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這篇課文,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兩個問題。第一個,怎么樣找到課文和學生興趣之間的溝通點。第二個,這篇課文最值得講的東西是什么?
《威尼斯商人》里的故事,論情節(jié),在閱讀材料匱乏的年代或許還有些吸引力,然而現(xiàn)在卻未必了;論語言,莎士比亞式的語言固然有修辭上的魅力,但是一個時代終究有一個時代的表達方式,如果你讓學生還用莎翁的語言來交流、寫作,不怕產(chǎn)生邯鄲學步的效果嗎?那么莎翁的作品,或者說,這篇《威尼斯商人》最值得講的,直到今天都富于鮮活生命力的東西究竟是什么呢?敘事文學嘛,不外就是情節(jié)、人物、語言。情節(jié)和語言都pass掉了,那就剩下人物了。
說到人物,我們學過歐洲文學史的人都知道,莎翁的人物和他前后時代的許多劇作家相比,最重要的特點就是筆下人物性格豐滿,復雜,具有多面性,是“圓形”人物而不是“扁平”人物。即便如夏洛克,盡管被歸入所謂“吝嗇鬼”形象一類,但其實絕非簡單的符號。那么學生對分析人物形象感興趣嗎?
這個嘛,我覺得,學生對課堂上正兒八經(jīng)地分析人物大概不會太感興趣。因為那標準答案似乎是設(shè)定好的,老師最后的結(jié)論一錘定音。但是學生同時又很喜歡議論人,比如老師啦、同學啦。喜歡議論人,似乎是人類愛八卦的天性。
所以啊,我們的教學,能不能變得接地氣些,不要以分析文學作品人物形象的高端面貌出現(xiàn),就跟同學們說,大家不是都喜歡議論人嗎?那么我們今天就當夏洛克啦、安東尼奧啦,鮑西婭啦是我們的熟人,然后呢,我們的熟人最近出了這么檔子事情,然后大家就來議論議論,交流一下我們對這些熟人的看法。至于材料嘛,課文里都有啦。然后,如果要以創(chuàng)新的形式,那就不妨臨時組幾個微信群,讓同學們分組在微信群里聊吧。順便說明一下,我知道,一般中學生是不準帶手機的,但是呢,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在線教育、信息教育的發(fā)展是大勢所趨。我相信,要不了幾年,我們對于手機這樣的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終端就會由堵到用的。相信我。
總之,不管用什么辦法,教師的主要作用就是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輕松的,有如寢室臥談會議論人的情境,激發(fā)他們的表達欲。其實學生們天生就有從不同角度分析人物的能力,不信?幾個學生議論起一個同學,視角、關(guān)注點、細節(jié)的挖掘、闡釋的角度絕對都是不同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將學生的能力激發(fā)出來。想想看,學生們畢竟是初三啊,你能用你大學老師給你上課的語言表達方式去對待你的學生嗎?
如果學生被激發(fā)起八卦的心,這課就好上了。比如說我們來議論議論安東尼奧:
——看人還是要看主要方面嘛。他自覺要臨終前,對朋友說的那番話,足夠從容高貴了:“不要因為你將要失去一個朋友而懊恨,替你還債的人是死而無怨的?!?/p>
——嗯,是的,他是個好人,講義氣,但是呢,我不喜歡他自命為正義化身的腔調(diào):“請你想一想,你現(xiàn)在跟這個猶太人講理,就像站在海灘上,叫那大海的怒濤減低他的奔騰的威力……”要我是夏洛克,聽了就更惱火了,他不知感化,就會指責。他那種自以為是,其實和夏洛克又有多大區(qū)別呢?
——面對死亡的威脅時,他有著足夠的勇氣,很男人呀,我超喜歡。當他說“我也誠心請求堂上從速判決”的時候,多酷呀。
你相不相信學生能說出以上這些話?我相信,但是關(guān)鍵是要給他們一個輕松的氛圍。看看,上面這段議論,不是最好地詮釋了莎士比亞人物的豐富性嗎?同時又有同學們自己的發(fā)揮和見解,不正體現(xiàn)出了“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效果嗎?想想看,為什么“一千個讀者眼中能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呀?你當所有的人物形象都能用這個公式套?那是因為莎士比亞的人物充滿了豐富的細節(jié)嘛,呈現(xiàn)了人物的多樣性嘛。安東尼奧在這個選段里臺詞還算是少的,你看,就能從這樣一些不同的角度來議論。所以我說其實同學們是有著天生的“挖料”的能力的,人物分析不就是“挖料”嗎?
以上議論,不知各位老師以為如何?拿到一篇課文,好好想想,放空既往的學習,只剩下學生期待的眼神——你想讓他們以一個個或明或暗的呵欠來回應(yīng)你嗎?
金立群,評論家,代表作有《中國短篇小說經(jīng)典探賞》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