從者,常服團領衫,無胸背花,不拘顏色;烏角帶;烏紗帽,垂軟帶。年十五以下者,惟戴烏紗小頂帽?!盵4]1647其他《明宮史》、《皇明典禮志》、《禮部志稿》記載與此基本相同,此外《明太祖實錄》更是明確了明初內使冠服的具體制定時間為吳元年(1367年)十二月,“吳元年十二月?!▋仁构诜啤7矁仁?,冠用烏紗描金曲角帽,衣用胸背花團領窄袖衫,烏角束帶。”[5]

對照明皇陵石刻考察所得信息來看,可得兩個結論。其一、石刻宦官所著衣冠與“明初”內使監(jiān)衣冠規(guī)定符合。具體體現在:明初內使監(jiān)服制規(guī)定戴“烏紗描金曲腳帽”,穿“盤領窄袖衫”,而皇陵石刻與此記載符合,雖然現在的石刻因風化使紗帽“描金”不可見,但并不能以此而起否定作用,因為其他更重要的要素“紗帽”“曲腳”等所起肯定作用更大;對于“盤領”“窄袖”,石刻所顯示清晰明確,無需多言(參看之前插圖);此外,石刻胸背刻有花樣,與明初內使監(jiān)規(guī)定“衣胸背花”相符合;雖然所束革帶因石刻之故無法顯示何種材質,難以驗證是否為“烏角帶”,但是革帶前合口、圓桃、撻尾俱全,結構、樣式與明代革帶要求相符合。

其二、石刻顯示服制與“洪武三年”所定內使監(jiān)服制有別。主要體現在洪武三年所定為“葵花胸背團領衫”,與石刻顯示不符合。石刻宦官雖然“衣胸背花”,然而此處之花樣并不是葵花花樣。石刻花樣雖然因600多年的風化已不是那么清晰,但依然能找出區(qū)別于葵花的主要特征。當然,史書所載之葵花并不是我們現在所說之向日葵的葵花,而是指蜀葵之葵花(因為其時我國還未有向日葵之記載)。從石刻花樣之纏枝、葉片、花瓣來看,其特征都與蜀葵相接近(參看之前插圖),但從植物生長特征來看,就可以判定該花樣確非葵花。蜀葵花為腋生,以主枝為花軸依次著生,花柄長度一般1厘米左右,而花朵的直徑一般在5至15厘米間;而石刻之花為單生,著生于分枝枝端,花與末葉之間之枝即為花柄,特別長也特別明顯,與蜀葵之花及柄有著顯著區(qū)別,因此絕非一物。那么石刻花樣到底為何?依實地考察所見應為牡丹花樣,這從石刻花樣的形態(tài)特征以及依稀可見的花蕾刻痕就可以得到證明,與牡丹花的特征相符合。至于明代宦官“胸背牡丹”尚未見到史書記載,而明皇陵石刻恰恰提供了一項重要的證據。

從上述二點來看,可以確定明皇陵石刻宦官所體現服制為吳元年十二月至洪武三年之間的制度,從這一角度來說,該宦官石刻成為明皇陵石刻刻立時間的最佳物證,即石刻起始時間最早為吳元年十二月、最遲為洪武三年之前。相比史書中那些并不一致的關于石刻刻立時間的記載石刻本身無疑更具有說服力。這也正與王劍英先生所考證的明皇陵石刻始于“洪武二年”的結論相符合。王劍英在學術巨著《明中都研究》“明皇陵遺址”部分中對皇陵石刻時間的研究結論為:“洪武二年二月丁丑,薦號“英陵”,五月甲午朔,更名“皇陵”。因此,皇陵陵墓未曾改葬,石人、石獸、皇陵碑等到洪武二年,都已樹立?!盵3]405現在的此類研究當然也有,但其大多數觀點都是以王先生所考為引,而無更深考究成果出現,本文不再復述。

