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錫全
錢幣學(xué)論壇
“京”字弧襠布及有關(guān)問題
黃錫全
布幣中見有一種首部較短、襠部較高的弧足實首布,發(fā)現(xiàn)雖然較早,但因其材料有限,未能引起泉界重視。近年又有新的發(fā)現(xiàn),現(xiàn)結(jié)合起來談點初步的看法。
這種 “京”字布目前見于以下材料:
1.鄭家相曾著錄一枚所謂 “京”字 “平首平肩橋足布”(圖1),云 “此布近見三四品,制作整齊,文字嚴(yán)謹(jǐn)”。面部中間一 “京”字,左右各有一垂直豎線;背面三豎線,中間豎線靠左有字,鄭以為 “行”字,“取行用之義”。并引用江慎修曰:“隱元年之京,在滎陽,為鄭邑,此京邑,近前城,在伊水之南,洛陽之西南也”(全按:江永 《春秋地理考實》)。鄭又進(jìn)一步認(rèn)為 “京屬王畿之地,其首先改鑄平首布亦宜也”。重量不詳①。據(jù)拓片,通高62、足距38、肩距33、首長17、首寬13mm。
2.朱活收錄的一枚 “京”字布,似乎就是上列鄭家相著錄的一枚,朱先生將其列為平首布錢Ⅰ型 (平肩弧足平首布)。他認(rèn)為 “京在今河南洛陽西南,鑄此布時,京屬周。或謂河南偃師東南,鄭邑”②。
3.劉飛燕 《華夏古泉價格圖錄》收錄一枚 “京”字實首平肩弧足布 (圖2),采自 《昭和泉譜》,云 “錢體厚度一致,呈片狀”。又云 “此布舊譜有載,僅數(shù)枚而已,文字均不同”③。此布背面有文,居于中線之右,上面為 “八”、下面為 “∧∧”形。依拓片,通高62、足距39、肩距34、首長18、首寬14mm。
圖1
圖2
4.2011年5月,筆者見到類似上列的 “京”字布兩枚,一枚稍大,一枚稍小,生坑綠銹。片狀,厚薄比較一致。背文都是上面為 “八”、下面為 “∧∧”,大者居中間豎線之右(圖3,彩頁8圖1大),小者居中間豎線之左 (彩頁8圖2?。4笳咄ǜ?0、首長17、首寬12、肩距33、足距40mm,重4.2g。小者未稱重。據(jù)說此布可能出自鄭州東北方向,已為某位藏家高價入藏。
5.2012年5月,筆者又見到類似的 “京”字布一枚 (圖4,彩頁8圖3)。此布較大,通高73、首長19、首寬11、肩距36、足距43mm,重13.8g?!熬弊忠幻嬗蚁伦悴可杂袛嗳薄Rd比以上介紹者要寬,是目前所見最大者。據(jù)說出自河南長葛一帶④。
以上這類布,形體大致類同,特點比較突出。即首部較短,身部較長,布首上下寬度大體一致,弧足較深,通體較薄,肩部較平。面為二豎線,“京”字居中 (目前只發(fā)現(xiàn)“京”字一種),背為三豎線。只是大小輕重有所區(qū)別。
圖3
圖4
圖5
圖6
據(jù)其形制,追朔其來源,當(dāng)是由下列短首、平肩、弧足空首布演變而來:
1.西周短首原始布,1980年山西揀選文物中發(fā)現(xiàn),重192g⑤。此布空首較短,身較長,足微弧 (圖5,彩頁8圖4)。此布又見 《中國錢幣大辭典·先秦編》37頁,云 “山西揀選發(fā)現(xiàn),重191.5克”⑥。據(jù)圖片,通長138、足寬83mm。
2.國家博物館藏一件短首平肩弧足布⑦,通長150、足寬87mm(圖6)。
3.近見著錄一枚原始空首布 (圖7)⑧,首部較短,面部左下有數(shù)字 “七九”。據(jù)拓圖,通長120、肩距66、足距72、首寬23mm,重量不詳。
圖7
圖8
圖9
4.短首原始布,見李佐賢 《古泉匯》元十四·10-13⑨,其中有3件足弧或微弧,有文字“⊥”、“山”、“”。據(jù)摹圖,“⊥”字者通高115、足寬73,肩寬66mm;“山”字者通高116、足寬66、肩寬63mm;“”字者通高115、足寬65、肩寬64mm(圖8)。
5.上海博物館藏 “上”字原始布(圖9),見 《中國歷代貨幣大系·先秦貨幣》圖27⑩,通長121、足寬74mm,重119g(又見 《中國錢幣大辭典·先秦編》39頁,通長115mm,與 《古泉匯》“上”布不知是否同品)。
6.《中國歷代貨幣大系·先秦貨幣》著錄上海博物館藏布1枚,肩距64、足距72、通高140mm(略殘),重43.7g(半泥);另一枚布,肩距64、足距74、通高145mm,重57.6g(有泥)。其顯著特點,身部較長,足距與肩距差距不大,弧襠較深,與多見的平肩弧足空首布區(qū)別明顯 (圖10)。后一枚拓圖又見 《中國錢幣大辭典·先秦編》41頁。
通過上列發(fā)現(xiàn)與比較,似可看出以下幾個問題:
1.“京”字這類布應(yīng)是由短首弧足空首布演變而來,而短首弧足空首布又是由短首平足農(nóng)具鏟演變。面背均為三豎線,只是面文 “京”居中占據(jù)中間豎線位置,但京字上部豎筆較長較為明顯。
2.據(jù)目前發(fā)現(xiàn),“京”字布重者在14g左右,輕者僅4g左右,輕者僅相當(dāng)于重者的三分之一強(qiáng),相差懸殊,其間應(yīng)該還有過渡重量,相互的等級關(guān)系目前還缺乏資料,難以說清 (也可能為一钅斤、半钅斤二等制)。但14g與魏國一钅斤布之重大體相當(dāng)。
