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非霏
(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 鋼琴教研室,河南 鄭州 451150)
論鋼琴演奏技法在各個時期的表現(xiàn)
杜非霏
(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 鋼琴教研室,河南 鄭州 451150)
【摘 要】鋼琴藝術在音樂舞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鋼琴演奏者的技法對鋼琴作品的表現(xiàn)力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在各個音樂時期,鋼琴演奏者受社會環(huán)境和人們審美需求的影響,演奏技法有著很大的不同。本文將對鋼琴演奏技法在各個時期的表現(xiàn)進行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鋼琴;演奏技法;各個時期;表現(xiàn)
中世紀時期的鋼琴演奏主要指的是鍵盤音樂,在當時,這種鍵盤音樂沒有成熟的記譜法,音樂作品的流傳主要依靠的是音樂家的口傳心授。1320年成稿的“羅伯斯博瑞吉手抄版”是人們公認的最早的樂譜,但和如今的五線譜具有很大的不同,它主要是通過不同的符號位置和形狀來表示音高和時長。15世紀后期,文藝復興在歐洲慢慢開展起來,受宗教文化的影響,鍵盤音樂主要采用的是較為嚴肅的曲調,多以二三度連接,沒有較大的旋律跨度,節(jié)奏常用的是四、八、十六分音符,樂曲開始向多聲部音樂發(fā)展。在當時的鍵盤音樂演奏中,表演者沒有大幅度的肢體動作,表演嚴肅沉穩(wěn),音樂樸實無華、莊重虔誠。
巴洛克時期是“羽管鍵琴”發(fā)展的黃金時期,鍵盤音樂的作曲家推陳出新,創(chuàng)作出了大量具有新意的作品,展示出了羽管鍵琴在音樂舞臺上的重要地位。巴洛克時期的鍵盤音樂具有自身獨特的風格,它具有較大的音符跨度,形成了波浪狀的旋律線條。在節(jié)奏控制方面,它運用了較多的音值、曲式結構的變幻來強調作品中的某一樂句,以此來使音樂變得更加歡快、生動。巴洛克后期,音樂理論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在和聲寫作上開始出現(xiàn)復調風格,并且開始使用大量的裝飾音,此外在調性變化上開始廣泛采用大、小調,這使得巴洛克時期的鍵盤音樂作品具有更加華麗的旋律線條和豐富的和聲色彩,體現(xiàn)出了高雅的音樂風格。
18世紀中葉,鋼琴的發(fā)展進入到了古典主義時期。1710年,在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克里斯托弗里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臺鋼琴,它標志著鋼琴時代的到來。這一時期,音樂家開始為鋼琴量身打造作品,依靠嚴謹有序的創(chuàng)作手法創(chuàng)作出了大量以主調音樂為主,聲部較為平衡,且具有明朗清晰旋律的鋼琴曲。著名的音樂天才莫扎特就是這一時期杰出的鋼琴演奏大師,他除了繼承了傳統(tǒng)的鋼琴演奏技法外,還進行了大膽的創(chuàng)新,巧妙地融合了各種演奏技巧,不但使觀眾獲得了聽覺上的享受,還將自己的創(chuàng)作思想完整地表達了出來,引起了觀眾的共鳴。這一時期鋼琴演奏的主要表現(xiàn)是下鍵快、指尖輕,力量轉移快,將作品演奏得流暢、華麗。
19世紀前后,鋼琴演奏發(fā)展到了浪漫主義時期,它除了繼承了以往時期的優(yōu)點外,在一定程度上不再受曲式結構的限制,更加注重表達出自己對事物的主觀感受。在這一時期,鋼琴作品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由于受到浪漫主義文學作品的影響,鋼琴作品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的規(guī)整曲式結構、和聲鏈接、創(chuàng)作技法等,作曲家更注重依靠強烈的戲劇沖突來在作品中表達出自己的情感。著名鋼琴家肖邦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大多附有節(jié)奏、和聲、色彩多層次的變換,而且在豐富旋律主題時善于運用裝飾音、變化音、半音階等。
19世紀末20世紀初,鋼琴演奏發(fā)展到了印象主義時期。印象主義的提出最早是在美術創(chuàng)作上,它強調的是朦朧、自如的感官刺激。隨著人們對印象主義畫作的日益追捧,鋼琴音樂在創(chuàng)作上也吸收了印象主義的精神,形成了別具一格的音樂風格。印象派的鋼琴作品對演奏者的要求極高,需要他們具有較強的鋼琴駕馭能力。演奏者在表演過程中需要輕撫琴鍵,以舒緩、柔和的觸鍵為主,不能出現(xiàn)敲擊琴鍵的聲響,而且要連貫地將音符過渡銜接在一起,不能在演奏中出現(xiàn)明顯的停頓。印象主義時期鋼琴演奏的手型也有很大特點,它要求手指自然伸展,指尖輕觸琴鍵,確保音響效果的平衡,切記彈奏時大力垂直擊鍵而造成手指完全扎在琴鍵里面。縱觀鋼琴音樂發(fā)展史,印象主義音樂時期存在的時間較短,但是音樂家在這一時期對鋼琴演奏進行了深入的挖掘和創(chuàng)新,極大地促進了二十世紀現(xiàn)代音樂的發(fā)展。
20世紀鋼琴發(fā)展進入了一個新紀元,它的創(chuàng)作形式和演奏技法更加多元化,鋼琴藝術在這一時期出現(xiàn)了百花綻放的現(xiàn)象,每個音樂家因為自身的思想、性格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創(chuàng)作思路和演奏技法。但總體來說,他們具有以下幾點共性:第一,按鍵時手指要有力不松弛,發(fā)力點在手指的第三個關節(jié)。第二,在彈奏時,觸鍵要有爆發(fā)力,其他肢體不能彎曲變形,演奏一定要干脆利落。第三,強調突出獨立性的單個音,適當運用肢體語言來表達鋼琴作品的內涵。
綜上所述,鋼琴演奏在各個時期采用了不同的技法,形成了特定時期內特有的藝術風格,為鋼琴作品增添了無窮的色彩。鋼琴的演奏技法要跟上時代的潮流,滿足人們的審美心理,從而促進鋼琴藝術的長久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寧.試論鋼琴演奏技法的時代風格性變化[J].音樂時空,2013(11).
[2]舒灼.略論鋼琴演奏技法的時代風格性變化[J].作家,2013(04).
中圖分類號:J6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08-006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