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寒菁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內容,而學生突發(fā)事件的處理是思政工作水平的驗金石。以個案的形式介紹輔導員處理新生突發(fā)事件的實際過程,并且利用該契機,對學生心理進行疏導,凸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義。
關鍵詞:突發(fā)事件;新生;心理;思政工作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7836(2015)04-0092-03
一、案例概況
2011年秋,物電學院“迎新杯”籃球賽上出現了因撞傷而引發(fā)的突發(fā)事件。2011級B班同學吳某為搶斷籃板將C班同學付某撞傷在地,付某嘴唇下方破裂并流血,C班以南某同學為首,集合班級球員欲上前毆打吳某進行報仇,幸好現場擔任裁判的兼職班主任黃老師及時制止和勸服。后C班兼職班主任林老師趕到現場并將付某帶到校醫(yī)院進行包扎,避免了傷口感染,經醫(yī)生診斷已無大礙。
事情發(fā)生后,輔導員及時詢問林老師是否已經將付某安頓并告知該生父母,同時安排好班委干部輪流照顧付某,安撫班上同學的情緒,著重告誡南某務必遵守學校規(guī)章制度,勿做沖動之事。隨后,輔導員立即打電話向學院主管領導匯報此事,同時要求B班兼職班主任伍老師馬上到宿舍了解該班學生情況并做撫慰工作,及時通報信息。之后幾天,輔導員和林老師、伍老師協(xié)作做好兩班學生思想工作,徹底避免事態(tài)進一步發(fā)展。學生南某沒有再次鼓動同學打架報復,學生吳某向付某賠禮道歉并握手言歡。如今,兩班同學的關系良好,學生南某如愿轉專業(yè)到文科學院學習,吳某、付某也在第一學年獲得獎學金。
二、案例分析
該事件發(fā)生后,輔導員及時做好避免事態(tài)進一步惡化的事項,但利用該契機進行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則需要更深入、更細致的工作。
1.多方了解,細致準備好應戰(zhàn)
事件發(fā)生后,輔導員第一時間和兼班林老師詢問事情的起因和經過,同時通過目睹現場的另一兼班黃老師、其他班級學生再次核實和細問詳情。弄清楚事情來龍去脈后,輔導員迅速向上級匯報,翻看學校校規(guī)校紀中關于學生打架斗毆事件的紀律處理規(guī)定,在最短時間內把控事態(tài)發(fā)展,以應對此事產生的消極影響和隨時可能爆發(fā)的次生事件。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班集體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向心力”。輔導員要做好學生事務管理工作,尤其在應對突發(fā)事件方面,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需求和相關政策導向,才能有的放矢。
2.單獨談心,逐個擊破很關鍵
逐根溯源,總能找到擊破難題的關鍵。事件涉及三個關鍵人物,撞人的吳某,被撞的付某和帶頭打架的南某。因此,盡快找這三個同學單獨談心尤為重要。
首先選擇問題的核心:付某。經過溫馨友愛的談話,付某向和藹的輔導員道出了他本意不想班上的同學為自己出頭,包括后來南某私下建議讓對方賠付醫(yī)藥費和精神損失費500元這一插曲也不是他的主意,每次他去醫(yī)院包扎和外用藥的費用只需幾塊錢,而且絕大部分花費可以通過學校醫(yī)保報銷,他唯一的擔憂只是疤痕可能會影響美觀。而談話之前,老師已側面了解到付某為獨生子,家庭經濟狀況良好,而且與人為善,樂于助人。于是,老師因勢利導,表達了對他善良品格的肯定和贊許,同時用很輕松的語氣告訴他這個小傷疤影響不大,男生的人格魅力比外表更為重要。最終,該生承諾不再過分追究對方責任,同時表現出了球場上磕磕碰碰很正常的寬容心態(tài)。
第二天,輔導員辦公室迎來主動求助的吳某。邁出這一步,對于吳某來說需要莫大的勇氣,輔導員先順勢稱贊了他一番。聽完他的講述,輔導員引導他自行思考如何解決才最妥當,吳某很自然地表達了愿意承擔部分醫(yī)藥費和照顧對方的想法,但也流露出對于C班同學敵意的擔憂。吳某家庭經濟狀況比較困難,申請過助學金,平時生活簡樸,性格內斂但積極向上,有這些打算和顧慮都合情合理。于是,老師鼓勵他坦然面對,盡快主動發(fā)信息或者當面向付某道歉,幫忙去醫(yī)院拿藥和處理報銷事宜,同時穩(wěn)定本班同學情緒,不要再用勝利者的姿態(tài)去激怒C班同學,并暗示他如果妥善處理好這些事情,則會幫他協(xié)調好C班同學,避免后續(xù)的經濟壓力。最終,吳某很高興地離開,很快主動向付某示好,如今成了要好的朋友。
