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周彝
從小就養(yǎng)成天亮早起的習慣,通常夏季4點半、冬季5點45分起床,為太太備妥早餐后匆匆出門,晨光微曦,趕早地鐵上班。
趕早乘地鐵的好處是每次都有座位,絕不會遇到沙丁魚罐頭般擁擠的窘境,還可以把每天要寫的研究報告內(nèi)容梳理一遍,或看手機新聞或做一節(jié)穴位按摩或閉目養(yǎng)神,然后精神抖擻地走進辦公室。
早餐在路上解決。
從地鐵6號線藍村路站出來,有很多飲食店和攤檔,蘭州拉面、新亞大包、沙縣餛飩,大餅油條山東煎餅糍飯豆?jié){攤,我都嘗試過,或價廉質(zhì)次,豆?jié){寡淡如水,油條一股油耗味,大餅堿味濃郁,肉包肥膩難咽;或價昂宰客,一碗雪菜肉絲面13元,辣醬面20元。
最終,我把春朝食堂選在一家名為“席永記”的蘇州湯包館。
店堂窗明幾凈,服務員笑臉迎客,墻上掛著社區(qū)居委會贈送的“扶老助鄰”錦旗。
這家店有數(shù)十種點心面條,具有濃郁的蘇州特色:縐紗小餛飩、燜肉面、蟹粉小籠、開洋蔥油拌面、薺菜餛飩、三絲春卷、條頭糕、方糕、黃松糕、雙釀團一應俱全。我的早餐基本定點席永記,各種點心都吃過,但最終選擇一兩生煎一碗小餛飩,共計9.5元。
從小到大,生煎吃過無數(shù),但席永記的生煎很有個性。
首先,生煎的皮子可能未經(jīng)發(fā)酵,有點像小籠包的皮子,非常薄,但很有嚼頭,鮮肉餡心加了不少肉皮凍,高溫煎烹后,肉皮凍融化為鮮美湯汁,要非常小心地咬一口,否則湯汁會噴射到衣領。一盤剛出鍋的滾燙焦黃生煎,放入小碟,蘸一點香醋,輕輕咬一口,皮子的焦脆、肉餡的鮮香加上鎮(zhèn)江醋的微酸,絕妙的口感。
席永記的小餛飩也頗具特色,半透明餛飩皮漂浮在清澈鮮湯里,如羽紗般輕柔,淡紅色的肉餡隱約可見,碧綠生青的蔥花、艷黃的蛋皮絲,構(gòu)成一幅食指大動的畫面。
用縐紗餛飩配生煎,是老上海的內(nèi)行吃法。報載有人在南京路咖啡館用小壺咖啡配大餅油條,這是奇葩,亦算創(chuàng)新,但傳統(tǒng)搭配卻有著悠久生命力,就像江南人不會用咸菜燒紅燒肉、用咖喱煮大閘蟹一樣。
每天7點半,從地鐵站上來,直奔席永記。年輕人可能喜歡晚起,此時店堂里基本是中老年顧客。
“一兩生煎一碗小餛飩?!备跺X入座。須臾,服務員捧著托盤,熱氣騰騰的縐紗餛飩和香氣四溢的生煎輕放餐桌。
時間久了,我發(fā)現(xiàn)從店主到服務員、收銀員,都是東北人。
大部分蘇州飲食店,一色吳儂軟語,“先生,倷(你)來點啥?”
這家店卻是:“大哥您吃什么?”
一開始,我固執(zhí)地認為,江南菜江南點心只有江南人親力親為才正宗,就像窩窩頭酸菜燉粉條只有東北人做的才原汁原味,現(xiàn)在蘇州點心由東北人做,能傳承精髓嗎?
吃了一年,席永記給了我明確答案:在上海,東北人照樣能做出原汁原味且絲毫不走樣的蘇州美食。
唯一缺憾,如果東北人再花工夫?qū)W點正宗蘇白:“先生,倷個(你的)生煎來哉 !”那真是錦上添花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