明代沈德符《萬歷野獲編》補遺卷一《內官定制》記載:“太祖定宦官之制,亦歷五次而始有成規(guī):其初吳元年,內史(使)監(jiān)至有正三品者;洪武四年降為正五品,其長曰令;十七年又降其長為正六品,蓋爵秩遜女官之六尚焉;至二十八年始定為十監(jiān),以太監(jiān)為之長,秩正四品,不復更矣?!盵6]此處說明吳元年至洪武四年之間宦官最高等級為正三品。而明皇陵石刻宦官體現的恰恰正是吳元年十二月至洪武三年之間的制度。結合明皇陵其他人物石刻的品級要求我們可以判定宦官的等級,明皇陵所刻之文武官員都是一品等級,也就是說都是最高等級,按照這個規(guī)律分析,那么皇陵石刻宦官也應為宦官中的最高等級——即正三品。只有這樣,才能與文武官員等級相統(tǒng)一,也才符合侍奉帝王列于神道的規(guī)制要求。

四、結語

宦官作為古代社會尤其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產物,出現并活躍在中國歷史舞臺 2千余年,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和烙印,除個別對社會有所貢獻外,其他為眾所知者,多因其負面作用。宦官之機構,更是開“法外之法、法外執(zhí)法”之特例(如明代之東廠、西廠),嚴重干擾了社會、律法的正常秩序,于社會、經濟、政治、軍事、司法、監(jiān)察的發(fā)展為害至甚,給當時人民帶來巨大災難。

宦官作為一個政治群體,雖然對不少朝代產生過決定性影響,但因其特殊性多為歷史所忌諱,與文臣武將等其他群體相比較,正史載者較散碎。在宦官早已退出歷史舞臺長達一個世紀的今天,由于其在中國社會、歷史中無法回避的影響、地位、作用,無論是“以史為鑒”還是“探究歷史真相”,宦官題材不可避免的成為歷史、社會研究中一個重要的領域。但是,由于客觀方面資料的缺少及主觀方面各種原因,歷來研究者多從宦官專權、宦官危害等角度入手,多成理論闡述性的研究成果,內容較為空泛,難以應對實際尤其是當今社會中的具體案例,使研究僅可紙上談兵,失去了應該具有的應用指導價值。這也是很多文史類研究的通病。

總的來看,現有研究對宦官歷史、宦官文化沒有形成體系,對明皇陵石刻宦官沒有具體的、深入的觸及,多為附帶敘述,如“神道石刻第31、32對為內侍”,或者“宦官2對、位于陵寢最近處”之類的介紹,而具體考證無一所述,這也恰恰體現了石刻宦官領域研究的空白。在本文的研究過程中,對明皇陵石刻宦官的具體考察就是從這一空白開始,前期基礎比較薄弱,因為缺少與此相關的研究成果,本文的開展便難有理論基礎,使國學大師王國維提倡的“二重證據法”舉步維艱,所幸的是,本文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在實地考察的基礎上的,以實踐和行動彌補了理論的欠缺,才使研究得以開展。

通過對明皇陵宦官石刻胸背花樣的詳細觀察,可以確定其為“牡丹”花樣。而此服制特征不見于史書記載?,F代之研究中,唯有董進《大明衣冠圖志》對此有所提及:“胸背花盤領窄袖衫,胸背所飾花為大朵牡丹花葉。”[7]該處雖未說明其依據出處,但依本文所見,對于明代服制研究最深者,今人莫過于董進也,故其所論應為可信。而董進此論也正與本文所考之結果相為呼應。其它研究則再無提及。通過對紗帽造型、圓領窄袖等元素的考察,可以確定其與明初所定之服制相符合,因此可以斷定該石刻體現的是洪武三年之前的宦官面貌?!懊鞒? 內府最重要的衙門是設立于吳元年(1367年)九月的內使監(jiān), 首領為監(jiān)令, ……初置時曾高居正三品”[8],此論與沈德符《萬歷野獲編》所載相符,這是明代宦官中的最高等級。為了與神道石刻文武官員最高品級一品的要求相統(tǒng)一,石刻宦官也必須采用宦官中的最高等級正三品,以此而言,明皇陵石刻宦官的原型極有可能是從內使監(jiān)中脫胎而來,其身份應為內使監(jiān)監(jiān)令。

