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
摘 要:「來る」「行く」作為典型的移動動詞,在日語中的使用頻率非常高?!竵恧搿埂感肖沟氖褂门c視點角度有密切關系。本文嘗試從視點角度,分為從說話人視點角度和說話人將視點轉(zhuǎn)移到聽話人角度兩個部分來分析兩者的用法。希望對困惑兩者使用方法的日語學習者有所助益。
關鍵詞:來る;行く;視點
日語中的移動動詞有許多,代表性的是「來る」「行く」?!竵恧搿埂感肖褂卸喾N意義,移動是其最主要的意義?!竵恧搿埂感肖棺鳛橐苿觿釉~,與移動動詞「歩く」「走る」「飛ぶ」不同,具有方向性。所謂的方向性指的是移動主體與說話人的位置的相互關系。具有方向性的還有其他動詞,例如「出る」「入る」。同樣具備方向性的「來る」「行く」與「出る」「入る」又有區(qū)別。「出る」「入る」的使用與參照物的位置關系相關,主觀性較弱,客觀性較強。而「來る」「行く」由說話人主觀決定,受說話人主觀影響。因此,「來る」「行く」作為移動動詞,具備兩個特征,一是具有方向性,二是與說話人的視點有密切關系,表示一種主觀的方向。
「來る」「行く」的使用與視點角度有密切關系。視點的研究已經(jīng)廣泛涉及到心理學、語言學等各個領域。在語言學方面,研究視點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有森田良行、久野暲、澤田治美、田漥行即、彭廣陸等。語言學中視點的研究源于Levinson的語用論。根據(jù)Levinson的語用論,指示范疇包括人稱指示、場所指示、時間指示、談話指示、社會指示等。作為日語中最具代表性的移動動詞「來る」「行く」與指示范疇中的場所指示相關。指示系統(tǒng)一般以說話人角度為中心,當然也有例外。具體到「來る」「行く」使用方法里,有從說話人視點角度描述,也有將視點轉(zhuǎn)移到聽話人角度進行的描述。本文根據(jù)指示系統(tǒng)的理論,分別探析「來る」「行く」使用方法。
1 從說話人的視點出發(fā)
說話人從自身視點出發(fā),將自己所在位置、自身所屬范圍位置、或者將要到達的位置為參照點,朝其靠近便用「來る」,離其遠去便用「行く」。
1. 說話人自身所在位置
說話人從自身視點出發(fā),將自己當前所處位置作為參照點來描寫物體的移動,接近便用「來る」,遠去便用「行く」。
例:「道理で」と丑松は思出したように、「昨日私が是方へ引越して來る時に、風間さんは門の前まで隨いて來ましたよ。何故こうして門の前まで一緒に來たか、それは今説明しようとも思わない、なんて、そう言って、それからぷいと別れて行って了いました。隨分酔っていましたッけ」(『破戒』)
說話人現(xiàn)在位于「是方」,「門の前」也是屬于「是方」大范圍。「風間さん」朝向「門の前」的移動是接近說話人當前的位置,使用「來る」?!赋笏伞沟绖e后,朝向其他地方的移動,遠離說話人當前位置,使用「行く」也沒有任何爭議。
2、說話人所屬范圍位置
說話人從自身視點出發(fā),將自己所屬范圍位置作為參照點來描寫物體的移動。說話人自身所屬范圍位置通常包括說話人的家、工作場所、事務所、學校等等。移動物體接近時便用「來る」。
例:大野浦婦人會の皆さん、會員のかたはみんな國民學校へ來て下さい。負傷者の看護に來て下さい。至急、國民學校へ來て下さい (『黒い雨』)
從「會員のかたはみんな國民學校へ來て下さい。負傷者の看護に來て下さい。至急、國民學校へ來て下さい」這句話可以看出,說話人現(xiàn)在應該不在「國民學?!?。因為說話人如果說話時在「國民學?!?,用「ここへ來て下さい」表述更為恰當。說話人雖然不在「國民學?!?,但是「國民學?!故钦f話人所屬范圍的位置,所以移動主體「大野浦婦人會の皆さん、會員のかた」朝向「國民學?!沟囊苿邮褂昧恕竵恧搿?。
3、說話人將要到達的位置
