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琳
織繡在收藏領域可謂冷門,由于織繡易損不易保存,所以歷經(jīng)千百年而留存下來的織繡數(shù)量較少,可供市場交流的藏品更少,這就決定了織繡只能屬小眾雅藏。在當代,收藏保存織繡也是個難題。古代染織都是用的植物和礦物顏料,如果長時間受光,尤其是紫外線,就會日漸褪色,甚至一些絲綢如果長時間受光照會變脆,所以保存織繡一來要避光,二來還要注意恒溫恒濕,如此說來不是一般藏家都具備這樣的收藏條件。
早自20世紀9 0年代年起,中國臺港澳地區(qū)和新加坡以及海外的一些藏家開始涉足織繡領域,專門收集投資織繡,繡品交易行情也大致出現(xiàn)在1994年前后??椑C品真正走上內(nèi)地拍場則是在1996年以后,翻查歷年拍賣記錄顯示,20世紀90年代末期拍場上成交的織繡精品價格已在100萬至200萬元。
近年隨著整個收藏市場的紅火,織繡逐漸被有實力的古玩商家關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把投資收藏的注意力轉向了織繡,其市場也隨之升溫,織繡成交價逐年增長。
2004年1月12日,北京翰海推出的元管道昇《針繡十八尊者冊》以1980萬元創(chuàng)造了那時中國刺繡的拍賣紀錄。同年4月,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中“清乾隆刺繡十二章紋龍袍”估價僅為數(shù)萬元,成交價卻達174.6萬元。2005年春季,在中國嘉德拍賣中心舉辦的“錦繡絢麗巧天工耕織堂藏中國絲織藝術品”拍賣會上,4件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的織繡拍品,被收藏家悉數(shù)拍走,其中元代“緙絲祥龍吐珠圖扇面”以85.8萬元成交;元代“編繡花朵紋飾片”成交價格為6.6萬元;明代“韓希孟花鳥冊頁”、清代沈壽繡“雙駿圖”分別以165萬元和71.5萬元成交。2014年歌手張信哲的明清織繡服飾拍賣個人專場上100多件張信哲歷年收藏的寶貝亮相,總成交價1642萬元,這場成交價最高的是一件乾隆的龍袍,一位年輕女子以160萬拍得。
如今,各大拍行如北京保利、中國嘉德、中貿(mào)圣佳、北京匡時都推出了織繡拍品。題材包括:屏風、龍袍、掛屏、床圍等,拍品的類型已經(jīng)相當豐富。織繡,這種古代人們的生活用品,在當代作為一項古代精湛手工藝的載體,登臺拍場,雖冷尤艷,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深刻地認識到了她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織繡年代的鑒別應從質地、紋樣、色彩、款式等方面識別。質地就是織繡的底料,它的制作結構很具有斷代性。例如五枚緞,目前所知,它的出現(xiàn)最早在元代。所以如果見到的織物是五枚緞,一般不會早于元代。
如果見到一件八枚緞,它的產(chǎn)生一般在清代,而且是清中晚期的可能性更大。紋樣和色彩也最能反映不同時代的變化,而且有時和瓷器、繪畫等藝術品一樣都有同時代特征。比如繡品上龍的變化,明代以前的龍身體細長、造型多變,甚至連龍爪的數(shù)量也是不確定的。但到了明代,龍的造型逐漸定型,龍頭呈扁狀、豬嘴、尖齒,嘴巴上唇明顯拉長,并向上翻翹,頭上毛發(fā)合攏后向上,花肚皮,輪形五爪,樣子兇猛。到明代中期龍嘴閉合,上下長短基本相當。到明晚期,龍頭加大,雙眼突起,嘴開啟,常作戲珠狀;到了清朝,龍身逐漸變粗,龍頭如豬頭,眼神無力,龍須披散,到清早期更是如此。
在色彩的使用上明代裝飾性強、莊重,明萬歷時流行著名的萬歷五色。清前期顏色深、暗、沉重,接近明代。乾隆時期流行玫瑰紫、絳色;嘉慶時流行香色、淺灰色和棕色;咸豐同治年間流行藍、駝、油綠和米色等;光緒宣統(tǒng)時,則用寶藍、天青、庫灰色等??钍揭彩悄甏b別的要素之一。例如袍衫的款式演變,清初尚長,順治末減短至膝,不久又加長至腳踝。在清中后期又流行寬松式;清晚期受西方文化的影響,中式袍衫的款式又變緊身起來。
總之,年代的鑒別應綜合多方面的內(nèi)容考察才能斷代。鑒別一件織繡的品種和年代,最終是要確定其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所以在鑒別一件繡品的藝術價值時應從藝術性、品相、尺寸、珍罕程度等方面考慮。