隨后,輔導員主動約談了事件的導火索:南某。這個身高一米九的東北大男生,對待老師的約談并不太以為然,笑嘻嘻地站著等待暴風雨的降臨。但讓他驚訝的是,老師和他聊天的重點是關心他是否適應我們這邊的環(huán)境和專業(yè),坦誠的關心讓這個直爽的大男孩忍不住訴說起自身對于心理學專業(yè)的向往,以及自小就是班主任老師“座上賓”的光輝歷史。順水推舟,輔導員引導他談起自己的籃球愛好,聰明的他隨即表示自己過于沖動,這跟他豪爽霸氣的性格有關,因為看不過B班吳某不積極賠禮道歉,才慫恿付某索賠和威脅對方。由于事先已經打聽到人選校籃球隊員是他最驕傲的事,輔導員表達了球技和球品雙佳的可貴,并引導他運用心理學去分析事件三方的各種心理狀態(tài)。最終,該生表示會反思自身行為的合理性,摒棄性格劣勢,讓事件回歸到付某和吳某之間溝通解決。
因打架并未真正發(fā)生,所以此次事件只能定性為同學之間的沖突,這讓輔導員與學生談心的時候有了底線。三次談話運用心理學的傾聽和引導講述相結合的方法都較為成功,做好對談話對象的個性和背景的了解也對工作開展起到較好作用。
3.深入探訪,穩(wěn)定軍情有奇效
與關鍵人物談話結束,輔導員決定盡快下宿舍了解兩班學生動態(tài),防止有意外事件發(fā)生。輔導員特意先到其他宿舍串門,了解班上同學對于此事的看法,慶幸的是大家都已經相對平靜,能客觀看待問題。隨后,老師親自到付某宿舍關心病情,這讓班上同學,尤其南某看在眼里,同時付某也感動地再三表示一定會妥善處理,不讓老師操心。最后,輔導員簡單巡視了B班宿舍,發(fā)現此事已經在該班平息。
此次深入探訪,起到穩(wěn)定軍情的作用,同時輔導員的高度重視也給付某和吳某吃下了“定心丸”,及時而有效。
4.持續(xù)跟蹤,領航人生最重要
籃球賽風波告一段落后,輔導員持續(xù)關注B班和C班的發(fā)展,尤其對于學生付某、吳某和南某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進行了指導。針對付某對經濟學感興趣,家庭經濟條件良好的特點,引導該生在學有余力的情況下利用暑假時間輔修經濟學專業(yè);針對吳某家庭經濟困難的狀況,引導該生自強自立,鍛煉好工科學生的動手實踐技能,并順利申請國家助學金;針對南某熱愛心理學,崇尚文科學習的特點,鼓勵他跟隨自己的興趣追逐夢想,最終該生通過二次轉專業(yè)順利轉至文科學院學習。C班同學也因此次風波增強了班級集體榮譽感和凝聚力,并在第一學年獲得校級“優(yōu)秀班集體”的榮譽。
針對學生的價值觀和個性特點,結合家庭和社會的綜合因素為學生提供咨詢與指導,引領新生探索自我,明確人生方向,盡早確立適合自身發(fā)展的職業(yè)生涯發(fā)展路線,這是每位輔導員的工作職責之一,也是思政工作的重要課題。
三、啟示與思考
1.班級管理中個性學生的管理
每個年級不可避免存在較有個性的學生,他們分散在不同班集體當中,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如何盡早發(fā)現這些特殊新生,引導他們成為年級的“正能量”,需要輔導員深入了解學生,融入學生群體。
本案例中的南某就是典型的個性學生。他身材魁梧,擅長打籃球,性格直爽霸氣,人際交往有自己的圈子,做人做事有主見但不乏沖動之舉。輔導員采用側面了解為基礎,從他自身興趣出發(fā)取得學生信任,然后在平等對話中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同學關系,積極參與社團和班級活動。然而,不是每個特殊學生都能有健康的課外興趣,例如網絡成癮、自我封閉這類學生就應該采取網上和網下工作相結合的方法。此外,輔導員應該在工作之余多下學生宿舍,看看周末的學生狀態(tài)如何,了解他們娛樂和愛好的真實狀況。當然,若是輔導員自身也能有一兩項學生喜聞樂見的特長,例如手繪畫、籃球、歌唱,那將更有利于和學生做良性溝通。
2.班級管理中班級間競爭與合作關系
此次班級籃球賽出現因爭球而幾乎引發(fā)斗毆事件,說明同學們沒有正確認識到良性競爭的重要性。輔導員理應讓學生在事件中成長,培養(yǎng)正確的競爭與合作關系。