3.“京”字布背文似 “行”非 “行”,是否是數(shù)字 “八六六”亦未可知,值得注意與研究。
圖10
4.“京”應(yīng)該是地名。過去認(rèn)為與此有關(guān)的 “京”有兩處。一在河南洛陽西南?!蹲髠鳌氛压?(前520):“子朝奔京。丙寅伐之,京人奔山?!苯?《春秋地理考實》認(rèn)為非鄭邑之京,在伊水之南,洛陽之西南。一在河南滎陽?!蹲髠鳌冯[公元年:莊公即位,為共叔段請制,“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妒酚洝む嵤兰摇罚骸扒f公元年,封弟段于京,號太叔?!薄都狻芬Z逵曰:“京,鄭都邑?!倍蓬A(yù)曰:“今滎陽京縣?!睏畈ⅲ骸熬食窃诮駵铌柨h東南二十余里。”《史記·六國年表》:“韓景侯虔元年 (前409年)伐鄭,取雍丘,鄭城京?!贝说卮呵镏翍?zhàn)國早期屬鄭。公元前375年韓滅鄭后屬韓。前一京,江永以為 “京楚”,在洛陽西南,而高士奇以為 “京”與 “京楚”為二名,京即京索之京,在滎陽。分歧意見說明所謂洛陽西南的京還難以確定。復(fù)旦大學(xué)歷史地理研究所編著之 《中國歷史地名辭典》“京邑”條下也沒有洛陽西南有 “京”之說。平肩弧足空首布有 “京”(圖11),過去多以為屬周王畿,在今河南偃師西南。若洛陽西南的所謂 “京”地實際并不存在,那么 “京”字空首布就應(yīng)該屬鄭??帐撞艰T行除周王畿外,當(dāng)時的鄭國、衛(wèi)國等都應(yīng)該鑄行過空首布。鄭韓故城出土的空首布范就是春秋時期鄭國貨幣的范 (圖12)。根據(jù)新近發(fā)現(xiàn) “京”字實首布之地點在鄭州附近、長葛縣一帶,這個 “京”應(yīng)該是鄭州西南的京。“京”字實首布重者在13.8g,比小型銳角布要重,與橋足布 “安邑一钅斤”之重大體相當(dāng),當(dāng)出現(xiàn)于戰(zhàn)國早期。韓滅鄭在公元前375年。因此,目前我們認(rèn)為 “京”字布可能就是鄭國的貨幣。
圖11 空首布
圖12
5.有一種 “分布”,因形制比較特別,過去多持懷疑態(tài)度,我曾在 《先秦貨幣通論》中予以介紹,遭到批評,認(rèn)為收進(jìn)贗品。后來在豫中南的長葛、鄢陵一帶有發(fā)現(xiàn),據(jù)說先后在這一地帶發(fā)現(xiàn)有百枚左右,遂撰有 《新見 “分布”及有關(guān)問題》,暫且將其歸入橋足布,但對其較為特別的形制一直心存疑慮?,F(xiàn)在看來,“分布”形制與 “京”布在足部、首部上雖有區(qū)別,但外形比較近似,很可能是受到 “京”布的影響,具有區(qū)域特點。那么這種身部較高之弧襠布很可能流通于鄭州周圍地帶?!胺植肌敝亓吭?2g左右,與較大 “京布”相當(dāng),時代應(yīng)該相近。我們傾向 “分布”讀為 “汾陂”,位于郾城附近汝水流域之汾水,推測鑄行時間在戰(zhàn)國中期前后,與橋足布年代大致相當(dāng),傾向?qū)傥骸,F(xiàn)在看來,“分布”還可以繼續(xù)關(guān)注,究竟屬魏還是屬鄭或韓,還有待新的發(fā)現(xiàn)后綜合考慮。
“京”字布的演變源流可表示如下:
短首平足鏟→短首弧足鏟→短首弧足原始空首布→短首弧足空首布→短首弧足實首布
注釋:
① 鄭家相:《中國古代貨幣發(fā)展史》,三聯(lián)書店,1958年,61頁。
② 朱活:《古錢新探》,齊魯書社,1984年,51頁。
③ 劉飛燕:《華夏古泉價格圖錄》,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年7月,18頁。
④ 2011年5月12日上午和2012年5月18日傍晚,唐晉源先生見告并提供圖片,謹(jǐn)此致謝。
⑤ 《中國山西歷代貨幣》7頁彩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⑥ 《中國錢幣大辭典·先秦編》,中華書局,1995年,37頁。
⑦ 王毓銓:《中國古代貨幣的起源與發(fā)展》,科學(xué)出版社1957年,31頁及圖版;修訂本 《中國古代貨幣的起源和發(fā)展》,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90年。
⑧ 劉飛燕:《華夏古泉價格圖錄》,3頁。云 “北京畢建藏”。
⑨ 李佐賢:《古泉匯》元十四·10-13,見馬飛海、王貴忱主編:《中國錢幣文獻(xiàn)叢書》16,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⑩ 馬飛??傊骶?、汪慶正主編:《中國歷代貨幣大系·先秦貨幣》,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責(zé)任編輯劉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