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學(xué)香
中國是個文明古國,是酒的故鄉(xiāng),翻開唐詩,撲鼻而來的一定是醇美的酒香,沁人心脾,令你心曠神怡。唐代詩人不光喝出意興情趣,喝出畫意詩情,而且更能喝出傲岸風(fēng)骨、凜然正氣。如同傲慢的歷史王朝一樣,唐朝的酒有氣象而不失氣度,見清高而不缺自豪。那么唐朝的酒真的很香嗎,詩仙李白又為什么會嗜酒如命,情有獨(dú)鐘呢,這還得從唐朝的釀酒工藝說起。
“燒酒”一詞,最初出現(xiàn)于唐人的詩句中。由于詩句中并沒有說明燒酒的具體制法,具體含義不清,留下千古之謎。唐朝房千里所著的《投荒雜錄》和劉恂的《嶺表錄異記》也提到燒酒,而且講述了其制法。實際上所謂“燒酒”就是一種直接加熱的方式,而并不是蒸餾的方式。這兩本書所記載的大同小異,即“實酒滿甕,泥其上,以火燒方熟,不然不中飲”。唐代的燒酒和宋代的火迫酒,都不是蒸餾酒,人們采用這種做法的目的是通過加熱,促使酒的成熟,促進(jìn)酒的酯化增香,從而提高酒質(zhì)。這種技術(shù)實際上還有加熱殺菌,促進(jìn)酒中凝固物沉淀,加熱殺酶,固定酒的成分的作用?;鹌染频募夹g(shù)關(guān)鍵看來是文火緩慢加熱,火力太猛,酒精都揮發(fā)了。火力太弱,又起不到上述所提的作用。從酒的質(zhì)量來看,火迫酒勝于煮酒。書中說此酒“耐停不損,全勝于煮酒也”。唐朝酒多,精品薈萃,清濁云集。蘭陵名酒是郁金香泡過的,閃爍著琥珀的光芒。西域美酒用名貴的葡萄釀就,盛入白玉杯中猶如光明夜照,綠蟻新醅別有風(fēng)味,黃花家釀香飄萬里。酒多,可供飲酒的酒肆愈多。水村山郭、堤頭橋邊、茅檐屋下,隨處一個地方都會有“文君當(dāng)盧”,任何一個村落都可見“酒旗相望”,唐朝酒的魅力,不失清秀、不失嫵媚,更不失壯麗。
由此可見大唐的釀酒工藝,代表著中國米酒的至高水平,入口綿柔、香氣純正、蕩氣回腸。據(jù)說咱們國家目前只有神農(nóng)架地區(qū),還保留著這種傳統(tǒng)釀酒工藝,仍然過著唐朝人的生活,不與世爭。神農(nóng)架北部的飲酒之風(fēng)甚烈,大約較早時期,神農(nóng)架最繁華的街市便是盧陵州了,盧陵王的到來,從唐朝的宮廷里帶來了皇酒,與酒一道還帶來了360種酒規(guī)。因此,這里流傳下世界上最繁復(fù)與古典的酒規(guī),由于地理性封閉的因素,皇酒一直保持著這一份原始的釀造工藝,它的度數(shù)也一直未提升,因此能夠照常演繹唐朝時代的酒規(guī)。 唐朝人生逢盛世,無憂無慮,喝酒就顯得雍容大度,顯得瀟灑排場。喝酒更是一種意緒,是一種興致,是一種詩情畫意。李白的,“百年三萬六干日,一日頌傾三百杯”,“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意思只要有酒,只要能痛飲,他就忘記了自己所處的位置。“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不顧朋友感受,“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酒抱琴來”。酒后出丑,不怕恥笑,“襄陽小兒齊拍手,攔街爭唱《白銅鞮》,旁人借問笑何事,笑殺山公醉似泥”。他酒后口出狂言,“鏟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捶碎黃鶴樓,倒卻鸚鵡洲”。應(yīng)該說李白天性豪放不羈、不拘束于世俗禮法,再加上官場失利,以及婚姻上的四次波瀾,他的生活一直比較壓抑,但是他又關(guān)注國家、關(guān)注民生,只有酒才能釋放他灑脫的個性!“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fù)一杯”,喝到最后連自己也數(shù)不清了。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連五花馬和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圖一醉方休。表達(dá)了詩人曠達(dá)的胸懷,我想如果沒有李白的斗酒詩百篇,不知道我們的歷史會寂寞多少。
如今看來,李白只屬于那個到處飄著酒香的國度,他喝出了酒中仙,喝出了杯樂圣,喝出流傳千年的典故,喝出至今猶香的傳說,就如同他身上飄然的酒香,就如同被酒香浸潤過的風(fēng)骨。這酒香何其濃烈,一代詩仙為它癡,為它而狂,酒成就了李白,同時也毀掉了他,本以為月中人邀他而去,卻不知這一去不復(fù)返。我不知道他得到了些什么,又失去了些什么,或許只有沉醉在酒中,才能繼續(xù)他的傳說。
縱觀李白的一生,從出道時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的狂放,到晚年“黃金散盡交不成,白首為儒身被輕”的悲傖,經(jīng)歷了四十多年的生死浮沉和血淚辛酸的求仕之途,得到的卻是短暫的一年半翰林供奉。他在不停的追求中,漸漸看破了紅塵,淡化了功名,最終不能割舍的是酒和詩,嗜酒如命!“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他借酒醉拋卻塵世的得失,忘情于山水明月,這是何等的逍遙?。∈前?,“將進(jìn)酒,杯莫停!”壯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