通過以明皇陵石刻宦官為具體載體的明初宦官服飾及圖樣的考證,可以確定的說,明皇陵石刻準確展現了明初宦官的原始面貌,是反映明代初期宦官形象、宦官服飾的最佳參照物,其作為立體的明初宦官服制、官制的載體,彌補了此類領域記載及研究的空白,無論從服飾圖樣方面、還是石刻藝術方面來說都具有獨一無二的珍貴價值。

[1](明)明世宗實錄[A].(卷169)嘉靖十三年十一月[C].臺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3699.

[2](明)郎瑛.七修類稿[A].(卷7)國事類·皇陵碑[C].北京:中華書局,1959.115-116.

[3]王劍英.明中都研究[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5.

[4](清)張廷玉,等.明史[A].(卷67)志第四十三·輿服三[C].北京:中華書局,1974.

[5](明)明太祖實錄[A].(卷28下)吳元年十二月[C].臺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467.

[6](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編[A].(補遺卷1)內官定制[C].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8.875.

[7]董進.大明衣冠圖志[M].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11.106.

[8]胡丹.洪武朝內府官制之變與明初的宦權[J].史學月刊,2008,(5):43.

Study upon Imperial Eunuch Stone Inscription of Ming Imperial Mausoleum

ZHENG Yi-hong, WANG Jian-fei
(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urban Construction,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Fengyang Anhui 233100, China)

Ming imperial mausoleum stone inscription took the image of eunuch as object, which vividly showed the eunuch apparel system and official system of early Ming dynasty. It bears great significance in filling the gaps in recording Ming eunuch. Eunuch stone inscription visually verified the historical records of Ming eunuch, and current studies can make reference to it to interpret historical records and eunuch apparel system. This study takes eunuch stone inscription as object, and draw conclusions of concrete grades of Ming eunuch. From time period and official level, the prototype of the eunuch stone inscription may originate from supervision in jails; correspondingly, its identity should be the supervisor.

Ming Imperial Mausoleum; stone inscription along shrine passage; eunuch stone inscription; eunuch of early Ming dynasty; eunuch apparel system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12YJC760124).

J323

A

2095-414X(2015)02-0050-04

汪建飛(1969-),男,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明文化研究.

猜你喜歡
皇陵洪武宦官
京劇《大保國·探皇陵·二進宮》流變考
戲曲研究(2022年2期)2022-10-24 01:53:48
書法作品
復原地下皇陵
書法作品
保健與生活(2021年4期)2021-02-22 07:45:25
春滿人間
保健與生活(2020年8期)2020-04-28 08:02:50
清朝才稱宦官為太監(jiān)
中外文摘(2019年20期)2019-11-13 02:57:53
皇帝鄰
皇帝鄰
南京三座明代宦官墓的發(fā)掘現場及出土器物
東南文化(2019年2期)2019-05-31 09:28:06
三國鼎立之袁紹殺宦官(下)
兴安盟| 房产| 友谊县| 九台市| 阳城县| 武安市| 南安市| 宾川县| 义马市| 普安县| 安吉县| 九龙县| 长治市| 五常市| 静安区| 贺州市| 揭阳市| 哈密市| 平塘县| 江永县| 淮南市| 深州市| 离岛区| 天等县| 古丈县| 阿巴嘎旗| 托里县| 军事| 上饶市| 中超| 大足县| 靖江市| 大邑县| 庆阳市| 泰顺县| 汶川县| 克什克腾旗| 岑溪市| 伊川县| 友谊县| 山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