對于學生來說,競爭是一種促進自我提高的活動形式,是為了取得好成績與他人展開較量;合作,則是一種集體活動,在這種活動中相互協(xié)作、互補,以達到某個共同的目標,實現共同進步。競爭與合作,兩者都意味著在同一集體中個人之間的廣泛的相互作用,并非單純的個人行為。輔導員應以各類校園活動為契機,即時引導和宣傳教育,鼓勵正當競爭,避免內耗,善于合作。同時,通過年級舉辦一些集體性的競爭,如小組之間、班級之間的競賽喚起競爭與合作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和欣賞他人的品質。此外,在處理各類評優(yōu)、貧困生補助、學生干部競選等具競爭性的工作時,輔導員應確保班級操作規(guī)范,過程公正公開,營造良好的公平競爭、共同進步的年級氛圍。
3.學生心理疏導對于高校突發(fā)事件的意義
巧妙運用心理學知識,在疏導中提升大學生情商。案例中沖突事件的發(fā)生和學生們自我情緒的控制能力較弱息息相關,他們不擅長控制自我情緒,更不能很好地協(xié)調在校的人際關系。這種由于情商問題導致的校園突發(fā)事件屢見不鮮,輔導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鼓勵學生在學好專業(yè)知識的基礎上注意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尤其在個人情商方面,通過心理學的“自我意象”等技術樹立自信心,積極悅納自我,同時培養(yǎng)自己的“同情心”和“同理心”。此外,通過適度宣泄等心理疏導方法將挫折或失敗造成的焦慮和緊張情緒宣泄出來,例如向知心朋友、老師或同學傾訴,痛快淋漓地運動或大哭一場都是有效的方法。
關注學生心理動態(tài),形成長效機制。對于大學生的心理狀況,除了入學時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排查之外,輔導員應持續(xù)關注測評結果中指標異常的同學。通過新生入學、助學評優(yōu)、期末考試等關鍵時期對特殊學生進行專門輔導,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和評價自我,坦然面對得失,積極、樂觀地迎接挑戰(zhàn)。同時,通過學校心理咨詢中心等專業(yè)機構定期舉辦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針對性地培訓“學生宿舍心理保健員”,將心理保健網絡拓展到學生基層,使心理問題得以早發(fā)現,早治療,形成關注心理動態(tài)的長效機制。一旦發(fā)現心理危機現象,能及時啟動心理危機干預方案,有效應對校園突發(fā)事件。
4.突發(fā)事件對于思政工作的意義
輔導員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基礎的一環(huán),學生突發(fā)事件的處理則是考驗輔導員工作能力和素質最有效的工具?!凹皶r教育”是處理突發(fā)事件的有效工作方法。輔導員應做好信息傳播和溝通工作,避免隱瞞和封鎖情況的出現,減少學生猜忌和反感情緒,及時與當事人進行溝通交流。此外,還可以適當對年級開展真實案例剖析會,用集體主義精神、誠信友愛的品格架起學生之間相互信任理解的橋梁,使同學關系在突發(fā)事件中得到牢固,形成互相理解、互相鼓勵和互相關愛的良好風尚。
突發(fā)事件的發(fā)生雖然對思政工作帶來挑戰(zhàn),但亦注入新的動力和源泉。通過對事件的分析和總結,有助于輔導員發(fā)現自身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疏漏,有效預防同類事件再次發(fā)生。同時,為輔導員在理論上加強對思政工作的研究提供了絕佳的案例,有利于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在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時,能實事求是地總結經驗與教訓。
表面看來,校園突發(fā)事件的發(fā)生事先難以預料,實際上基本都能捕捉到苗頭性問題。因此,輔導員應在平時養(yǎng)成快速、高效的工作習慣,以“學生工作無小事”的態(tài)度積極主動、認真對待每一項工作任務。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自身果斷勇敢的工作作風,同時充分發(fā)揮兼職班主任、學生黨員干部、學生社團的作用,提高快速反應能力,及時把控住帶有傾向性、苗頭性的問題,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預警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