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淵
【摘要】如今的電影產(chǎn)業(yè)主要靠票房制勝,所以想要使其蓬勃發(fā)展,電影就必須依靠新奇的內(nèi)容和獨特的宣傳來吸引人們的眼球,“炒作性電影新聞”一詞就應運而生。本文通過用大量的事實與案例,將《孫子兵法·勢篇》中的蓄勢、融勢、借勢結合起來,了解炒作性電影新聞的制造方法,為后來的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炒作電影新聞制造
一、“炒作性電影新聞”定義
第五版的《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炒作”進行了以下定義:“為擴大人或事物的影響而通過媒體做反復的宣傳”;2000年版的《應用漢語詞典》的定義為“大力宣傳鼓吹”。從以上解釋就不難看出該詞屬于中性詞??梢酝茰y出“炒作”具有下列特點:它是一種人為的行為;其次它具有很強的目的性??墒沁@詞一旦與新聞聯(lián)系在了一起,就顯示出很強烈的貶義意味。在新聞發(fā)生和傳播的過程中,新聞傳播者為了吸引更多的受眾注意,實現(xiàn)直接或間接的商業(yè)利益,有目的的介入其中,實施預先設置、引導或強化部分的新聞要素的新聞運作手段。有些手段甚至違背了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原則,將客觀事實夸張、變形,甚至捏造、杜撰,對報道對象進行過度的報道,制造出轟動事件。
在很早以前,廣告界就已經(jīng)開始使用“炒作”這個詞,意為商家為了讓自己旗下的某一產(chǎn)品或人物被大家所熟悉,有目的有意識的展現(xiàn)其優(yōu)勢,以強烈煽情的效果動人心弦,意圖在市場上掀起熱烈回響。只是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時代里,想吸引住受眾的眼球并非易事,各家拿出看家本領的時刻到了。
二、如何制造“炒作性電影新聞”
中國的電影業(yè)已經(jīng)踏上高速發(fā)展的征程,據(jù)2014年電影科技工作暨專業(yè)委工作報告稱:我國單就2014年前三季度,審查通過的國產(chǎn)影片接近500部,市場票房總額達到219.49億元,超過去年全年票房。在種種利好政策的激勵下,同往年一樣,中國電影無論是影片生產(chǎn),還是市場票房,都保持著快速發(fā)展的趨勢。古人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說法早已過時,幾乎所有的電影由最初準備,到拍攝到發(fā)行,都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這么多的投入要想獲得實際的價值,就得獲得大量的市場票房。因此,為了獲得較高的票房,電影拍攝方和發(fā)行方都使用各種方式進行宣傳與炒作以獲取更高的社會關注度和市場票房。
目前,電影炒作已成為電影宣傳的第一方式,新聞炒作也隨著業(yè)內(nèi)激烈的競爭而更加突顯,通過種種紛繁復雜的方式走向“眼球時代”以期獲得較高票房已很常見了。
《孫子兵法·勢篇》中提到:善戰(zhàn)者,求知于勢,不在于人,故能擇人而使,認識者其戰(zhàn)人也。翻譯成白話文就是那些驍勇善將往往會把“勢”放在第一位,把“人”放第二位,如果能把炒作性電影新聞與《孫子兵法》中的蓄勢、融勢、借勢結合起來,那么制造方式就會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了。
1、蓄勢
就如同打開閘門之前的洪水積蓄,蓄之愈厚,發(fā)之愈速,蓄勢就意味著張力,一把滿張的弓弦,一塊山巔的巨石,一頭伺機的獵豹,一旦時機來臨,就會風馳電掣、銳不可當。一句話,蓄勢就是做事之前的準備。電影宣傳過程中,無時無刻不被這種無形的勢籠罩著。繼2007年的《太陽照常升起》后,姜文導演的影片《讓子彈飛》在2010年又推向市場,該片成本1.5億人民幣,卻獲得了高達6.77億人民幣的票房,這種厚積薄發(fā)著實讓導演火了一把,一躍成為中國第一導演,這種蓄勢前的準備就是值得的。
要深刻挖掘潛在的受眾需求。在如今這個博眼球的時代,電影新聞宣傳就要學會“審時度勢“,全面調(diào)查了解形勢,抓住核心內(nèi)容,跟上腳步,從這個角度出發(fā),受眾就是“勢”的承受客體,但是在社會這個大系統(tǒng)下,每個子系統(tǒng)又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對于整盤局面,有能動的反作用,從這個層面出發(fā),受眾又是“勢”的主動“釋放主體”。進入21世紀后,社會生產(chǎn)力水平提高,人的需求層次也隨之提升。傳統(tǒng)的產(chǎn)品與服務已不能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從社會總體上來講,人們的需求實現(xiàn)了歷史上的跨越——進入“自我實現(xiàn)”的層次,因此人們需要更加人性化、個性化的消費來實現(xiàn)自我。
