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梁振英追了4年
據(jù)報道,唐青儀出生在香港,比梁振英小3歲。因為父親從商,她從小的生活還算富足。而梁振英的家庭則十分清苦,父親是警察,母親是家庭婦女,還有姐姐和妹妹,全家人生活在與十幾戶人家共用一個廁所的公屋。1974年,梁振英去英國布里斯托讀書,唐青儀也曾在這里學習。
據(jù)說兩人的相識十分浪漫。1976年暑假,在一次校友聚會上,大家圍坐在樓頂露臺。黃昏時分,唐青儀彈著吉他,唱了一首老歌,梁振英聽到動情處,便和她一起唱起來。那次聚會后,唐青儀便收到梁振英的第一封情書:“我每天只懂讀書,原來是在默默等候一個人的到來……”但唐青儀最初并沒有接受這份愛意。此后,梁振英又寄來了上百封情書。1980年回到香港后,唐青儀終于被梁振英的真摯所打動,兩人1年后步入婚姻禮堂。
梁振英曾問唐青儀,是否愿意跟著他這個窮小子奮斗。唐青儀告訴梁振英,既然選擇在一起,便要同舟共濟相守一生?;楹螅瑑扇艘黄饖^斗,互相扶持。兩年后,唐青儀考取了律師執(zhí)業(yè)資格,在香港龍頭律師行做了律師,后來還當了合伙人。梁振英則成為英資測量行200年來最年輕的合伙人,后自立門戶,創(chuàng)辦梁振英測量行。
1989年,梁家迎來新成員,兒子梁傳昕出生。幾年后,梁氏夫婦又有了兩個女兒,取名梁齊昕和梁頌昕。1997年,香港回歸時,唐青儀本打算繼續(xù)深造。但當時兒子即將入學,為免除丈夫的后顧之憂,唐青儀放棄了自己的事業(yè),決定回家做個全職太太。她后來回憶說:“當時,梁振英的公務(wù)亦愈來愈繁重,給家庭的時間難免少一些,我便只好全職照顧家庭了”。
內(nèi)外都可兼顧
梁振英的從政路上,也一直有唐青儀的默默支持。2011年,梁振英參選香港特首前,有媒體報道說他是因生意失敗才轉(zhuǎn)而從政,帶來不少負面影響。唐青儀在鼓勵丈夫的同時,還站出來向公眾講述了丈夫的另一面:“雖然繁重的工作和公職把他武裝起來,但冰冷的盔甲下卻是熾熱的心。和我一起看電視時,每到動人場面,他都會跟我爭著拿紙巾抹眼淚!他陪伴孩子成長,閑時會給家人包餃子、做面條……他是鐵漢卻很柔情!”唐青儀說:“真實的梁振英最能代表廣大人民。”
此后,梁振英的關(guān)鍵時刻,也常能看到唐青儀的身影。2012年,梁振英遞交行政長官參選報名表后的記者會上,有唐青儀相伴;候選人電視辯論后的新聞發(fā)布會上,唐青儀也穿著和丈夫領(lǐng)帶同色系的套裝,一起亮相;當年3月25日,梁振英以689票當選香港特區(qū)行政長官,哭成淚人的唐青儀陪著他上臺鞠躬致謝;2013年APEC峰會,梁振英出席歡迎晚宴,唐青儀也陪伴身旁……
不過,在出席活動時,唐青儀通常表情嚴肅,也很少接受采訪,所以并不太討媒體喜歡。去年7月,一位大學講師對其女兒梁頌昕的某些行為大肆批評。唐青儀護女心切,回應(yīng)時說了些“涼薄、刻毒的話”,遭到一些媒體批評。不過,也有很多人表示理解,“人總有情緒,她也有難言的壓力”。還有人說她這是真性情。
平日里,這位特首夫人沒什么架子,很親民。去年圣誕節(jié)期間,她帶著二女兒到油麻地逛廟街,被好多人認了出來,她只是微笑回應(yīng),并不多言。人們看到唐青儀也是一身休閑打扮,身邊沒有保鏢。還有人看到她跟市民一起排隊買雪糕,在寵物用品商店給狗狗買衣服。
了解唐青儀的人都說,她其實是個溫婉體貼的好主婦。梁振英的氣管有毛病,冬天夏天都愛咳嗽,唐青儀會不時提醒丈夫要多穿衣服,多喝水。平時,她還常常給丈夫沖茶安神。去年香港爆發(fā)“占中”,周末常會有官員在特首住所禮賓府內(nèi)開會。唐青儀總會為大家準備好三文治和午餐,還不時問大家肚子餓不餓。開完會后,有留下加班的同事,唐青儀還會為他們準備晚餐。
為港人打造大家庭
梁振英曾在自己的書《家是香港》中,這樣寫道:香港社會從酒店進化到家,香港人由房客變?yōu)榧胰恕6鳛樘厥追蛉?,唐青儀也全力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兼顧小家同時,也為港人打造舒適的大家。
如今,唐青儀已經(jīng)是60多個公益慈善機構(gòu)的會長或贊助人。在各項公益活動中,她對處理廚余(做飯后產(chǎn)生的垃圾)問題,頗為關(guān)心。唐青儀說,因為這些跟她的日常生活經(jīng)驗相關(guān)。孩子們上學時,她常去學校送飯,發(fā)現(xiàn)很多小朋友胃口小,會剩飯,浪費很嚴重。于是,2012年,她倡導(dǎo)成立了推動廚余回收的機構(gòu)——齊惜?!,F(xiàn)在,唐青儀還經(jīng)常參與齊惜福的活動,發(fā)起善用廚余的“惜食”行動,并與市民分享心得。比如,平時她會用廚余機制作堆肥種花等。她還提醒大家在節(jié)慶日時,要注意環(huán)保和浪費問題,外出就餐可以帶上備用餐盒,剩余的食物要帶走。
此外,唐青儀在自己擅長的法律領(lǐng)域也會發(fā)聲。她大力倡導(dǎo)保護和提高婦女兒童的地位。許多人稱贊她“對香港婦女兒童權(quán)益的維護,擁有足夠的發(fā)言權(quán)”。
而這一次唐青儀又將目光轉(zhuǎn)向青少年公益。青少年發(fā)展一直是香港社會關(guān)注的問題。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陳佐洱曾指出,香港特區(qū)成立以來,有相當一部分青年的國家公民意識存在很大缺失,說明香港教育領(lǐng)域,包括教育局和辦學團體在發(fā)展過程中存在不少問題。香港青少年軍總會的成立,就是要加強香港青年的公民意識,令他們認識中國公民的責任及義務(wù)??倳飨愓癖蛳颦h(huán)球人物雜志記者介紹說,總會將通過一些軍事訓練,鍛煉青少年的意志和體魄,讓他們變得更成熟、堅強、自信,學會如何應(yīng)付危機。唐青儀希望,總會成為一所大學堂,教導(dǎo)青少年朋友更多課堂外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