說話人從自身視點出發(fā),將自己雖然現(xiàn)在不在,但在不久就要到達的地點作為參照點描寫物體的移動,含有迎接移動物體到來之意。移動物體接近此參照點時使用「來る」。
例:お前も來るなら來い。(志賀直哉「和解」)
此例句中,移動主體是聽話人的「お前」,是聽話人和說話人雙方接下來要去同一個場所的背景下進行的談話。說話人從自己的視點出發(fā),將自己將要去的目的地作為參照點,使用「來る」,含有迎接移動主體也就是聽話人的含義。此時不能換成「行く」。
2 視點轉(zhuǎn)移
在疑問句中,說話人有時為了考慮聽話人的感受,不從說話人的視點出發(fā),而是將視點轉(zhuǎn)移到聽話人的角度來描寫物體的移動。這種情況稱之為視點的移動。
例先週の木曜日にきみのところに山田さんが來ましたか/行きましたか。
在例句中,說話人說話人不在「きみのところ」這個位置?!竵恧搿埂感肖箖蓚€都可以使用。如果從說話人的視點出發(fā),移動主體「山田さん」朝向「きみのところ」的移動用「行く」沒有任何爭議。使用「來る」可以從以下角度分析。說話人事先預想到聽話人在回答問題時會使用肯定形式「はい、來ました」或否定形式「いいえ、來ませんでした」,所以提前將視點轉(zhuǎn)移到聽話人一方,使用「來る」,體現(xiàn)出說話人對聽話人感情的理解和照顧。
上述例句為視點轉(zhuǎn)移情況下「來る」「行く」在過去時時態(tài)中的使用情況,接下來分析將來時時態(tài)中的使用情況。
例 あしたきみのところに山田さんが來ますか/*行きますか。
以上例句也是以說話人說話時不在目的地「きみのところ」為前提。與過去時中的例句相比較,使用「行く」不太恰當。也就是說從說法人試點描述物體的移動比較困難?!赶冗Lの木曜日にきみのところに山田さんが來ましたか/行きましたか?!乖谶@個疑問句中,事實已經(jīng)發(fā)生,聽話人只要進行相應回答即可。與此相比,將來時例句中,移動行為并未發(fā)生,并未構(gòu)成事實,而是說話人對聽話人關于將要發(fā)生事情的一種期待和預測。顯然從說法人自身的視點描述不恰當,相反,說話人將視點轉(zhuǎn)移到聽話人角度,使用「來る」更為合適。
3 小結(jié)
本文嘗試從視點角度分析了「來る」「行く」的用法。總結(jié)如下:
1.從說話人視點出發(fā),將自己當前所處位置作為參照點來描寫物體的移動時,接近便用「來る」,遠去便用「行く」
2. 說話人從自身視點出發(fā),將自己所屬范圍位置作為參照點來描寫物體的移動。說話人自身所屬范圍位置通常包括說話人的家、工作場所、事務所、學校等等。移動物體只能使用「來る」,而且說話人說話人并不需要位于自己所屬范圍。
3. 說話人從自身視點出發(fā),將自己雖然現(xiàn)在不在,但在不久就要到達的地點作為參照點描寫物體的移動,含有迎接移動物體到來之意。移動物體接近此參照點時使用「來る」。
4. 在疑問句中,說話人有時候為了特殊需要將視點轉(zhuǎn)移到聽話人角度。如果是過去時「來る」「行く」都可以使用,如果是將來時,使用「來る」更為恰當。
參考文獻
[1]Stephen c. Levinson《pragmatic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2]大江三郎 『日英語の比較研究-主観性をめぐって』 南雲(yún)堂 1975
[3]森田良行 『話者の視點がつくる日本語』 ひつじ書房 2006
[4]彭廣陸 <從翻譯看日漢移動動詞「來る/行く」和“來/去”的差異> 《日語學習與研究》2008第4期
[5]大江三郎 『日英語の比較研究』1975 南雲(yún)堂 p87
[6]大江三郎 『日英語の比較研究』1975 南雲(yún)堂 p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