饑餓營銷也是商家多用的手法。商家用大量廣告促銷宣傳,勾起顧客購買欲,然后采取饑餓營銷手段,讓用戶苦苦等待,提高購買欲,有利其產(chǎn)品提價銷售或為未來大量銷售奠定客戶基礎。由于受眾期望心理是不一樣的,欲望激發(fā)和引導是實現(xiàn)饑餓營銷的主要方式,因此雖然在炒作電影新聞方面已是家常便飯,但是卻必不可少。2014年,同為姜文導演的影片《一步之遙》片方原定12月8號在北京舉行全球首映禮,但是距離正式上映還有十天遭曝出該影片“因未審查通過,全球首映禮將延期舉行”,《一》本來就是作為今年的熱門種子選手,大家期望值很高,所以該消息一出各位觀眾更是心癢難耐。正當大家以為無緣與該片相見的時候,12月18號,《一》原定的上映時間還是如約的與觀眾見面了,筆者不能武斷的判斷“被禁”是否確有其事,但是用這一點做大肆的宣傳,《一》的票房在最初時候還是一路高歌的。
2、融勢
在電影新聞宣傳中常常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好不容易把影片拍攝出來要呈現(xiàn)給觀眾的時候,卻因為缺少新聞看點,缺少“由頭”,而使電影宣傳方望而卻步,使得新聞價值不高,再比如,有時候電影新聞確定好了該進行的方向,卻不知道如何才能擴大它的影響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應該借助外力,這就是“融勢”,也就是把自身融入到社會這樣的大浪潮里增強新聞敏感性,炒作出好的電影新聞。
好的融勢就如同網(wǎng)絡互動的病毒性,讓受眾可以參與到這場組織好的活動中來,全民出動形成連續(xù)報道,形成城市熱點,讓受眾明顯覺得“一天不了解相關動態(tài),就感覺活在了另一個世界”。大眾媒介雖然不能決定人們對某一事件或意見的具體看法,但是可以用相關的議題和提供的信息來左右人們關注某些事件以及意見,包括他們議題的孰先孰后。
賀歲檔電影《一步之遙》還未上映,片方就開始大量的炒作宣傳。首先,有趣。如“一分鐘搶票看《一步之遙》”,讓網(wǎng)友有動力加入互動,用大眾常接觸到的方式:微博、微信、客戶端、硬性廣告、短信、郵箱等多種形式開展了廣范圍的傳播。再加上一分錢看電影完全就是免費提供給受眾,網(wǎng)友反響激烈也是理所當然。其次,簡單。如影片上映當天官方就推出了同款手游H5小游戲,游戲不難,只需用戶搖晃手機搖錢樹就可以得到金幣,分享游戲就可以進行影票抽獎,該游戲創(chuàng)意無限且有利可圖,在朋友圈中獲得熱捧。
3、借勢
借勢與融勢在形式上都是一樣的,需要借助外力。借勢強調(diào)的是關聯(lián)性。
關聯(lián)性是指所借之勢要與電影新聞炒作的目標、整個目的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不能牽強附會。如十年來每提及郭敬明就會想到韓寒一樣,兩人同時間出道,來自新概念,又都是少年作家,作品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暢銷榜首,所以2014年暑期郭敬明的《小時代3》與韓寒的《后會無期》“意外撞車”,此番行為引發(fā)“世仇”爆發(fā),雙方粉絲罵戰(zhàn)升級,吸引眾多看官也是在所難免的了。但是與郭敬明鋪天蓋地的宣傳炒作不同,韓寒的《后會無期》顯得低調(diào)得多,只是多利用微博進行宣傳,但稍加注意就不難發(fā)現(xiàn),此次“撞車”絕不是意外,郭敬明在《小3》之前已經(jīng)穩(wěn)扎穩(wěn)打的拍攝了《小1》《小2》,有了一定的觀眾群與收視率,所以《后會無期》片方明白如今趕上《小3》就是一個1+1>2的機會,利用眾所期待的郭韓對決的關聯(lián)性而吸引更多的目光。
總之,“預則立,不預則廢”,制造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不斷發(fā)揮優(yōu)勢的過程,通過建立優(yōu)勢、發(fā)揮優(yōu)勢,再根據(jù)這基礎,找到新的關系建立新一輪的優(yōu)勢,強化保持,每一環(huán)都緊扣在一起,保證勢得以優(yōu)勢運作為成為大勢做好計劃。
參考文獻
①陸小華,《傳媒運作的核心問題是什么?》[J].《新聞記者》,2005(1)
②《2014年電影科技工作暨專業(yè)委工作報告》,2014
③周音孜,《媒介消費主義視角下的網(wǎng)絡新聞炒作形象》[J].《今傳媒》,2013(9)
④石拓,《電影新聞炒作性宣傳的思考》[J].《電影文學》,2011(6)
⑤《〈建國大業(yè)〉全明星陣容叫板好萊塢》[EB/OL].青島新聞網(wǎng),2009-09-23,http://www.qingdaonews.com/gb/content/2009-09/13/content 8143716.htm
⑥李艷艷,《借“勢”加強新聞策劃能力》[J].《新聞傳播》,2014(1)
⑦浦臻燁,《論布迪厄的“文化資本論”》[J].《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社會科學版)》,2013(4)
⑧李長鎖、李君,《新聞炒作——新聞策劃的異化》[J].《理論觀察》,2000(4)
⑨任學路,《聚焦“炒”電影》[J].《時代潮》,1997(7):78
(作者:重慶工商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