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光宇
楚國宰相孫叔敖與隱士狐丘丈人有一段對話很精彩。
狐丘丈人對孫叔敖說:“我聽說,有‘三利’必有‘三害’,你知道嗎?”
孫叔敖恭敬地說:“請?jiān)?,我?shí)在是不知道。請告訴我,什么叫‘三利’,什么叫‘三害’?”
狐丘丈人說:“爵位高的,人們會嫉妒他;官很大的,君主會厭惡他;俸祿厚的,怨恨會集中于他。這就是‘三利’與‘三害’。”
孫叔敖針對“三利”與“三害”,提出了自己的對策,即“三方”:“第一個方:我的爵位越高,心志就越在于下層;第二個方:我的官越大,做事就越加小心謹(jǐn)慎;第三個方:我的俸祿越多,就越要把自己的財(cái)物無條件地送給別人。我這樣做,可以免去‘三害’嗎?”
狐丘丈人感慨地說:“說得太好啦!這種事,連堯、舜都會感到苦惱?!?/p>
孫叔敖的“三方”不僅說得好,而且做得好。身為宰相,他輔佐楚莊王以民為本,止戈休武,發(fā)展經(jīng)濟(jì),農(nóng)商并舉,繁榮文化,休養(yǎng)生息。他的政績赫然,使楚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他的權(quán)力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卻輕車簡從,吃穿簡樸,連馬都不喂糧食,成為《呂氏春秋》中記載的圣人。楚莊王多次重賞,他都婉言謝絕。他為官多年,家中卻沒有積蓄,妻兒不穿絲綢,臨終時(shí)連棺槨也沒有。他死后,兒子穿粗布破衣,靠打柴度日。司馬遷贊揚(yáng)他:“三為楚相,施教導(dǎo)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緩禁止,吏無奸邪,盜賊不起?!?/p>
孫叔敖的“三方”,至今依然閃爍著具有借鑒意義的光輝。這“三方”的實(shí)質(zhì)是:做人德為本,為官廉為上。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